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急性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2-06-18 14:31陆婷 林慧敏 宫学雷 蔡会春 李月凤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护理模式儿童

陆婷 林慧敏 宫学雷 蔡会春 李月凤

摘  要: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急性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月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急性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患儿负性情绪,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家长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儿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急性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中应用能改善患儿负性情绪,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儿童;粒细胞减少症;感染相关;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11-00-03

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粒细胞绝对计数减少的儿科常见病,病因复杂,绝大多数为后天获得,感染为常见原因之一,病毒、支原体、细菌等为常见病原体[1]。由于此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往往易漏诊,从而延误患儿的治疗,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及家庭精神和经济负担。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以患儿家庭为护理工作主体,以健康信念、细节护理为核心,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具健康、人性化、细节化、规范化的护理服务[2]。近年来,此护理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并取得较好效果[3]。为进一步了解其在儿科的干预效果,本研究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护理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月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急性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干预组5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通过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診断标准[4]诊断为急性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②年龄<12岁;③能与护理人员配合;④临床资料完整;⑤智力与认知功能正常;⑥可配合完成治疗。

排除标准:①传染或免疫系统疾病者;②合并其他精神疾病或功能丧失者等;③合并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④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交流者;⑤发育异常者;⑥伴有脏器功能障碍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嘱患儿按时用药、告知相关饮食禁忌,口头健康宣教,对患儿定时做常规检查等。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1)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1名组长,3~5名护士,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急性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及护理要点,针对实际情况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所有小组成员均经考核后上岗。(2)护患沟通:护士先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对患儿病情的认知程度,以及家庭成员情况与经济状况,根据家庭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指导家长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多鼓励、安抚患儿,同时对家长做好相应的知识宣教,使其对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与治疗操作。尤其是在对患儿进行皮肤护理、饮食干预过程中,要求家长全程参与,使家长在住院与居家过程中均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护理,并做好治疗辅助与监督工作,帮助患儿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提高治疗配合度与依从性。(3)以家庭为中心的探视制度:调整医院探视制度,鼓励家长多陪伴患儿,在不影响治疗与护理操作的前提下,尽量由家长陪伴患儿,给予患儿鼓励与支持,促进疾病治疗的开展,减轻因医院陌生环境所产生的恐惧情绪。(4)健康教育:根据患儿年龄与喜好,可制作动画图文,将疾病知识以图文或多媒体视频的方式进行演示,如将疾病描绘成“小怪兽”,医生和患儿是“小战士”,鼓励患儿配合医生一起战胜“小怪兽”,从而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并了解配合治疗的必要性。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方式对家长进行知识宣教,要求家长针对患儿病情向护士提问,护士针对家长问题耐心解答,护士解答完毕后再针对问题向家长反问,通过一问一答增强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5)细节护理:根据患儿年龄特点,以及平时喜好,将病室环境调节到舒适的温度与湿度,允许将患儿喜欢的卡通人物带入病房,营造其熟悉的环境,减少陌生环境所产生的恐惧感;在患儿睡眠期间尽量减少护理操作,尽量减少噪声,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可通过动画视频转移患儿注意力,并减少其恐惧感;家长尽量多陪伴患儿,尤其是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或有不适感时,需由家长陪伴。

1.4  观察指标

从患儿焦虑、抑郁评分,治疗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3个方面评估干预效果。(1)焦虑、抑郁情况:于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价。采用中文版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表(SCARED)测定患儿焦虑情况,该量表包括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惧和学校恐怖症5个维度,共41个条目,采用0~2分的3级评分法,2分表示经常有,1分表示部分有,0分表示没有。总分越高表示其存在焦虑表现越严重。采用中文版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测定患儿抑郁情况,该量表共18个条目,采用0~2分的3级评分法,2分表示经常有,1分表示部分有,0分表示没有。总分越高表示其存在抑郁表现越严重。以上2个量表均具有良好信度、效度。(2)患儿治疗依从性:采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自制量表对两组患儿干预后依从性进行统计。满分10分,完全依从:≥8分;部分依从:6~8分;不依从:<6分。该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86。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3)患儿家长满意度:于干预后采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自制量表对两组患儿干预后家长满意度进行统计。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5分;一般满意:80~94分;不满意:<80分。该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85。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SCARED和DSRSC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SCARED和DSRS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CARED和DSRS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儿干预后治疗依从性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儿治疗的依从性为92.73%,高于对照组(7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干预前后患儿家长满意度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6.36%高于对照组(8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儿科的常见病,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5]。病毒感染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常见病因,病毒感染所产生的毒素和由此引发的机体免疫反应,均会对骨髓造血组织造成一定影响,导致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消耗过度,造血抑制,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引发中性粒细胞减少[6-7]。由于常规护理的内容过于单一,且以疾病为主,易忽略对患儿与家长心理的关怀,可能对治疗依从性造成影响。尤其是患儿年龄较小,在医院陌生环境下,极易产生焦虑与不安情绪,不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8-9]。因此,如何通过有效护理干预,帮助急性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改善负性情绪,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是目前研究重点。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家庭为中心”模式[10],相较于常规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其更加关心重视患儿的心理需求,同时加强对患儿家庭成员的关注,重视家长对患儿的陪伴与鼓励,减轻患儿的孤独与恐惧感,不仅能促进患儿配合开展治疗工作,也能减轻其心理负担,有助于病情康复[11-12]。本研究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用于急性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中,干预后干预组患儿SCARED和DSRS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后患儿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护理中,有助于改善患儿SCARED评分和DSRSC评分,还有助于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分析原因可能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调查患儿病情及其家庭情况,制订个体化综合护理计划,使患儿家长参与护理工作,加强了家长对急性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相关知识的了解[13-14]。同时患儿在家长陪伴下心理上得到安慰,缓解了其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可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利于促进患儿病情恢复及症状改善[15-16]。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制订弹性的探视制度,有助于患儿因治疗产生的不安、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可以及时得到其家长安抚,使患儿治疗能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17-18]。

本研究結果还显示,干预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健康教育和细节护理,有效促进患儿、家庭以及护理人员之间的良好关系,并对患儿足够重视,同时尊重患儿家庭的选择,有助于提高家长掌握急性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的基本护理技能,从而使患儿能够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有助于其身体康复,也因此使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得以提高[19]。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急性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中应用能改善患儿负性情绪,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静,李琼阁,薛小荣,等.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辅助治疗效果[J]. 西北药学杂志,2019,34(3):389-393

[2]陈学高.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儿童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9):2939-2941.

[3]李欢欢,黄珍. 126例中性粒细胞性急性白血病伴血流感染患者血标本的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J]. 抗感染药学,2021,18(3):360-363.

[4]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85-87.

[5]朱国庆,徐春晖,林青松,等. 2014-2018年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血流感染病原学和临床特征分析[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0,41(8):655-660.

[6]张一清,穆银玉,马晶晶,等.9例肺腺癌患者应用PD1/PDL1抑制剂行超适应证治疗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9,26(11):74-75.

[7]余星南,江咏梅.167例婴儿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特征分析[J].四川医学,2020,41(4):384-388.

[8]樊天赐,姜柏生. 粒细胞缺乏症儿童合并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江苏医药,2018,44(7):797-800.

[9]尚飞能,卢金淼,朱逸清,等.儿童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的抗感染治疗方案选择及合理用药[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0, 20(7):889-892,896.

[10]谢小平.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小儿病毒感染引起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2019(48):46.

[11]肖生平,刘玉玲,李小琳,等. 降钙素原在粒细胞减少合并血流细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3):204-206.

[12]Qu S X, Qiu J N, Zhang Y D, et al.Application of 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PEG-rhG-CSF) for the prevention of neutropenia i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older than 65 years dur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J]. Onc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19,5(5):218-222.

[13]李惠平,樊征夫,郑虹,等.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14):739-744.

[14]杨晗,李彩月. 共同参与式护理与传统常规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不同效果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5):1835-1837.

[15]刘玲玲,付姝丽. 家庭参与型联合细节护理对低体重早产儿认知和行为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9,34(6):801-804.

[16]王培培. 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优化肺癌患者临终关怀期的效果观察[J]. 西部中医药,2020,33(6):132-134.

[17]李洁,张斯秀,徐翠荣.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ICU患者家属满意度影响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报,2021,28(9):19-21.

[18]杨旭,徐园,王阳阳,等.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父母疾病管理能力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1):1477-1481.

[19]曲海涛.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观察[J]. 安徽医药,2019,23(7):1404-1407.

猜你喜欢
护理模式儿童
用儿童能理解的方式讲给儿童听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生殖中心护理管理模式及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探讨
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效果观察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术后早期运动在胃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