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基于“四链融合”食品专业群建设探究

2022-06-18 06:52刘欣杨会会钱志伟汤高奇王娟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高

刘欣 杨会会 钱志伟 汤高奇 王娟

摘要:“双高计划”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标,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的核心支撑。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从专业链系统重塑、产业链深度参与、人才链整合提升、创新链持续延伸等方面,推动“四链融合”,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食品专业群建设思路,为支撑区域产业、发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高;四链融合;食品专业群

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高职专业群建设,在出台一系列政策为支持与引导的基础上,教育部、财政部于2019年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其中提到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在项目设计上把专业群建设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如何在全国同类专业大格局中准确定位,在依托区域产业集群中打造特色专业群,形成具有区域特点、产业特色、院校品牌的发展优势显得尤为关键。同时作为处于食品产业大省的高职院校,聚焦食品产业集群升级和提质增效,破解专业发展瓶颈,探索食品专业群发展建设思路,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也是高职教育适应产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内涵和河南省食品专业群建设现状

(一)高水平专业群特征分析

专业群是借鉴产业集群理论,将若干核心专业知识中关联度大、具有共性技术特征和服务共同产业链的专业进行融合,旨在改变单一专业单打独斗的局面,发挥多专业协同的群狼效应,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优化资源融合。整合多专业资源并进行结构优化,建立完善的发展机制,契合产业需求,持续动态调整,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教育供给端和产业需求端的同频共振。

第二,深度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内容等,将产业侧的新技术、新理念、新工艺、新标准等最新元素及时更新于教学设计和内容中,共建共享共治专业群的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

第三,创新教学团队。拥有一支高水平校企融合的教学创新团队,如“双师型”教学队伍创新、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创新、教材与教法改革创新等,实现将课堂开在生产线上、将专业设在产业链上,共同推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二)河南省食品专业群建设情况

1、食品专业数量多但精品专业群少。河南省食品类专业的专科起步较早,基础较好,开设有食品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专业覆盖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烹调工艺与营养、中西面点工艺、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贮运与营销等方向,为河南省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技能支撑。但在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名单中,河南省并没有依托食品类专业群入围双高建设单位的高职院校,与食品大省的地位极不匹配,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品牌明显、发展错位、各具特色的专业群建设格局。一方面,普遍“大而全”,专业群建设意识相对薄弱,专业分布比较分散。另一方面,少数“小而弱”,出于扩招需要新设的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缺少特色和品牌。

2、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集群对接的深度不够。河南是食品职教大省,也是食品工业大省,省内食品产业已发展成为万亿级的产业集群,拥有双汇、大用、三全、思念等一大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食品企业。然而,一边是产业端急需大量食品类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实现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一边是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供给侧还不能与产业需求侧高度匹配,高职院校食品教学培养还稍滞后于产业发展,没有健全动态调整和对接食品产业专业群的发展机制。由此可见,构建与地方产业经济同频共振的高水平食品专业群迫在眉睫。

3、企业参与食品专业群建设发展的积极性不足。近年来,国家和河南省都先后出台了深化和推进产教融合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但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制约了实际效果的发挥。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是跨界性,既是一种教学育人活动,又与区域产业紧密联系,需要行业企业参与互动。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其参与专业群建设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离不开经济收益,获得实惠才会主动支持。然而,目前相关配套政策有待完善,企业参与办学、深入专业群建设发展的积极性不足。

二、国内食品等专业群建设研究的探索与启示

随着“双高计划”启动实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等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研究已成为学界焦点和热点,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

(一)宏观层面

胡德鑫[1]、匡瑛[2]等剖析了“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缺乏整体建设思路、专业群运行机制不畅、建群方式存在发展局限、产教融合模式单一、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内外推力匮乏等诸多困境,并从组群路径、师资建设、服务水平等层面,提出了重构组群逻辑、转变发展内涵、聚焦优势产业、深化产教融合等破解策略。

(二)中观层面

张敏[3]、陈恩伦[4]等围绕“双高计划”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双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院校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提出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主的发展实践参考。

(三)微观层面

王彬[5]、刘玉兵[6]等结合各自院校食品专业、精细化工、特殊教育、航海类、设计类等特色专业群的构建与实践,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资源升级、教材与教法改革、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具体要求及创新思路。

这些研究从大思路到具体措施都做了大量研究探索,给河南食品专业群建设提供了参考。但这些研究有的侧重宏观理论分析,有的偏重人才培养等具体方面,有的結合了本地、本校或某个专业的实际探索。因此,需要对河南省食品专业群发展进行更深入研究,因地制宜找出更适合的发展建设思路。2979ACBE-90D1-4179-8CCE-7D9128C7BFBE

三、河南省食品专业群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一)坚持组团发展和各具特色,推动专业链系统重塑,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专业群

专业群既不是院系的大拆大建,也不是专业间的物理叠力口,而是在组群思维指引下,跨院系、跨专业地促使教学资源和教学组织进行优化乃至重构,助推专业间化学融合和专业链优化升级,形成专业群。例如,围绕河南省肉制品加工、速冻米面制品等优势产业,重点打造食品加工技术一肉制品加工、速冻米面制品专业群,群内各专业分工协作,具有一定交叉性和融通性,通过“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模式,培育专业点,打造专业极,构建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养体系。

一是专业链重塑。梳理肉制品加工产业集群需求,跨院系专业整合,按照产业上中下游逻辑,形成集畜牧养殖、肉制品加工、产品包装设计、销售营销等专业组群,各专业间既有服务肉制品加工的共性发展方向,又保留了各专业的特色内容,求同存异,实现特色化协同、差异化错位和均衡化科学发展。

二是教学端重构。围绕肉制品加工专业群定位的核心技能、职业素养和岗位需求,整合食品、农学、畜牧、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等专业课程,使教学内容贴合专业群需要。

(二)坚持产教融合和共建共享,推动产业链深度参与,构建专业群和产业链互利共生模式

目前,我国正处于食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频出,对技能人才的要求更加多元化,呈现出高端、复合、细化等特点。专业群需聚焦区域食品产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不断提升其人力资源支撑水平,保持专业群优化与产业链转型升级的动态平衡。要将产业链发展需求嵌入专业链,及时将产业的实践和应用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并调动企业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企业在教育教学中的参与度,不断健全专业群和产业链双向互通的发展机制。同时,通过校企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共同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企业的创新活力和行业竞争力,并做好食品企業职工岗前、岗中和岗后技能培训和鉴定等配套服务,让企业在共建共享中得到实惠,构建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链的发展共同体。

(三)坚持校企协同和模式再造,推动人才链整合提升,形成专业群技能人才培养新体系

深入食品产业集聚区,调研产业紧缺的技能人才需求,编制食品产业链对技能人才需求的专业群数据库,延伸人才培养链条,不断探索和丰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根据专业群内的教师结构,结合专业群面向的岗位需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定制型“双师”教学团队。通过引进产业专家和教师企业锻炼的双向通道,完善校企合作协同机制,建立以企业导师为主导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推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对接,实现“双元育人”、“四链融合"。

二是发挥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协同优势,打破专业界限,组成教学创新团队,围绕产业链高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形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行的培养模式。

三是借助新兴技术,大力推进食品专业群人才培养的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将大数据、人工智能(AI)、3D打印等与食品科技结合并引入教学,同时广泛利用5G、虚拟现实(VR/AR)、全息影像等教学资源,线上线下结合,产业专业互联互通,消除产教代沟和信息孤岛,全力打造区域产业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四)坚持动态调整和不断优化,推动创新链持续延伸,探索专业群多方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围绕专业群创新进行前瞻性布局,不断优化教育方法才能确保专业群的适应性。

一是做好校级层面设计,建立食品专业群的组织领导架构和管理机制,协调处理群内关系,保证专业群日常运行。

二是建立产业发展动态监测机制,加强信息管理,保持沟通交流,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群发展方向。

三是建立产业、企业、学校、社会多方参与的专业群会商会诊制度,提高专业群的教学和培养质量。

四是围绕产业链部署专业链,坚持产业需求导向,立足食品产业中先进制造、新型材料、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未来应聚焦服务产业链创新发展的需求开展人才培养[7],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技能强国建设提供优质人才支撑。

小结

高水平食品专业群建设既是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各食品类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推动专业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四链协同,有利于发挥专业群的组团优势,实现“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教师有特长、学生有特技”的目标,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技能支撑。但如何避免区域内学校和专业群同质化,形成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专业群和学校品牌还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胡德鑫,陈润歌.“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路径、现实挑战与提升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21(12):104-110.

[2]匡瑛.“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定势突围与思路重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03):127-132.

[3]张敏,戴小红.“双高计划”背景下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24):39-42.

[4]陈恩伦,马健云.“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03):19-29.

[5]王彬,翟玮玮.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食品类专业群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食品工业,2021,42(06):368-373.

[6]刘玉兵,姜桂娟,姜明明,等.“双高”建设项目引领的绿色食品专业群建设与实践——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省级“双高”院校建设为例[J].食品安全导刊,2021(29):172-174.

[7]吴升刚,郭庆志.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重点任务[J].现代教育管理,2019(06):101-105.2979ACBE-90D1-4179-8CCE-7D9128C7BFBE

猜你喜欢
双高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广西甘蔗“双高”建设探讨
甘蔗双高栽培技术要点浅析
百香果双高栽培技术措施思考
广西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中期评估及对策研究
提升“双高”党员示范引领效用的党建工作思考
全职妈妈浪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