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让读者充满期待

2022-06-21 08:57苗文娟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课桌误会小屋

苗文娟

教你一招

都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倘若行文如一马平川,读来便索然无味;若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就能曲尽其妙,从而深深吸引读者。怎样做到这一点?巧设悬念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悬念”,就是设置疑团,却不去解答,借以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如何在文中设置悬念呢?

1.误会法

即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惑。

如陆荆风的《驿路梨花》,当人们为露宿而发愁时,出现了一间神秘小屋。小屋主人是谁呢?一直是个悬念。直到結尾我们才知道,小屋是解放军盖的。但为什么盖这间小屋呢?又是一个新悬念。这样“设悬—解悬—又设悬”,波澜起伏,环环相扣。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读后引人入胜。

2.倒叙法

即在叙事类文章中的开篇采用倒叙法,把事件结尾或最高潮、最关键的部分放到开头来写,使读者产生追根溯源的欲望,然后再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使用这种方法,可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同时也能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

如阿城《豆腐》的开头:“孙福九十多岁去世,去世时略有不满,不过这不满在孙福的曾孙辈看来是老糊涂了,他老人家要吃豆腐渣。”作者运用倒叙法,点出两代人观念的冲突,为下文故事的展开作铺垫。

3.烘托法

环境描写具有烘托氛围、衬托人物心情、突出文章主题等作用,一些特定的环境描写有时也能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

如都德《最后一课》中的环境描写:“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写出这一天与往常不一样的气氛,使故事充满悬念,吸引读者不断发问:怎么回事?出了什么事?怎么会这样?从而在不知不觉中阅读下去。D350007D-C3C5-461F-BB9E-41D2A7308EE8

猜你喜欢
课桌误会小屋
方便调节的课桌
春天的小屋
误会
搬课桌
山中小屋
误会
换课桌
神奇的小屋
易分类存放的课桌
《你误会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