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MO模式下的服装结构类课程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路径探究

2022-06-19 14:31唐景词栾德彪石战利
学周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唐景词 栾德彪 石战利

摘 要:2018年教育部提出了“互联网+教育”的建设目标,教育行业的教师们也在努力构建这种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OMO模式的特征是线上和线下深度地融合,以服装结构类课程为例,通过线上平台的教学思路提出平台建设的需求,力求线上教学模式的标准化管理。通过数据分析,精准设定教学重点、难点等,利用OMO三位一体的特征和优势,制定个性化训练项目,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服装结构类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0-000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0.002

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学全面实施以线上教学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带动了在线教育的迅猛发展,使其体量和规模直线上升。然而实践类线上示范课程和实操的教学环节无疑对这种新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以服装结构类课程为例,探究线上教学的组织方法、教学方法、课程设计、评价标准和教学效果测评等路径。从理论意义上,对高校实践类课程线上教学提出战略性的教学需求,让OMO发展理念在教育行业得以运用;从应用价值上,通过专业需求和IT应用技术有机结合,让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探究不仅仅停留在文字研究阶段,而是尝试开发针对高校实践类课程的使用平台,从提出需求—解决方案—总结评价—优化升级等步骤实践探究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模式。

一、服装结构类课程在线上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服装结构类课程主要包括上装结构与原理、下装结构与原理、旗袍结构与工艺、上装结构设计等内容,其中上装包括男衬衣、女衬衣、男夹克、男西装、女西装等项目,下装包括男裤、女裤、裙装等内容,上装结构设计包括转省、领口、袖口的变化、分割线设计与身型的关系、礼服设计等内容。传统的线下授课方式为教师讲述原理与制图方法,学生跟随教师的演示分步骤操作,主要包括原型原理、制版,还有部分工艺课程,在线下授课的过程中教学过程监控为主要环节,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演示、分析、指导等手段当堂解决问题。

目前高校線上教学平台很多,诸如钉钉、大学生慕课、智慧树等。以钉钉为例,其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商务管理平台,在疫情期间为满足线上培训免费推出“钉钉在线课堂”,可以实现教师在线直播、学生回放、作业管理、视频会议、班级管理等功能,最大程度地提升了教学管理的效率,也辅助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实践类教学课程,学习过程监控依旧很难,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即便开启视频会议作为过程监控,教师也很难从分镜头画面中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只能在学生提交作业后看到结果,这也是目前实践类课程线上教学给广大师生带来的最大困惑。“大学生慕课”平台在教学效果评价、考试管理等方面虽然也有这方面的技术模块,但依旧解决不了因学情不同而因材施教的具体应用问题。

二、OMO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OMO(Online-Merge-Offline)是行业平台型商业模式,作用是实现行业效率的最大化,其特征是线上和线下深度地融合。OMO模式通过将在线分享教育资源、移动用户端、教师线下指导深度融合,辅助教师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学生知识需求的变化,简化获得知识传授和实践指导的途径,打造线上—用户—线下三位一体全时空的教与学体验系统,使教师与学生能够通过各种载体及终端进行教学和学习。依据OMO模式的特征构建统一平台型教学模式的学校,可结合自身课程与学情,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最终实现知识传播与教学目标达成的双赢。目前国内教育行业已经将OMO模式作为教学发展的主要战略并加以运用。OMO模式的实践类教学模式拥有五大专属价值:降低教学成本;拓宽知识收益渠道;增加师生黏性;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专业知识升级。

三、服装结构类课程OMO模式线上线下精细化融合的教学平台设计思路

基于OMO模式线上线下精细化结合的特性和原理,以服装结构类课程为例,梳理实践类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的教学平台设计思路,根据线上教学建设的总体要求,依据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123”OMO精细化融合的教学平台建设思路。

如图1所示,“1”是指以知识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精细化融合的有效性为目的;“2”是指线上与线下两种实现路径;“3”是指三个模块。闭环式设计中环环相扣,教师通过知识和信息的遴选搭建资源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让教师从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等各方面都有所提升。教师根据后台大数据库采集的信息,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难点、实践操作难点,进行分层教学,从题库中选取不同难度、不同侧重点的练习项目布置给学生。在视频制作、题库建设的过程中,教师精心分析操作过程,研究实践操作的难度系数并设计对应的习作方案,看似增加了工作量,但实际是“一劳永逸”的持久战略。教师可以依据数据提供的信息,依据不同的学情分层辅导,规避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的尴尬,教学视频一次输入重复使用,题库不断丰富择情分配,大大降低了教学成本。优秀作业展析为开放式平台,优秀学生上传制作过程的小视频可作为翻转课堂的素材,大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为教学难点的解决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

(一)资源模块

教师可通过网络引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新型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国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共建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在课前要做好预习引导,借助资源平台知识面覆盖广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海量获得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后台学生参阅信息的数据分析学生的爱好和学习能力,在知识输入方面可以有所侧重,一方面提升师生关系的粘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DC0060BF-6B85-4EE8-B5C3-74B3AF7A452D

(二)教学模块

包括知识讲解、操作过程分步骤演示、题库、作业平台、优秀作业展析五个平台。教师根据课程大纲制作线上教学课程,包括理论部分和实操的演示环节,例如尺寸测量、制版、样衣修正、工艺制作等知识和技能训练的视频,然后按照章、节、段落及步骤上传,并根据教学目标设定学生掌握程度的评价标准,制定出分层次课堂练习的作业题库。教师布置作业并要求学生将作业上传作业平台,然后根据结果查阅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复观看视频的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属于教学重点的部分学生观看的频率;属于教学难点的部分学生回放的频率;根据学生观看频率分析学情带来的新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可以根据后台数据分析班级整体学习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图2所示为某教学班旗袍制版与制作工艺实践课程回看率数据,分析表明学生在观看视频知识点讲解的时候忽略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实操过程中大大超越了教师设定的频次要求,反复观看的次数增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强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在对应的节点上反复观看并记录数据。针对实操环节回看率的信息,教师可调阅该节点具体学生的回看情况。教师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因材施教,启动作业题库,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图3为学号190927学生旗袍前后身片制版视频回看时间的数据信息。数据显示,该同学基本回放次数为2次,说明该同学边看边做,在身省和上肋线、下肋线及袖窿部分观看时间很长,反复次数很多,证明这个知识点有难度,再调出其他学生的数据,上肋线和袖窿段都有很多反复回看的痕迹,说明大家对这两个节点的掌握有一定难度。结合作业反馈情况,上肋线错误率很高。教师根据数据分析可以精准确定该知识点为教学难点并重点讲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属于对重点难点忽略的情况提醒学生认真回看并改正错误;属于个体差异情况出现的問题,教师可以针对性布置作业,从题库提取相应层次的练习做个性化训练。教师针对上述3和4两个环节可以调拨行业平台资源给学生推送相关解决问题的课程。线下实践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数据进行整体化训练、个性化辅导,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将分配的任务按规定上传到作业平台,教师根据设定的评价标准给予点评,发现问题可以再次练习。优秀作业可以推送到展析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仅是展示,教师可以点评,学生可以分享,也可以将制作过程的小视频上传。展析平台内容多在实践反馈的层面。教师应立身于应用角色,从使用的角度归纳出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设计等传统线下教学在线上教学的心得、方法、经验等便于同业交流,教学相长,增加师生互动。

(三)评价模块

评价模块包括线上签到、作业评价、过程评价、教师评价四个方面。线上签到设定上课、下课时间,能查看观看视频时间长度是否和课程时间长度匹配,尽可能避免刷视频充课时的弊端。作业评价包括作业是否按规定的时间提交、作业质量等,以此规范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任课教师可根据作业提交情况录入成绩。过程评价包括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收看情况、课堂练习实施情况等,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到过程可视。教师评价模块属于评教体系,学生针对教师提供的资源情况、课程质量、教学态度、教学能力、课件、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打分,最终计入考核成绩。

四、结语

本文基于实践类课程促进专业教师和教育信息平台技术的有机结合。随着政策的推出,越来越多的教育平台推出了高校精品课程,教育行业教师也在不断创新探索、努力构建这种“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线上教学模式的标准化管理,取得大数据加以分析,精准设定因学情不同而带来的教学重点、难点,利用OMO模式将数据打通,推送针对性课程,制定个性化训练项目,学生在线下针对性实践,并将实践过程上传,从而获得更多数据及解决方案,推进高校实践类课程的精细化管理,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柴莉.“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以高职服装结构与工艺课中衬衫结构与工艺项目为例[J].西部皮革,2021(22).

[2] 赵蒙蒙.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探讨[J].时尚设计与工程,2021(1).

作者简介:唐景词(1971.9— ),女,河北怀安人,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中西服装发展史、立体裁剪。

栾德彪(1982.6— ),男,吉林吉林人,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石战利(1970.11— ),男,河北石家庄人,编审,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线上教学专项课题《基于OMO模式下的实践类课程线上线下精细化融合的教学路径探究——以服装结构类课程为例》的成果,项目编号:2004360。DC0060BF-6B85-4EE8-B5C3-74B3AF7A452D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
论后疫情时代电视剧的创作生产
文艺界委员建言“后疫情时代”创作(关注两会)
下好“后疫情时代”的“先手棋”(观察家)
“后疫情时代”湖南乡村旅游发展创新及金融支持
后疫情时代高职学子服务于精准扶贫的方式研究
“后疫情时代”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融合研究
进击“后疫情时代”
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