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思政育人探索

2022-06-27 01:31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数学

邢 玲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1系,江苏 苏州 215131)

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国家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举措,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与能力教育相结合。[1]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为社会输送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较高科学文化素养、较强自我学习与持续发展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数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不仅承担着传授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职责,而且还应发挥学科本身独特的育人功能。以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课程为例,将思政教育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完善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探究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价值观的统一,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品质。

1 课程思政内涵与教学要求

1.1 课程思政内涵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并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各高校纷纷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构建起全课程育人的新格局。

“课程思政”可界定为: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将学校专业课程作为基本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的育人理念和实践活动。

1.2 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

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就是要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梳理课程德育目标、明确思政教育目标,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构建思政特色教学案例,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设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呈现在课程教学实践之中,并借助评价体系中的思政指标考核其育人效果。

由此可见,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科教学,就是将思政价值引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

教师在教学中应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内容,努力呈现经济、政治、科技、社会、生态的新成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

2 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思政育人存在问题

2.1 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有偏差,缺乏思政意识

多数数学教师对课程思政概念内涵并不清楚,甚至个别教师认为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与自身无关。有少数教师曾通过教育媒体、学术平台等渠道了解课程思政的相关文件,尝试在课堂中介绍数学发展史和数学家的成长故事等,但是,学生的反响平平。由此可见,多数数学教师对课程思政理解较为浅显,思政教育观念淡薄。即使少数教师有思政意识,也因自身能力局限,缺乏专业指导,生硬地将史实、哲理等“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以致课堂教学效果欠佳。

2.2 教学内容侧重于专业知识,对思政素材的挖掘不深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重“知识与技巧”而轻“素养与品德”。教师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概念、定理的讲授和典型例题的练习上,较少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意志品质的培育。实际上数学课程不仅涵盖了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等。这些都是数学学科特有的育人功能,也是数学教师应深入研究并挖掘的思政素材。

2.3 教学手段与组织形式落后,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被动

在互联网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飞速发展的时代,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教学仍采用“PPT+粉笔板书”的传统授课方式,既没有利用微课、在线课程等数字化资源呈现教学内容,也没有借助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新兴教学组织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信息化程度与师生互动率都比较低。在“唯考试论”的评价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且被动,上课不思考、考前狂刷题成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常态。学生缺乏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3 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思政育人教学设计

3.1 确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经,对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胜任未来幼教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设计时,应确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在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敢于质疑的思维习惯,形成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品质与精神境界的全面提升。

3.2 将思政元素融入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挖掘数学独特的育人元素,与相应的知识点结合,设计思政映射与融入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以“数学(合订本)”课程[3]51-70中“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一章为例,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思政理念下“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教学设计

续表1

4 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思政育人实施策略

4.1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思政意识与能力

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导者、教学实施的组织者,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确立思政育人的意识。认真研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的理念、基本任务及主要内容,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及自身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关键作用,积极投身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其次,要争做“四有”好老师,为学前师范生树立良好的表率。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以身作则,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学生的尊重,用教育者的情怀关爱学生的心灵,凭渊博的学识获得学生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课程思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说,教师要主动参加课程思政的各类培训与讲座,提升思政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时关注学科发展前沿、交叉学科知识与时政热点新闻等,为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提供灵感源泉;组建跨学科思政教学团队,[5]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下,定期反思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解决实施中遇到的困惑。

4.2 找准思政切入口,开发课程思政特色数学教材

在教学设计时,要找准思政切入口,从数学发展史、时事热点话题等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例如: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这一节中,补充介绍华罗庚在《优选法评话》中称二分法为特殊的优选法,并播放华罗庚推广优选法的历史场景,颂扬数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讲解“函数拐点”这一知识点时,将数学中的拐点与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拐点相比较,从数学的角度解释拐点的含义,消除学生对疫情拐点的误解,阐述疫情拐点来临的意义,引导学生感受疫情拐点下的中国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师将教学设计中的思政案例制作成动画、微课等多媒体资源,上传在线教学平台,逐步构建课程思政在线案例资源库。同时,对校本教材进行重新修订,融入思政元素、强化应用能力、关注教学创新,并将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有机整合,形成新形态思政特色教材。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教研组依据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果,修订并出版了普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数学(合订本)》(第三版)[3],成功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江苏省规划教材和“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江苏推荐项目名单。

4.3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展课程思政教学空间

为突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拓展课程思政教学空间,采用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6]使思政教育贯穿线上线下教学全过程,将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用于核心知识点的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的交互学习。将讲授与讨论的时间隔开,学生有一周的时间自主学习,借助线上学习平台完成知识内化和吸收。课前,教师在线上学习平台发布含思政元素的话题,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课堂讨论阶段,每位学生在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人的见解进行补充和总结,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感悟话题中的思政价值意蕴。在教师讲授阶段,将信息技术与思政案例深度融合:利用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直观显示概念的本质与特征;运用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揭示数学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借助计算机探究问题解决的途经等。通过信息技术强大功能及创新教学手段,更好地呈现含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认识并感受数学的价值。课后,学生利用丰富的线上平台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反思总结学习成果,拓展学科知识视野,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等。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拓展了数学课堂的空间,而且构建起自主学习环境,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4.4 完善教学评价,推进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落实

教学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手段。首先,评价的内容要全面化。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学习的态度与积极性、思政素养的提升等,使得评价能全面反映学科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方面的成效。其次,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的主体除教师以外,还可以包括同学、家长甚至学生本人,从不同角度获取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体现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再次,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除传统的书面测验外,还可以采用课堂观察、数学实验中的表现、线上线下的作业等评价形式,这是因为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学习能力会表现在许多方面,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才能全面反映思政育人的达成状况。根据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设置具体的教学评价细则,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思政理念下数学教学评价细则

5 结语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出色的专业才能与高尚的品德修养对学前师范生缺一不可。坚定不移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努力完善教师思政能力培养方案,有效开发课程的显性与隐性思政教育资源,深入探究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模式,构建学前专业特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数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