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脱贫时代河南省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研究

2022-06-18 05:02周菲菲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乡村旅游

周菲菲

摘要:在党和国家正确部署和领导下,我国已经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进入了后脱贫时代。河南省乡村范围广,乡村人口比例大,相对贫困问题依旧比较突出,巩固脱贫成果任务依然艰巨。乡村旅游为河南省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后脱贫时代依旧需要乡村旅游进行脱贫成果的维护。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存在政府引领作用不够,目标方法、模式不清晰,人才创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加强政府助推机制、构建人才培育机制、构建乡村旅游发展创新机制等措施能够构建河南省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巩固后脱贫时代脱贫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后脱贫时代;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

2021年2月21日,中央1号文件发布,提出虽然在现行标准下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但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自此,我国进入到后脱贫时代,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进入到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上。

一、河南省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成果效用分析

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一种形式,在脱贫攻坚中做出了较大贡献,也推动了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协助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实施。产业帮扶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有效方法,也是后脱贫时代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

旅游扶贫最早是由贵州省旅游局提出的概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概念之后,旅游精准扶贫进入到政府和各级研究机构的视野,许多专家开始进行乡村旅游扶贫的理论研究。乡村旅游也作为扶贫方式在贫困地区进行实践,通过不断努力,乡村旅游对于脱贫攻坚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在扶贫过程中,许多省开始针对旅游扶贫提出了政策支持。河南省相继出台了《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河南省旅游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规划方案,通过整体规划、总体布局、确立重点,深度粘合了乡村旅游和脱贫致富之间的关联[1]。国内外出现大量关于旅游扶贫的研究成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旅游和扶贫之间的关系研究从内涵、模式、效率、策略等多个角度进行,取得了较多成果,且部分学者通过大量数据进行量化研究,真实测算了乡村旅游为脱贫和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效果[2]。

2019年7月,国家文旅部和发改委联合公布了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至今共公布三批1199个村镇,河南省有38个乡村人围。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布局范围广,38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均具备良好的旅游产业基础,且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河南省有53个贫困县、8103个贫困村、576万贫困人口(见图1)。对比河南省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布局和贫困县布局能够看出,两者具备一定的关联度(见图2)。在河南省贫困县中,洛阳、南阳和信阳的贫困县数量较多,而通过对比能够看出,三个地区经过多年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情况比较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也较多。通过对比看出,乡村旅游对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起到了一定作用。

乡村旅游对于扶贫攻坚的效应突出,国家乡村旅游监测中心数据显示,设在全国25个省的101个扶贫监测点(建档立卡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为4796人,占脱贫人数的30.4%,通过乡村旅游使得监测点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123元[3]。乡村旅游扶贫提升了帮扶对象的经济收入,也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持续的推动作用,也能够有效地巩固脱贫成果,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二、河南省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成果的可行性分析

(一)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优越

河南省地处我国第二和第三阶梯交界处,地理环境多样,豫南、豫西和豫西北地势较高,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黄河、淮河、海河一路冲积,由西到东海拔逐渐降低,形成丘陵和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河南省以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为依托的地貌环境塑造了大量的旅游吸引物,为乡村旅游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见图3)。

(二)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较好

根据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方案中明确规定的遴选标准,河南省38个重点村均具备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开发合理,乡村文化传承保护、转化发展较好,旅游产品体系成熟、品质较高,乡村民宿建设主题突出、规范有序,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完善的特点。河南省为了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从2018年起已建设4批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休闲观光园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通过多年有针对性的建设,河南省出现了一大批具有良好乡村旅游发展基础的农村,为后期乡村旅游不断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强劲,在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河南省从2018年开始,培育旅游扶贫示范县13个、乡村旅游特色村450个、旅游扶贫示范户1034户。乡村旅游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乡村旅游满足疫情环境下人们的旅游需求

从2020年初至今,新冠肺炎疫情一直笼罩着世界各国人民。疫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在政府的主导下,人们采用减少出行的办法减少病毒扩散。受此影响,全球旅游业一直萎靡不振,旅游活动的开展受到制约。但是,乡村旅游作为一种近郊旅游形式,承担了人们的出行旅游需求。根据乡村旅游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待客近10亿人,总收入3898亿,在近三年整体旅游数据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乡村旅游表现抢眼。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为旅游业在疫情环境下谋求到生存之路,同时也很好地兼顾到消费者休闲娱乐和疫情防控的双需求。

(四)河南省乡村劳动力资源丰富

劳动力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截至2020年,河南省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44 286 965人,占总人数的44.57%。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河南省城镇人口比重也在增加,但是对比全国乡村人口39.4%的占比[4],河南省鄉村人口比例依旧很高,且人口数量在全国位居第一。当前河南省依旧是全国重要的劳动力输出省份,劳动力的外流不仅使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出现缺口,同时大量的老人、妇女、儿童的留守也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当本地具有能够获得足够收入和兼顾家庭生活的工作机会时,大量劳动力更愿意在家门口就业,劳动力回流可以解决劳动力数量的问题。940CF489-DA61-40BA-9F13-C9377EFFA258

(五)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内生动力足

2020年,河南省生产总值为54 997亿元,仅次于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省,位列第五。但是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4810元,仅高于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和新疆七省,且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6 108元,为城镇居民收入的46%。整体来看,河南省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大。当前河南省乡村居民为了增加家庭收入,会前往劳动力需求旺盛和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这不可避免地需要背井离乡。城市生活成本的提升和容纳力的缩减,让这些劳动力很难融入城市。乡村流动劳动力在城市生活的艰辛,难以兼顾家庭孩子,都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乡村居民对在家门口就业有更旺盛的需求,对于提升家庭收入、改善家庭生活水平有迫切愿望,这使得他们更有意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三、后脱贫时代河南省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对于乡村旅游发展引领作用不足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部门难以提供操作性强的建议,河南省境内依然能发现大量乡村旅游粗放生长的现象。地区经济的发展依托政府的政策引导,当前河南省各地农业资源和乡村旅游条件虽然有差异,但是并没有发掘出来优势产品,大部分依旧是比葫芦画瓢,特色不鲜明。部分地区对乡村旅游不够重视,虽然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没有大力推动,因此很难获得上下一致的认同。

(二)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目标方法不清晰

河南省在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成就,拥有较多的优秀案例,在整理出来的100个经典案例中,河南省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开封市兰考县张庄村、鹤壁市淇县凉水泉村作为三个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被文化与旅游部树立为“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也是全国100个宣传建设案例中的三个。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自上而下不断思考方法,也需要和当地经济环境等方面相匹配。虽然地方政府发展乡村旅游的心情很急迫,通过发布种种政策引导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受制于我国土地责任制的生产模式、河南省耕种土地红线,绝大部分地区乡村旅游主要还是以小规模农散户为主,乡村旅游聚集性、规模性不明显。

(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不全面,资金筹措有难度

乡村旅游概念提出得十分早,最开始只是城市近郊农民通过水果蔬菜采摘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休闲旅游,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最初的农业采摘园,在发展一段时间之后,根据旅游者的需求衍生出“食+游”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产品。我国农业形式为包产到户,基本上土地耕种权掌握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当中,这对于规模化生产有很大阻力。乡村旅游发展依托的是规模效应,各家农户在经营中自由度过大,随意性很强,产品类型单一粗犷,而具备竞争力的乡村旅游必须从早期的采摘、观光农业园形式发展到聚集型的小镇、民俗聚集区、民俗农业产业园等能够吸引游客并需要一定时间停留的形式。但是打造这样的聚集性产品需要大量的资金,已经超出了农户、政府的能力。资金的缺失让许多项目没办法实施建设,也制约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规模。

(四)乡村旅游发展人才缺口大

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现象十分显著,大量受过教育的群体离开乡村进入城市进行生产生活。乡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差,人才缺失造成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现阶段随着产业良好发展,产业聚集效应提升,乡村旅游行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分工,有以住宿业为主的民俗产业园、有以农业体验为主的农业产业园,有以餐饮为主的餐饮企业,这种分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影响力,扩大了旅游影响力。但是,乡村旅游行业对于人才的多样性需要也在提升,人才素质水平的要求也在提高。且一定程度上,乡村旅游行业对于乡村劳动力的能力要求更加全面,他们必须在农忙时节具备农业生产能力,在旅游旺季可以做好各种游客服务。想要当地乡村旅游更具生命力,必须构建人才培育机制,完善人才引入机制。

(五)乡村旅游建设影响整体环境

河南省对于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乡村美好环境的打造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破坏性建设较多,古村落保护力度不够。如,河南省平顶山市临洋寨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寨中大量美轮美奂的古建筑,其中一部分缺乏修缮,损毁严重。寨子周边旅游配套设施匮乏,导致旅游可进入性很低。还有一些地方本身具备浓郁的乡土风情,后期建设却丧失了美好人文环境或生态环境。

四、后脱贫时代河南省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构建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部门的助推机制

整体来讲,河南省农业基础条件差异不大,乡村文化雷同性也很强。政府需要做顶层规划,制定出在河南省具备普适性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对市场进行预估,利用优势产品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具有强关联性的特征,乡村旅游想要有竞争力,必须打破原有的价值链,通过依托其他产业,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市场吸引力。政府必须充分挖掘当地的优势资源,打破旅游业的优势资源产业的价值链,将其重组,形成竞争力强的融合产业形式。如,河南省神垕镇以“瓷”为媒介,在老街基础上建设乡村小镇,乡村旅游元素非常丰富,既满足游客文化体验,又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等需求。河南省农产品类型日益丰富,除满足人民基本需求的粮食产品外,中草药、鲜花、茶叶等具有打造旅游产品天然优势的农产品种植比例连年上升,当地政府需要从优势资源出发,思考如何打造强竞争力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二)构建人才的培育机制

乡村地区生活条件落后、生活便利性差、就业机会少、收入渠道单一等原因为人才的引入带来一定阻力。教育是提升家庭竞争力、缩减城乡收入差距、巩固脱贫成果的最有效措施。乡村人才的培育需要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均应该覆盖到。首先,提升乡村地区基础教育水平,改善乡村教学环境,让乡村学龄孩子享受到高質量基础教育。其次,做好人才的引流机制。大量乡村青年大学毕业后选择陌生的城市艰难打拼,应该设置优质岗位和返乡政策,吸引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回乡参与家乡建设。最后,推动乡村的培训机制。通过设置乡村劳动力培训基地,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内容,将培训和日常劳动能力提升紧密结合,直接提升就业人员素质,增加劳动生产力。940CF489-DA61-40BA-9F13-C9377EFFA258

(三)打造促进乡村旅游长期发展的建设机制

乡村生态环境保持是乡村旅游开展、原汁原味乡村文化保持、乡村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首先,要充分挖掘优势资源。河南省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乡村旅游的建设形式更应该多样化。其次,要加大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除了完善道路、停车厂、厕所、休息区等直接影响游客舒适度的设施外,还需要做好垃圾处理和整体乡村环境美化等工作。再次,要充分利用优质乡村旅游资源。做好整体规划,不能进行补贴式建设,不成体系。最后,乡村旅游的主体是当地居民,要让居民有参与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让自己的生活也成为一方景色。

(四)构建乡村旅游发展的创新机制

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多维度创新,产品、模式、营销等形式都需要不断适应国内环境的变化。和以前信息闭塞相比,如今信息的爆炸让流量成为了关键词,无论好坏,首先需要解决信息传输的问题。传统的口口相传和纸质媒体的传播效应开始降低,乡村旅游产品的销售渠道显得尤为重要,要利用乡村自媒体全平台宣传产品。乡村旅游产品也应该抛弃原有的采摘园、观光园等单一模式,充分挖掘当地农产品、文化、环境等优质元素,形成“旅游+”模式,提升竞争力。做好鼓励创新机制的构建,根据地区、文化、旅游载体的不同,可以衍生出更多的乡村旅游元素和乡村旅游业态,不能只是一味模仿和复制。

(五)鼓励优质资本协助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成果

我国集中力量脱贫的主力军是政府单位或者政府领导的企事业单位,资本对于乡村旅游的有效帮助有限,且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产生许多反面案例。单靠政府直接扶上马,既超出了政府的职责范围,也给政府带来巨大压力。政府做好引入、监督、审查工作,让优质资本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将政府、资本、企业、当地居民形成利益共同体,注重项目发展的长期性,让乡村旅游推动经济、巩固脱贫成果的力量变大、变强、变久。

乡村旅游让贫困现象得以解决,后脱贫时代更应该构建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省乡村贫困问题和经济发展落后问题,提升乡村人民生活幸福度,增加乡村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王晓,李星群,文军.广西乡村旅游路徑下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8):198-200+203.

[2]周玲强.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后脱贫时代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J].旅游学刊,2021,36(04):1.

[3]白永秀,宁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提出、研究进展及深化研究的重点[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05):5-14.

[4]莫莉秋.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模式[J].人民论坛,2017(31):202- 203.940CF489-DA61-40BA-9F13-C9377EFFA258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乡村旅游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