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8 19:58谢翠英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大潮课文评价

谢翠英

语文教学的根本在读,而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方式。

汪智星,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竞赛一等奖。2008年下半年,他准备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竞赛活动。他得到了师傅于永正老师面对面指导的一次机会。当师傅对他进行面对面地指导时,师傅竟然带着他一句一句地练读课文,就像小学一二年级的老师带着小朋友练读课文一样。有的句子读得不理想,就反复地练读着,不厌其烦。恩师说:“只有背好课文,方能解读教材、处理教材,才能把课教好。这是语文教学的规律!智星,努力!”

名师的做法,让我们领悟到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读呢?

一、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无论小学还是中学,在“课后作业”中我们总会经常看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字样,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像于永正老师那样,必要时可以手把手地教,不管是自由朗读、默读、还是个人读、集体读,朗朗的读书声应是检验语文课堂的重要标准。孩子一入学起,老师先引导孩子朗读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学生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中这一自然段:

“鼹鼠先生来到松鼠太太门前。松鼠太太走出门,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

让学生认识句子,掌握标点符号,按语法停顿的方法进行训练。开始时,可用点拍法(用击掌表示)。如:顿号停半拍(击半掌,一下一上为一拍),逗号停一拍,句号停一拍半,段与段之间停二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克服点读、唱读的缺点。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范读引路,激发兴趣

周一贯先生说:“听了老师的朗读,至少可以少讲三分之一。”教师要指导好朗读,课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学生获得信息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加38%的声调,再加上55%的面部表情。实践发现,老师范读后,学生的朗读劲头十足,特别动情,不仅语气、语调,就连老师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全都模仿得有模有样。如四上《观潮》,在对学生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和领悟后,可以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读潮来前的部分,要想象钱塘江横卧在眼前的情景,读出平静和期待,语速要缓,声音不要高。

读潮来时的部分可引导学生读好表现大潮声音、形态的语句,可通过“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两丈多高的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等语句,想象大潮的形态,读出大潮,由远而近的变化,体会大潮的壮观。

还可通过“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等詞语,想象大潮的声音,读出大潮的声音宏大,感受潮来时的气势,潮去后的部分可让学生依据“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想象画面读出大潮的气势。

《七律·长征 》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类诗词作品时,要读得激情昂扬,在朗读中体现出虽然江河险峻,山峦巍峨,但红军战士却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的精神。突出那种气势磅礴、排山倒海之势……当然,文章的体裁不同,朗读的语气应有所不同。成功的范读,能在学生心目中产生敬佩感、信服感,使那些不喜欢诵读的学生,也能提高朗读兴趣,最终全班爱上朗读。

三、精心指导,掌握技巧

随着年级的升高,不同体裁朗读技巧要落到实处。有的文章中关健词语、标点符号颇有深意,在反复朗读中用心揣摩这些词和标点停顿时间的长短,语调的高低,从而体味其中蕴含的感情,同时把更高的朗读技巧教给学生:

1、停顿合理。停顿是语调的组织要素,在朗读中有调节气息,显示句意,突出重点的作用。朗读时在什么地方停顿,应停顿多长,除了标点符号外,还要根据语句结构,感情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2、快慢适宜。朗读时,音节相连有长有短,有快有慢,长短快慢的反复交替,形成了一种自然节奏。掌握快慢变化,要根据文章体裁,思想情节,人物形象而确定。

3、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语调高低升降的变化,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感情态度。

三下《荷花》一课中有这样一句: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朗读前,我先让学生找出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然后在这几个词语下面做标记,再请学生读这一句,注意把加点的词语读出画面。学生按这种方法读,不仅读出了荷叶多、绿、大、圆的特点,而且体会到荷叶长得特别茂盛、充满生机。

六下散文《匆匆》,朗读的遍数要多。不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是绝不罢休的。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文章中标点符号颇有深意,教学中,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标点,让他们在反复朗读中用心揣摩这些标点停顿时间的长短,语调的高低,从而体味其中蕴含的感情。先读正确,把“?”标点标出,然后用“停顿合理、快慢适宜、抑扬顿挫”的技巧指导,接下来才可以品味赏读。

四、赏识评价,树立自信

一、在恰当的时间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学生朗读时,教师应细心倾听,一般读后就及时评价,学生读后,教师的一句“好”、“真棒”,“你读得真有感情”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喜悦,会给学生增添百倍的信心。但如果学生读得不好,就不必当时就评价。这时应让学生在练读中体会,在听读中比较,当他能把作者的情感和自己的体验读出后,再评价。

二、通过教师的评价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应注意朗读水平低者,不要让朗读水平低者受到冷遇。如果教师用同一把尺子量,忽视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就会扼杀他的朗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评价学生读的努力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朗读过程中的成功,有利于激发读的欲望,由失败走向成功。

三、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

老师要善于通过倾听捕捉到学生朗读中的优点与不足,常用的评价激励手段有:第一,热情表扬,指出不足。“我最欣赏她的语气”,“这位同学体会得好,读得也好”,对读得好的学生,老师不吝赞美之词;对学生读音出现的错误,老师也要明确指出来。第二,寓庄于谐,幽默点评。老师善于结合文本语境,运用幽默话语点评,如教学五下《祖父的园子》,学生读这组对话: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读祖父语言的学生带着点忧愁的表情读着,老师就说:“听了你的朗读,祖父都生气了!”这样一点评,全班学生笑了,也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发现并解决了问题。

我想:一位语文老师最可贵的品质和能力,就是立志让学生享受到最好的语文教育,我们要用毕生的精力和意志来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教学能力与治学智慧,将语文的美好阳光播洒于每一个学生!前路漫漫,一路前行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去守护语文教学之“根”!

猜你喜欢
大潮课文评价
抓“变化”,品味钱塘江大潮之奇
习主席视察黄河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全家都来学中文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