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美整合,声画互补

2022-06-25 20:15叶丽娜
民族文汇 2022年32期
关键词:美术音乐教学

叶丽娜

摘 要:音乐与美术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艺术通感,艺术通感使得二者的创作元素有许多相似之处,巧妙地利用音美之间的艺术融合,在美术色彩、元素中探索与低年级音乐教学的共生之处。

关键词:音乐;美术;教学

“音乐是可聆听的画作,画作是可视化的音乐”,美术中的色彩冷暖、构图远近、线条曲直与音乐中的节奏、强弱、速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相同的艺术通感使得它们之间有着不可言喻的千丝万缕般的关系。德国一位著名的诗人里尔德,曾经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音乐会上的紫色音调”、“黄色风铃般的音调”、“红琥珀色的音调”,说明音乐与美术之间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把这两朵艺术的种子相互交融、互相孕育,使音乐课堂教学不再单一枯燥,而是动静结合,在低年段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出绚烂的双生花。

一、在音乐情绪中,融入美术色彩

1.暖色调。色彩本身既不会产生情感,也不会传达情感。但当我们看到红色或橙色时,内心却会感受到温暖、炽热的情绪。因为红、橙属于暖色调这一类别中的颜色,视觉色彩会让人产生心理联想,产生温暖的感觉。音乐中所蕴含的温暖、炽热的情绪情感又恰恰和暖色调有着自然的联系。

2.冷色调。色彩除了有暖色调,还有冷色调。当目光捕捉到蓝色、白色时,会让人遐想到白色的雪花、蓝色的海浪,心中油然而生寒冷、平静之感,而音乐中抒情、优美的情绪情感无形中和冷色调也有着相通的联系。

3.中性色调。当然,除了冷暖色,其实还有黑、灰等中性色调,这些色调既不冷也不暖,所以被称为“中性色”,教师同样可以把中性色运用到音乐课堂当中。

在教授管弦乐《海上风暴》时,全篇乐曲营造了一股紧张、不安的浓烈气氛,乐曲描写了海上狂风般的嘶吼、惊涛骇浪以及暴雨雷鸣的恐怖感。学生聆听乐曲后,先不着急让他们描述音乐情绪,而是出示三张带颜色的卡片,分别是红色、灰色、黑色,让学生选一种颜色来代表刚才的乐曲,并提问,为什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解答,指出黑色和灰色的色调会让人联想到暴风雨,乌云,黑暗,这些与刚刚乐曲所带来的紧张、恐怖不安的情绪有着共通之处,所以同学们才会选择黑色和灰色。

通过将色彩与音乐相互融合的方式,在分析歌曲情绪时,学生不再是只用几个形容词去苍白地描述。到底何为优美抒情?何为欢快活泼?何为紧张不安?仅从字面上去解释可能有点贫乏无力,但是,把动态的音乐信号用静态的色彩信息来展现,使学生不仅能在听觉中感受音乐,还能在视觉中欣赏音乐,把乐曲的情绪与色彩的冷暖相互渗透、融合,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既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音乐情绪,又有利于学生更充分地掌握曲子。

二、在音乐欣赏中,融入美术元素

俄罗斯有一位著名画家康定斯基,同时也是一位举世闻名的音乐家。他曾经说过:“一首动人心弦的曲子就像一幅会勾人魂魄的油画,节奏似构图、速度似线条、强弱似浓淡、两者交错缠绵融汇一起,就像与灵魂来了一场邂逅。”音乐与美术不可分割,将美术中独特的线条、圆圈等元素融入进音乐欣赏中,化抽象的音乐概念变为具象的美术展现,使得低年级的学生在接触、了解、欣赏音乐时,学起来不会显得吃力,也易于学生掌握。

1.强弱与圆圈的融合。例如,管弦乐《森林水车》刚开始的序奏部分段落较长,采用了8/6拍子,旋律流畅优美,如歌如画般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森林之景。音乐初起,听到水车缓缓转动声,并发出一阵“咚…咚咚…咚”的声响,速度缓慢,转动声有轻有重,此时,教师用圆圈来表现这部分的情绪和音乐形象,每听到一次响声用一个圆圈表示,音强时画黑色的圆圈,音弱时则画白色圆圈,学生根据实心圆和空心圆的美术效果,就能清晰地看到强弱拍的特点和区别,由此掌握强弱拍在音乐中所带来的音响效果的差异。

2.旋律音高与线条的融合。教授管弦乐《跳圆舞曲的小猫》时,曲调诙谐有趣,伴奏运用了轻快活泼的圆舞曲,描绘了一个快乐活泼的小猫在音乐声中翩跹起舞的欢乐情景。聆听第一乐段时,教师边唱边画图形谱,旋律上行的时候,画向上的直线,旋律下行的时候,则画向下的直线,通过图形谱,学生就能更直观的看到旋律的走向,既用线条提示了旋律的音高特征,又用它表现了小猫在悠闲跳舞的情景。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时,同样适用此方法。此曲明朗、豪放,我们经常会采用画旋律线的方式来感受此曲,而旋律线恰恰就是美术中的线条元素。通过画旋律线,既能感受乐曲的流动,又能避免学生在演唱时出现的“白、直”等错误方式,旋律线的感受直观、生动,更符合儿童低年段的学标要求,使孩子们感受到乐趣。

3.速度与线条的融合。教师讲解一年级下册钢琴曲《跳绳》时,乐曲速度变化的掌握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稍微有些难以入手,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一些美术元素来对音乐速度变化做辅助理解。这首曲子音调清亮、明朗、充满活力,曲式结构是单三部曲式A+B+A1。首先,教师在PPT上展示几张代表速度变化的图形或线条,然后,请学生把听到的速度变化的先后顺序,记录下来。当听到速度慢时,用一段波浪线表示,听到速度快时则用一组斜线表示。乐曲B段节奏先顿后舒,前面的节奏紧凑跳跃,用一组斜线表示,后面的节奏舒缓用一段波浪线表示。学生边听边做记录,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让学生在聆听中学会独立思考,体会音乐速度的不同所产生的音乐效果,并把听到的速度变化用不同的美术线条区分开来。《森林水车》此曲的序奏后半部分出现了涓涓细流的水声和鸟儿啼叫的伴奏声部,教师同样运用美术线条来表示这部分音乐形象,潺潺流水声用悠长的线条来表示,按照8/6拍的特点,每三拍画一个圆形线条;紧接着,在音乐中偶尔出现的小鸟欢快的啼叫声,则用紧凑、交错的曲线来表示。序奏中出现的三种声音,“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等,每种声音用不同的美术元素来表示,把复杂的、抽象的音乐语言变成简单的、具体的美术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与创造力。

音美二者在艺术表现上有所不同,但二者在创作元素中却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美术通过有规律的线条、色彩元素,与音乐形成了秩序和协调的美。在聆听中与目光中搭建一座艺术的桥梁,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不同学科的综合审美能力,在低年段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宋安寧.试论音乐教学中融入美术元素的可行性.黄河之声,2016.

[2]耿飞,杨青.音乐与美术的艺术通感[J].芒种,2013,07.

[3]刘筱湄,丁昕春.构建美术与音乐教学间的内在联系.艺术百家,2005.

猜你喜欢
美术音乐教学
美术篇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音乐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音乐
秋夜的音乐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