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症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6-21 11:18其其格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6期
关键词:肺叶感染性休克

其其格

(赤峰市医院急诊医学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肺炎属于临床上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临床认为肺炎的严重程度和患者发病之后,局部炎症的主要程度、是否出现全身不良反应、肺部炎症的扩散程度等都存在密切关联[1]。如果肺炎患者表现出急性呼吸衰竭或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支持。假如患者出现低血压或休克等循环功能衰竭表现时,或者存在和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说明患者合并重症肺炎[2]。感染性休克是重症肺炎的常见并发症,该疾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临床存在愈后不良等相关表现,需要尽早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这对于改进患者的预后,拯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3]。部分急诊重症肺炎患者在入院抢救后,因为合并感染性休克而抢救无效死亡,临床针对这种情况没有良好的预警机制,导致对患者抢救时存在诸多风险[4]。为了提高患者的整体生存概率,研究急诊重症肺炎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临床抢救患者提供科学的参考。本文主要基于此进行研究,同时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43例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43例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本文的所有患者中,男78例,女65例,年龄41~80岁,平均(53.27±11.16)岁,病程3 d~2个月,平均(30.1±25.12)d,发病到入院时间1~5 h,平均(3.21±1.22)h。研究对象经过赤峰市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验证一般资料的统计学差异,均未达到满足统计学标准值(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本文所有患者均因重症肺炎入院接受治疗,重症肺炎诊断符合美国感染病协会/美国胸科协会关于该疾病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应用血管活性类药物。③患者氧合指数均不足250,呼吸频率均超过30次/分。④所有患者合并多肺叶浸润。⑤白细胞>12×109/L或<4×109/L,体温>38 ℃或<36 ℃,血小板不足10.0×109/L[5]。⑥患者存在定向障碍或意识障碍。⑦所有患者有低血压的表现并需要强力液体复苏干预。⑧可合并低氧血症表现。⑨均存在感染性休克,诊断符合《第3版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定义的国际共识》中的标准。⑩患者具备明确的感染病灶,存在全身炎性反应,合并组织器官低灌注,收缩压低于90 mm Hg(1 mm Hg≈0.133 kPa),通过液体复苏治疗60 min仍然不能恢复,或者需要进一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予以维持[6]。⑪经血培养存在致病微生物生长。

1.2.2 排除标准 ①因其他原因而导致的感染性休克。②常规肺炎患者。③合并严重的沟通交流障碍、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④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⑤拒绝参与本文调查工作或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调查工作。

1.3 方法 将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43例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统计经过治疗无效死亡的病例数和所占比,并分析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的影响因素。①单因素分析:对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病例和未死亡病例在年龄、性别、肺叶受累数量、器官受累数量、合并慢阻肺、营养状况不良、合并消化道出血、有机械通气、血清白蛋白水平、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时间、侵入性操作、合并消化道出血、合并肝性脑病、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对比,并将相关数据导入统计学软件当中实时卡方检验。②独立危险因素:对上述所有的数据再次导入统计学软件中开展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病例和未死亡病例所存在的差异。

1.4 观察指标 ①死亡占比:总结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人数和所占比。②单因素分析:研究导致急诊重症肺炎和病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单因素。③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研究导致急诊重症肺炎和病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1.5 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所有涉及的数据资料导入IBM SPSS 26.0统计学软件开展验证分析工作。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实时χ2检验,推导出χ2值和P值;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检验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数据的最终统计结果均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和统计学有差异标准相符。

2 结果

2.1 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死亡占比 143例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中死亡48例,所占比为33.96%。

2.2 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在年龄、肺叶受累数量、器官受累数量、合并慢阻肺、营养状况不良、合并消化道出血、有机械通气、血清白蛋白水平、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时间、侵入性操作、合并消化道出血、合并肝性脑病、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3 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超过60周岁、肺叶受累数量达3个以上、器官受累数量超过3个、合并慢阻肺、营养状况不良、合并消化道出血是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3 讨 论

重症肺炎属于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急诊科病症,这种疾病在各个年龄段当中均有可能出现[7]。临床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发病急骤且病情变化快,其预后相对较差,假如患者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会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应该重视对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因素分析,对完善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8]。

通过对本文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能够看出:①143例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中死亡48例,所占比为33.96%。②两组患者在年龄、肺叶受累数量、器官受累数量、合并慢阻肺、营养状况不良、合并消化道出血、有机械通气、血清白蛋白水平、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时间、侵入性操作、合并消化道出血、合并肝性脑病、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患者年龄超过60周岁、肺叶受累数量达3个以上、器官受累数量超过3个、合并慢阻肺、营养状况不良、合并消化道出血是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年龄增大会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出现功能衰竭,而且大部分患者会合并慢阻肺等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这就会导致机体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大大减弱,同时也是导致该类患者成为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主要发病群体,且病情往往十分危重[9]。老年人群免疫功能和呼吸系统屏障会因为年龄的增加而出现衰减。有学者认为,通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结合组织学检验,能了解到老年人群呼吸道上皮细胞存在明显减少的情况,并同时合并腺体萎缩和黏膜变薄的表现[10]。患者一般都存在浆细胞和上皮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不断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呼吸道防御机制,从而使得

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大大增加[11]。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群一些重要的脏器功能也出现了衰减,还有一部分患者长时间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使得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脏器功能障碍很难维持机体的需求,这也容易加重原有疾病的情况而使患者形成多脏器功能衰竭,进而使得患者的死亡风险大大增加[12]。

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一般都存在二氧化碳潴留、代谢性酸中毒、缺氧等相关的不良事件[13]。这些情况很容易使患者形成广泛性的动脉和静脉短路,使得患者体内有效的循环血容量减少,这也会导致人体胃黏膜的血流量受到限制,从而使患者可能出现胃黏膜局部循环渗血、坏死、障碍、糜烂等多种不良状况,并且为最终诱发应激性溃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条件[14]。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病之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会使得大量的儿茶酚胺释放出来,这就会导致人体胃泌素和胃酸水平进一步增强,促使患者出现胃黏膜损伤而继发出血的风险[15]。

因为重症肺炎患者的不同组织器官都出现了功能衰竭,很多患者的消化道功能也出现衰退,因多脏器受累而导致患者的蛋白分解受到影响,患者甚至会出现蛋白合成和代谢等严重的障碍。重症肺炎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这会使得患者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的出现概率进一步增加[16]。由于营养不良会导致患者呼吸肌功能受到损伤,所以这也对于患者的呼吸肌强度产生影响,甚至会使其通气动力受到阻碍而进一步使肺炎的症状加重,这会影响患者的整体器官功能,使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17]。营养状况不良会使得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大大降低,这也会导致死亡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患者由于肺叶受累、器官受累,且其受累的数量越多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越重[18]。这是因为肺叶和相关的脏器会直接影响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一旦受累的数量达到一个风险值,就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缺氧症状和呼吸衰竭的表现,这会随着患者病情不断的加重,导致患者的病情进展进一步加速,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死亡[19]。

针对于此,也提示我们临床要重视对上述各个因素的关注,可以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采取科学性的方法和措施对与相关因素进行及时的干预,这是提高患者急救质量,降低死亡风险的有效方案。本文所得的结果与张春梅[20]研究中所得的结果有一些相同的观点,所以也能在学术上进行相互证实。

综上所述,临床导致急诊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原因为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肺叶受累的数量、器官受累数量、慢阻肺病史、营养状况、消化道出血等等。临床应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加强对患者各种情况的重视和病情的观察,积极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对患者实施干预,可以保证提升治疗的整体效率。

猜你喜欢
肺叶感染性休克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思考心电图之177》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浸润性肺癌的疗效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