在现代爱情诗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022-06-17 00:31李雪华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针对部分中职学生存在爱情观不正确的问题,以舒婷《致橡树》一诗教学为例,具体论述在现代爱情诗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策略,提出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拓宽课堂的深度和广度、适时渗透思政教育等教学建议。

【关键词】卫生类中职学校 现代爱情诗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1-0083-04

中职语文学科除了要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思考生活的意义,帮助学生发展健康的心理。卫生类中职学校的学生多为女生,女生的心理比较敏感、脆弱,而且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心理渐趋成熟,各种心理问题便随之产生,尤其是对“爱情”更是敏感而又迷茫。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使之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在中职语文学科中,现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例,而爱情诗又是现代诗歌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是让学生科学认识、理解爱情,形成正确爱情观、发展健康心理的重要载体。本文以舒婷《致橡树》一诗的教学为例,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探索现代爱情诗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在学会诗歌鉴赏的同时,学会思考爱情的含义、认识爱情的美好和生活的多样性。

一、通过现代爱情诗教学对中职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的意义

当今时代,学生早恋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而是一个普遍性问题。正是由于这一问题的普遍存在,不少中职教师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中职学校的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这个问题,对学生缺少正面、正确的引导,致使学生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比较肤浅。加上当今社会网络信息异常庞杂、良莠不齐且传播速度快,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不良思想的影响,对爱情的认识多停留在物质、生理层面。因此,不少中职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当自己遇到无法解决的情感问题时,往往因为羞于向老师、家长诉说,通常会选择一些不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或伤害。因此,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師应当承担起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爱情观的责任。通过学习现代爱情诗,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优美的诗歌语言、体会深刻的诗歌情感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发展健康的心理。

首先,开展现代爱情诗教学,能让学生直面两性交往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有助于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所谓正确爱情观,就是让学生明白爱情既是美好的,也是高尚的。因此,在进行现代爱情诗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坦然面对两性交往问题。只有学生真正认识什么是爱情、了解两性应该如何相处后,才不会在心里产生对异性的爱慕之情时感到羞愧,也不会因为无知或者好奇去偷吃禁果,才懂得如何慎重对待爱情、正确处理感情困惑和挫折,有助于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开展现代爱情诗教学,有助于学生借鉴前人的经验,提高处理两性情感问题的能力。中职学生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青春期,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中职学生,由于大多数来自农村,甚至是留守儿童,从小就很少接受爱情教育,对爱情存在好奇、迷茫、冲动等心理,且辨别能力差。教材所选录的现代爱情诗都是诗人经过千万次思考、完成情感升华后的内心独白,这些诗人的经历和观点能经受历史和生活的考验,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好的借鉴,能教育学生懂得如何把握爱情问题,提高学生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

二、我校使用的语文教材中现代爱情诗选编情况的分析

目前,我校语文学科使用的教材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其中共选录了两篇现代爱情诗,分别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树》。这两首著名现代爱情诗,均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独到见解,都打破了传统男尊女卑、女子依附男子的婚恋观,表达了一种男女平等的爱情观。笔者对两篇爱情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做了如下分析(如表1所示)。

三、通过教学《致橡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现代爱情诗应该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将诗歌鉴赏方法与情感目标的达成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前,笔者对学生学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然后据此在《致橡树》的教学中采用讲授法、诵读法等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诗歌的优美和爱情的高尚。具体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五个步骤。

(一)做好课前准备

为了更加高效地开展本课教学,笔者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下载了相关教学视频,然后根据学生学情制作了微课视频、导学案、预习任务和上课使用的PPT,并通过学习平台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笔者进一步为学生设定了如下学习任务:1.根据各自选定的学习主题制作音频、视频等学习材料;2.录制课文朗诵音频并上传至“雨课堂”平台,评选出你最喜欢的朗诵作品;3.选两名学生做短视频配音练习。由于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所以笔者认为,课前预习任务不宜过多、过难。在本环节教学中,笔者通过导学案将预习要点整理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预习效率,为开展后续的课堂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落实各个教学环节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致橡树》一诗,笔者结合诗中“木棉树”这一意象,将具体教学安排在每年的3月份、4月份进行,此时正是木棉花开的季节,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带着新鲜的木棉花,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木棉花的花语。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是因为中职学生存在定性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通过这一教学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木棉花的特点,为下文理解木棉花这一诗歌意象的特征奠定基础,还能让学生在观察木棉花的过程中激发浓厚的探究兴趣。

2.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根据课前准备情况,笔者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1.通过课前学习,你认为什么是爱情?2.结合课本中的爱情诗,请你再分享一些你喜欢的古今中外的爱情诗,并阐述原因。3.阅读《致橡树》后,你认为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有哪些特征?4.请你推荐一个你喜欢的《致橡树》的朗诵作品并进行朗诵演示。根据任务,学生录制讲解视频,并由学习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上述学习任务的设计都紧紧围绕文本教学展开,首先让学生初步分析爱情诗的特征,分享自己喜欢的爱情诗,在学生基本理解爱情诗含义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出《致橡树》一诗的教学;然后,笔者向学生介绍诗人舒婷及其生活经历,介绍诗作的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对“致橡树”一题进行解读,为学生深入学习文本打下基础。本环节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本文的文学常识,进一步学习了“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三)多样化朗读感受诗歌之美

在上一环节中,笔者在班内开展了朗读比赛,评选出“最受欢迎诵读者”。在本环节教学中,笔者首先让“最受欢迎诵读者”进行示范朗读,其间向学生展示容易读错的字、词的正确读音,然后让学生进行自读、对读、小组读、全班读、快速读、跳读等多种朗读,深入感受诗歌的语言、节奏之美。同时,在学生朗读过程中,笔者还向学生讲解轻重、快慢等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诗歌是富有节奏感、韵律感的文学样式,诵读是感受诗歌之美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学生可以初步感知诗人积极的人格理想和阳光自信的人生態度,以及深刻又独立平等的爱情观,逐步提高了自身的诗歌朗诵技巧。

(四)分析诗歌意象,品悟诗歌意涵

本环节是本课教学的核心环节,目的在于传授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本环节教授的诗歌鉴赏方法为意象分析法,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找意向→分析意象特征→通过意象特征提炼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三步分析法。所谓“意象”,就是诗歌中包含的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物。据此,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回忆什么是“意象”,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致橡树》一诗中的主要意象,并分析这些意象的特征是什么、分别代表了怎样的爱情观、作者否定和肯定的爱情观是什么(如表2所示),通过意象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具体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致橡树》一诗所表达的爱情观。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致橡树》中意象所传达的爱情观,笔者借助一些生动的爱情故事,对《致橡树》的爱情观做了生活化解读。如讲解“凌霄花”这一意象时,笔者讲述了武则天为了政治前程曾侍奉两代帝王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攀附的爱情难以长久的道理。在讲解“鸟儿”这一意象时,笔者向学生讲述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让学生知道高傲如张爱玲,在面对胡兰成的不忠时,也曾说“在你面前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明白委曲求全、单方面付出的爱情并非真的爱情。在讲解“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时,笔者给学生讲述张幼仪和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张幼仪虽然家世显赫、才华出众,对家庭无私奉献,但奈何徐志摩心有所属,即使张幼仪牺牲再多换来的也只是一纸离婚书,让学生理解真正的爱情不是一味付出。在讲解“橡树”“木棉”等意象时,笔者向学生讲述钱学森和蒋英的爱情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从两小无猜到相濡以沫的动人故事,明白这种心心相印、相互平等的爱情,正是舒婷在《致橡树》中所歌颂、赞扬、推崇的爱情。通过将诗中意象和相关爱情故事进行比照分析,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还能帮助学生明白什么是爱情,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奠定基础。

(五)让学生在体悟诗歌情感中升华思想

本环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深刻体悟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落实思政教育。授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使用“雨课堂”平台分享、表达自己的爱情观,检验学生是否赞同本诗歌提出的爱情观,然后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爱情做深度思考;然后,请一男一女两名学生为电影《钱学森》中钱学森和蒋英晚年的一段对话进行配音,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体会相濡以沫的爱情的美好;最后,提示学生生活中除了男女间的爱情,还有亲子之情、师生之情、同窗之情、朋友之情,更有家国之情,要学会正确分辨爱情、处理男女关系,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走出个人情感小世界,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

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分析舒婷《致橡树》一诗所表达的爱情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爱情、学会正确处理男女关系,进而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完成心理健康教育。

四、关于舒婷《致橡树》一诗的教学体会

笔者认为,卫生类中职学校不应逃避“爱情”这一话题,语文教师更应积极选择与爱情相关的文章、诗歌进行授课,在这方面,《致橡树》一诗无论是难易程度还是情感表达都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在《致橡树》一课教学过程中,笔者体会到讲授现代爱情诗不应该局限于篇章的解读,还应将文本教学与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合起来,才能收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首先,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中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相对较差,所以教师要紧盯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有目的性、更高效地完成预习任务,教师要提前制作导学案并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发布给学生,导学案学习任务要尽量符合学生学情,不宜过多、过难,并鼓励学生使用生动有趣的音频、视频展现预习成果,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拓宽课堂的深度和广度。现代爱情诗相对比较简单,单纯讲述课文显然无法开阔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引入学生所熟知的故事作为教学辅助,这样的课堂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优美的诗歌也能充满生活的气息。

再次,教师要适时地渗透思政教育。学习爱情诗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要帮助学生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舒婷通过《致橡树》一诗,用浅易而优美的语言告诉读者:一方攀附、单相思的爱情是错误的,一味付出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男女双方互相独立相互尊重、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直面青春期的悸动,学会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学习上,把注意力放在父母、兄妹、师生乃至家国大事上,让学生知道个人情感是与国家命运相联系的,我们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现代爱情诗的教学不应停留在字句阐释层面,而是要循序渐进,按照如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为激趣,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第二层为探索,让学生学习诗词鉴赏的方法;第三层为移情,帮助学生获得情感和审美的熏陶。《致橡树》是文质兼美的语文学习范本,具有强烈的精神感染力和较大的价值引导作用,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发展健康心理的优质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让情感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慢慢成长,最终开出美丽的花。

参考文献

[1]杨剑龙.一份发自肺腑的爱情宣言:读舒婷的《致橡树》[J].名作欣赏,2005(9).

[2]强丽丽.浅谈爱情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培训,2015(20).

[3]李玉红.中职语文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致橡树》说课稿[J].教育,2018(55).

作者简介:李雪华(1988— ),广西玉林人,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研究
浅析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