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情境 激兴趣 促思维

2022-06-21 22:25盛佩佩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小学教育

盛佩佩

摘 要:《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形成积极的科学素养。文章以浙教版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一课为例,对如何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以及生活应用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科学学习;小学教育;综合素质

一、进入情境,调动学习热情

小学科学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把生活知识和生活情境巧妙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发现生活与科学之间的联系。本课伊始,笔者采用贴合生活实际的情境导入方式:

(PPT出示两双鞋底光滑程度不一样的运动鞋。1号鞋鞋底光滑,2号鞋鞋底粗糙。)

师:同学们,如果明天要参加学校的拔河比赛,你会选择哪双鞋?为什么?

生1:我会选2号鞋,因为这双鞋鞋底花纹多,不容易打滑。

生2:我选2号鞋,2号鞋底面不光滑,不容易摔倒。

生3:我也会选2号鞋,因为2号鞋鞋底粗糙,摩擦力大。

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这个教学片段就从学生熟悉的运动和鞋子入手,暴露学生的前概念,与此同时,来源于生活的科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动学生,生成最真实的科学问题,为后面学习摩擦力打下良好基础。

二、感知情境,激发质疑精神

小学生正处于好问的年龄段,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据此教师可创设新奇别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中。教师在教学“感受、了解摩擦力”时做了如下设计:

师: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感受一下摩擦力吧。伸出你的右手,放在桌面上按紧,用力往前推,什么感受?

生1:我感觉很累。

生2:手往前运动时不轻松。

师:此时我们的手感到吃力,其实是因为手与桌面摩擦时产生了摩擦力。你们有没有发现产生摩擦力起码需要几个物体?

生:两个。

师:仅仅两个物体的接触就会产生摩擦力吗?(老师边说边把手按在桌上不动)

生:还需要运动。

师:你们真会观察思考。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个阻碍运动的力,我们叫作摩擦力。(课件出示)

师:我们继续来感受摩擦力吧。再次伸出你的右手,在空气中往前推(教师边说边演示),感受到了吗?

生:没有。

师:我们这样推,也与空气接触,也在运动,为什么没有感受到摩擦力?

生:因为摩擦力实在太小,几乎测不出。

师:这么看来摩擦力是有大小的。(再次出示鞋底光滑程度不一样的两双运动鞋)你们认为哪双鞋受到的摩擦力大?

生:鞋底粗糙的鞋子受到的摩擦力大。

师:好,我们就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粗糙的鞋底和光滑的鞋底哪个受到的摩擦力大。我们用四人小组中最光滑的铅笔袋代替光滑的鞋底,用最粗糙的铅笔袋代替粗糙的鞋底。

教师适时指导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动手测量、交流汇报,发现有的小组“光滑的鞋底”受到的摩擦力大,有的小组“粗糙的鞋底”受到摩擦力大。

师:学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1:为什么实验结果会不同呢?

生2:是什么影响了摩擦力呢?

师:你们说是什么原因导致有不一样的实验结果?

生1:每个铅笔袋的重量不一样。

生2:我们组的两个笔袋光滑程度差不多。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质疑的精神。处理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没有生硬地讲解科学知识,而是让学生充分感知摩擦力,通过观察、思考,了解摩擦力。教师接着让学生进行第一次动手探究,各小组测量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问题”数据。学生不禁提出疑问:为什么没有统一的结果?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摩擦力呢?由此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对自己的前概念产生怀疑,思维火花由此迸发。

三、理解情境,培养科学思维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生活问题。

师:那么做“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这个实验时要做到公平,需要改变什么条件?

在学生探究活动前,教师提供各小组一张实验记录单(见下表),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记录单时明确:探究活动中要改变的条件和不改变的条件;探究活动所需要的材料;数据统计记录等注意事项。各小组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在互动交流中完善、修正本组实验方案。

我们的发现: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    );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    )。

接着学生完成实验,填写数据,分析数据。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差错。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突发问题,促其建构新知。在全班一起分析实验数据时,发现其中一个小组的数据与其他小组截然相反。针对这个意外生成,笔者没有马上否定,也没有直接把实验结论强加给他们,而是请这个小组的成员介绍刚才是如何实验,再请代表上台演示。通过再次实验,该小组成员很快发现问题(实验时没有固定住毛巾四个角,导致拉动弹簧测力计时,毛巾跟着移动,因此出现接触面光滑时受到的摩擦力比接触面粗糙时受到的摩擦力大的实验结果),及时修正数据,得出结论。学到这里,学生发现拔河时选择鞋底粗糙的运动鞋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教学中教师利用相关材料来创设实验情境,利用学生在感知情境时产生的疑惑来引导学生思考,提供精心设计的有结构的实验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据的异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

四、拓展情境,提升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到:小学科学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已知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和重量有关。

师:现在我们再来思考一下,拔河比赛时选择鞋子仅仅考虑接触面粗糙这个因素吗?还要考虑什么因素?

生:重量。

师:如果让你设计一双拔河专用鞋,你会怎么设计呢?

课外作业完成拔河专用鞋的设计。

本教学环节教师创設应用情境,引导学生解决本课相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给出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将科学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尝试用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这节课中,教师连接学生生活和科学学习,丰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学习与自身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发现在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背后包含着大量的科学知识,从而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善于观察事物,更善于思考和提问,将课堂学习内容运用于生活,解释身边的科学现象,解决周围的科学问题,同时较好地完成预设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小学教育
分析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提升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