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19 10:05漆会秀
学周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思维导图初中

摘 要:长久以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都存在着学生知识记忆结果差的问题,很多学生参照书本可以完成计算机步骤操作,但是合上书本,却一脸茫然,无法帮助学生有效记忆操作步骤顺序,成为初中信息教学难以攻克的瓶颈。基于此,文章对思维导图这种实践证明有助于学生知识记忆的工具做出了相关探索研究,希望能够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增添助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0-002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0.007

当下正处于信息化的时代当中,信息技术的掌握已经成为学生未来工作生活必备的技能,而这也使得信息技术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地位逐渐攀升,如何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成为近些年学术界探讨热议的课题。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的记忆工具,符合人大脑思维放射的特点,与计算机的逻辑程序结构也非常契合,因此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特征及要素

思维导图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图形思维工具,通过相互连接的支线和多维层级的图示,来表达各级主题的关系,以此使思维知识可视化,将左脑的逻辑、语言、顺序的抽象思维,与右脑图形、色彩、想象的直观思维结合在一起,促使人的大脑潜力得到更好的开发。

根据东尼·博赞在《启动大脑》一书中的描述,思维导图具有四种特征:(1)关注的焦点都聚集在中心图像上;(2)中心主题的主要干支是下一级的分支中心,并继续向四周辐射;(3)分支是由线条和线条上的关键词或图示组成,次要主题通过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以此形成隶属关系;(4)每一个分支都构成一个关联的节点结构[1]。基于这种特征,思维导图常是以树状图的形式呈现。而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特征分析可以发现,思维导图的构成离不开四大基本要素,即关键词、图形、分支和颜色。现下思维导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计算机的操作步骤程序。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程评价三个环节对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进行应用。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复习可以帮助学生预先了解新知,消除课堂中直接面对知识的陌生感,从而促使学生在课上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以往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时常叮嘱学生课前预习,但显然所实现的预习效果并不理想。而思维导图形式自由、内容集中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展现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预习结果,为学生布置思维导图绘制的预习任务,以此检查学习结果,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

具体而言,在为学生布置绘制思维导图的预习任务前,教师可以提出以下要求:(1)提炼出课程内容的关键词,用一个分支把课程内容的主要内容表示出来;(2)用另一个分支去归纳例题内容,并找出例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用一个分支提炼出课程知识中的易错点。同时,教师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素质能力各有不同,因此学习知识的接受速度也完全不同,在运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进行预习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设置分层要求,如对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只需要完成前两个分支的思维导图绘制即可,第三个分支的思维导图可以不做,以此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思维导图绘制的预习任务[2]。而在课前,教师可以将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在班级中的媒体屏幕中展示出来,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预习心得,分享为何要这样去设计思维导图。这样,基于思维导图的课前预习会使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显著提升,并且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预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可以使课堂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二)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学中,思维导图除运用于课前复习环节,还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流程环节中,借助思维导图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联系和认识。具体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运用建议。

首先,在新课导入环节应用思维导图。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认知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是通过口述讲解的方式导入新知,而教师若是能够有效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可以实现更好的导图效果。如教师可以在课程学习开始前,用思维导图将本课所学知识内容与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单元章节中的地位直观展现出来,并引导学生按照思维导图所呈现的教学思路进行新课学习。这样的新课导入更加高效准确,可为学生接下来的课程学习提供明确的指向,而这无疑是传统导入方式不能比拟的。

其次,在讲授环节应用思维导图。信息技术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有的学生会在听讲的过程中“摸不清头脑”,而对此教师就可以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呈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此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能够由点及线、由线成面,快速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构建。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去阐释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使学生听课注意力更加集中,让学生依照思维导图,紧跟教师思路帮助,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课程重要知识概念,从而更好地提升听课效率,为学生的自主知识构建提供保障。

再次,在实践应用环节应用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当中,学生需要动手实践的内容有很多。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是通过任务驱动、小组探究的方式在自主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是比较理科学合理的,但是往往实现的效果却不理想。而导致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能够对操作步骤有清晰的认识,出现无头绪的盲目操作问题[3]。而在应用思维导图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展现整个操作流程,让学生围绕着思维导图展开讨论,形成清晰的观点,并以此进行上机操作,这样就可以确保学生的实践操作步骤方向不会发生遗漏和跑题,从而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操作任务。

最后,在总结复习环节应用思维导图。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是通过自身的整理为学生总结知识,但这种方式比较被动,学生并不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同时由于课堂知识比较零散、缺少逻辑,学生也会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容易发生混淆。而在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信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程核心内容制作成2-3分钟时间的思维导图视频,并发放到学生手中,这样学生就可以此为载体进行经常性复习。这样的复习方式,不仅要比教师的口述讲解更加清晰,同时还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促使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记忆。

(三)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评价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对教学质量做出科学的衡量。但在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评价环节过分强调学生的知识和成绩,以总结性的评价为主。显然这样的评价方式并不科学,是不利于促进学生信息素养长远学习发展的。而在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促使学生也参与到评价过程之中,这就可以更好地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从而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增添助力,具体的应用方式如下。

首先,明确目标,引领导向。教师对学生评价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导向目标,在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要素理论应用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中。如将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作为评价的核心主题,并以此向下分出评价的层次分支,借助思维导图构建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同时,教师还可以依据不同评价内容的重要性,为学生确定评价项目权重,以此分清主次。这样的评价体系制定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供依据参考,促使学生形成客观评价别人和自身的能力。

其次,多元评价,突出重点。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分析,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和发展潜力,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能以单一的成绩分数作为标准。教师应该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出发,将同伴交流、创新思维、操作能力等多个方面作为评价内容,以此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最后,方式多样,灵活评价。在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信息技术评价中,除有教师的评价外,还可以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纳入其中,在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并通过思维导图对学生的评价结果作出展示,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加客观地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构建师生学习网络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在全新历史时期产生的一门全新学科,相比其他传统学科,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更为突出,它知识内容新、课程新、综合性强,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也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内涵进行突破性认知。其作为一门全新学科学习难度更强。因此,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模式引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环节。

思维导图是一种具有较强实用性的思维工具,它简单、高效,能够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过程中产生的发散思维,以图形的模式进行呈现。思维导图能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不同信息技术知识点的不同主题内容以层级与相互隶属的关系进行表現,通过颜色、图像、关键词等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连接,为学生构建学习网络。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即新课标要求,为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将信息技术知识点进行归纳、细化,确保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都能够得以呈现,以此使学生能够从精准、详细的角度接受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使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对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能够以体系化的方式进行学习。

(五)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自主探究学习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而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进行有机融合,以此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效率。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思维意识,对学科知识有了自己的看法,也对新生事物具有较强的探知欲望,且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也逐步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的层面过渡,所以,教师应结合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式教学,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并让学生结合生动、形象的思维导图,理解抽象、复杂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思维导图的启发下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学生在不断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科特点,并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突破自身学习短板,不断确保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升华。

此外,教师也应将某个信息技术学习知识点设置为学习主题,并对学生提出相对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理解信息技术知识理论的同时,以思维导图的模式表现出知识内容,这会帮助学生理顺学习思路,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应让学生自主总结思维导图的内涵,通过语言表述,能使其他同学理解思维导图的表达意图,以此确保思维导图教学的完善性,在从过程到结果的全方位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再次对自身的思维导图创作思路进行梳理,确保信息技术教学的完整性。此外,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绘制单元学习主题思维导图的能力,也应具有将所掌握的所有信息技术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以思维导图模式进行呈现,以此帮助学生更加高效、更加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进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探究信息技术知识内容。

三、结语

综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程评价三个方面的思维导图运用,希望通过本次课题研究能够帮助更多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认识到思维导图的价值,并能够将其有效运用到教学之中,助力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修昊.思维导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教育观察,2021(19):138.

[2] 钱妍.“图”出精彩课堂——例谈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0):43.

[3] 林筠青.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4):100.

作者简介:漆会秀(1985.12— ),女,汉族,甘肃渭源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巧用思维导图提升章节复习课的效率》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X[2020]GHB401。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思维导图初中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