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策略研究

2022-06-19 10:05张仙山
学周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初中语文信息技术

摘 要: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将成为引领教育发展、变革的基础和主导。课堂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教学变革的主要阵地。基于此,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文章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现状,并结合其影响因素,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0-009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0.031

在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新的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应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肯定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价值,还应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重新设计教学方案,旨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纵观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由于教师对其认识不够、自身的信息素养低下等,致使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融合效果不佳,严重制约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唯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中,真正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现状和原因研究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堂容量过大,制约了学生的知识吸收。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常常将课文的作者、内涵、主题、结构特点等,都制作成为PPT,并将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如此,致使初中语文课堂容量非常大,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忙忙碌碌,但没有任何收获。

第二,过度依赖视听教学,弱化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下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直观性。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语文教师常常误认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就是在课堂上播放几张图片、录像视频等。长此以往,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素养,也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三,忽视学情,削弱了融合效果。在调查中发现,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融合起来,唯有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融合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视频的时候,由于对学情把握不够,致使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融合效果不佳。

第四,忽视师生情感互动。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明确信息技术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还应关注师生沟通,方可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纵观当前课堂教学现状,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促进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融合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被课件牵制住了,根本无法参与到课堂思考和讨论中。同时,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也无法顾及学生的情感。如此,致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和沟通,严重违背了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

(二)影响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原因分析

影响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认识肤浅。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组织者,自身对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认知程度,直接决定了两者的融合效果。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年龄结构不够均衡,年龄偏大的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更加倾向于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手段;还有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低下,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只停留在演示层面上;还有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过程中,课件制作得越是花哨、难度越大,效果就越好。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下,极容易导致信息技术教学陷入形式化中。

第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促进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融合时,唯有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促进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合时,常常忽视学情的分析,致使语文信息技术教学方案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符,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课堂的融合效果。

第三,教师的专业素养低下。在促进信息技术和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初中语文教师信息素养比较低,其资源观、技术观都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致使其出现了一定的偏颇。同时,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技术操作能力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质量[1]。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策略研究

(一)初步形成教育信息化理念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传统静态固化的单一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挣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树立信息化的教学理念。首先,教师应在信息化背景下,树立信息技术和教学合一的全新理念,重视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价值,将其科学、合理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旨在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其次,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要求,还应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初中语文教师应明白教育是一场育人活动,应坚持科学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原则,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完成语文知识的深度学习,并逐渐形成健全、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再次,还应树立正确技术观。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唯有明确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最终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价值;最后,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为了保證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价值,教师不仅要强化自身的信息意识,还应在日常教学之余进行学习和培训等,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以更好地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

(二)依托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容量

语文学科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从“教教材”的理念转向“用教材教”的理念,立足于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的限制,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中,拓展自身的学习视野,扩充自身的知识面,最终在广泛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通过口头补充的方式进行的。如此,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面对这一困窘,唯有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手段,结合教材上的内容,增加一些背景资料、作者简介、课后拓展等,真正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另外,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在拓展语文学习内容时,也突破了文字资料的限制,可融合视频、图片等学习资料。例如,在“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中,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借助了信息技术,以此将生字生词、词汇、背景资料、诗词分析等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教师又给学生展示了其他描写秋天的诗词,引导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感悟相同主题诗词中蕴含的不同情感和心境。如此,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不仅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延伸了课堂的内涵,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2]。

(三)基于信息技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

语文学科内涵丰富、主体感极强,不仅要关注语文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对学生精神、思想的熏陶。结合建构主义研究结果显示: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应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将语文知识置于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促使学生理解和内化知识,并实现思想和精神的熏陶。而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信息技术就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手段。由于信息技术集“语言、图像、文字”于一体,将其与文章结合到一起,给学生创设出形象、有趣、可视、可听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走进文章意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最终更好地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另外,教师可依托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将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进行了转化,使得课堂教学从静态灌输逐渐转变为动态交流,有效唤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教学中,为了落实语文学科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就借助了信息技术的辅助,将罗布泊今夕环境对比的图片进行了直观展示。学生在对比观察中,就会结合“仙境”和“荒漠”的巨大反差,真正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此,通過直观的教学情境,不仅唤醒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促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情境中,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并受到思想的熏陶,逐渐形成了科学的环境保护观念[3]。

(四)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是每一个学科教学中的精华,也是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最大障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重难点突破效果直接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以往,中学语文教师在突破重难点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采用“反复强调”“题海训练”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手段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面对这一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就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繁杂的语文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还可以通过知识链接的方式,围绕重难点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重难点知识。例如,在“黄河颂”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这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准备有关黄河的图画、视频,并辅以一定的音乐背景。学生可在直观的感知下真正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进而更好地感悟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如此,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加深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也满足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民族自豪感、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契合了语文学科素养下的教学要求。

(五)基于信息技术强化自主学习

语文新课程背景下,明确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应从传统的“讲解灌输”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将课堂归还学生,引导学生以知识建构者的身份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依托翻转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具体来说,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应结合语文学科素养下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设置自主学习导学案,并设计与其相契合的预习作业。学生在课下结合翻转课堂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并将自主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疑惑点反馈给教师。教师则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整合,重新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在课堂上答疑解惑。长此以往,学生在翻转课堂的引导下,逐渐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也循序渐进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教师就按照上述的原则,结合教学内容,从网络上搜集了相关的教学资源,并设计成自主学习视频;接着,教师将其上传到班级QQ群、微信群中,以便于学生在视频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由于初中学生语文知识素养不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就可结合学生的反馈,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并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交流的方式最终完成知识的内化[4]。

(六)依托信息技术强化语文复习

在当前初中语文复习课中,基本上都是采用教师引导学生集中复习的方式进行的。在这种边讲边练的模式下,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难以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同时,在以往的复习中,教师使用的复习资料、复习题也基本上都是“一刀切”,难以满足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复习需求。针对这一现状,为了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复习效果,就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可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复习指导、习题训练等,引导学生在课下结合自己的需求实施针对性的复习。如此,有效提升了语文课后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各种各样的APP应运而生,如:作业帮、猿题库等。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优化课后复习时,可在“猿题库教师端”中选择课后练习题目,并定时发布给学生,学生则从端口登陆之后,就可进行练习。另外,教师还可结合学生的题目练习情况,针对学生在检测中频繁出现错误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如此,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后复习的方式,也提升了语文复习的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实际教学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合效果不佳,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唯有树立科学的信息辅助观念,并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中,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真正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万生.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路径[J].知识窗(教师版),2021(12):37.

[2] 张帆.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22(2):139.

[3] 倪燕华.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J].名师在线,2021(35):80.

[4] 杨万生.信息2.0时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1(11):99.

作者简介:张仙山(1982.11— ),男,汉族,甘肃武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初中语文信息技术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