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通过中学心理课堂推进五育融合

2022-06-25 20:15郑冰洁
民族文汇 2022年32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推进

郑冰洁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的教育。五育融合教育理念是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了心理健康课的课程要求。以心育人理念以课堂为阵地,育人为根基,浸润五育融合理念,具体实施途径为:德育先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激发创新,提升学生“智”育水平;形式多样,锻造学生身“体”能力。入心怡情,逐步提高“美”学熏陶;注重实践,挖掘体验“劳”之乐趣。

关键词 五育融合;心理课堂;推进;

2019年《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和加强劳动教育[1]。由此可见,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在现在教育中被赋予了新的高度,成为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要求。

一、在心理课堂中推进“五育融合”的必要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康乐观的心理品质。任何形式的教育,都要按照教育规律对人的心理内在系统进行发展、提升和修护[2]。在工作中笔者在思考和探索,如何以心理课堂为阵地,通过教学来促进五育融合。五育融合是一个整体,代表一种全面发展的理念,并不是单一的通过不同的学科去完成不同教育,在全面推进育人改革、落实五育融合过程中,心理课扮演着“浸润”的角色,在实践中,以育人理念为根基,通过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为抓手,才能够让心理健康课程落地扎根,与“五育”有效结合[3]。

二、中学心理课推进五育融合理念的实施策略。

1.心理课要德育先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德育包含了心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实施过程中,心育也要在加强二者相互渗透和结合的原则,抓住两者的相似点,相互融合渗透。在心理课堂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可在课程中选择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视频作品,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笔者在《探索社会支持系统》中播放了抗疫医护人员“大白”的视频,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德育的感恩教育。另外一节《我的职业星球》心理课中,学生通过不同星球旅行活动,畅想自己未来的职业,开启了职业生涯启蒙。在活动分享和交流中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与德育的融合。针对不同主题的课程,进行德育引导,浸润学生的心田。

2.心理课要激发创新,提升学生“智”育水平。

智育是个体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个体机能、实现心理潜能的内在动力因素。笔者认为,心理课目标不仅是学生学了多少心理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心理课程中的“智”育发展。心理课堂实施中,在学习主题中,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总结出学习的方法。如笔者在《成为记忆达人》一课中,巧妙地设计了三个寻宝的活动,通过完成寻宝活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每一次闯关都对应着一项记忆的方法,如联想记忆法、重复记忆法等另一节心理课《打破思维定势》,课程一开始抛出问题,如何在双手不离开绳子的情况下,将一条绳子打结。学生绞尽脑汁无法想出方法,这时候给出提示。学生在提示下很快能够完成任务。在问题设置的驱动下,引出了思维定势的概念,学生体会到打破思维定势的必要性。在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从而推动“智”育的发展。

3.心理课要形式多样,锻造学生身“体”能力。

体育锻炼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并且体育还具有“健心”功能。在育人价值上,这主要体现在健体与健心、育体与育心的结合[6]。在心理课堂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动静结合,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身体水平。

如笔者在《激发学习动力》一课中,巧妙地设计了跟随视频做天鹅臂的活动,学生在不断的挥舞手臂中锻炼了肢体协调。在学生做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坚持完成的话能够强身健体,有良好的体态。坚持做完的同学还能够获得老师的奖励。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进行小结和引导,坚持完成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动力,在做天鹅臂中巧妙地进行了知识点的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学生的协调性,丰富了学生肢体语言的表现力,提升了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能力。

4.心理课要入心怡情,逐步提高“美”学熏陶。

心育与美育都追求健康身心,健全人格和自我实现,二者本质上有着相通性和默契性。

心理学流派中,表达性艺术治疗是在安全支持的环境中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比如绘画、音乐、雕塑、舞动等形式,实现治愈和心灵的成长。表达性艺术治疗方式本身就带有美育的功能。笔者在设计的《打败愤怒小怪兽》这节课中,将抽象愤怒情绪具象化,运用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绘画方式,让学生将愤怒的情绪画出来。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发挥想象力,不仅进行了美术的训练,同时在过程中进行内在的投射,自然达到治愈的效果。另一节心理课《插上想象的翅膀》中,則是利用废弃的物品(吸管、纸巾、胶带、树叶等),小组合作完成变废为宝,制作出一朵独一无二的美丽花朵。充分发挥美育的积极作用。在美育“润物细无声”教育下,实现以美润心、以心向美的育人目标。

5.心理课要注重实践,挖掘体验“劳”之乐趣。

劳动能给人带来充实感和满足感,学生劳动过程中体会生命的价值,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笔者在《发现生命的美丽》心理课中,在课前要求学生选择一颗种子,在一周的时间内进行种植任务,并且记录下种子生长的一系列过程。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近距离看见生命的成长,亲身感受到生命的坚强和可贵。在心理课实施中,还可以通过设计劳动活动,使学生接触自然,体验劳作收获的快乐,劳动教育给学生们植入了实现幸福的行动基因,还增强了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又能更好地投入劳动实践。以劳育人,创造个体完满的人生。

最后,心育与五育融合的双向建构,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教育改革创新的一条重要路径。在实际的心理课堂中如何落地生根,更好的融合发展,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摸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周冰洁.浅谈如何通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促进五育并举[J].中国音乐教育,2020,(03):50-53.

[2]俞国良,靳娟娟.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关系探析[J].教育研究,2022,43(01):136-145.

[3]李霞.五育融合 立德育心——上海市南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06):68-70.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推进
面向教育信息化2.0的区域线上教育实践研究
五育融合视野下西藏高中学生劳动素养提升探究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如何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探讨
继续推进经费标准一体化改革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完善司法责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