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

2022-06-30 17:08童宝恩
山西教育·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文情境语文

童宝恩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内驱动力,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集中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同时有助于在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的过程中,更加全面透彻地学习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凸显学生主体、营造良好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和组织拓展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课堂活力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要以新型的教学理念为引领,优化教学方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自由分析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这段时间中对自己的学习疑惑进行思考探析。教师则需要适当地给予指导,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蕴含的温情与趣味,激发课堂活力,开凿趣味之泉,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知。让学生在浓厚学习兴趣的引领下,理解知识、转化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以《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为例。首先,要深入分析课文,以所分析的课文为基础,明确教学目的;其次,教师要在进行课堂讲解前,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并在预习之后,通过询问身边的家人亲戚,查找相关资料等方式,搜集和整理与司马光人物相关的资料;接着,教师在课堂讲解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创新的方式,让学生以自己所搜集整理的司马光的资料为基础,谈论自己对司马光的看法,深入了解司马光的人物特征;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对文章进行注释,利用注释解读文章内容,分析文章中各语句的含义,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随机选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落入大水缸中的小孩、救人的司马光、跑去找大人的其他小朋友等角色。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会文中的孩子发生意外之前的欢乐以及发生意外后的慌张。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思考除了砸缸以外的自救方式和救人方式。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营造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构建集思广益的思考环境,让学生在发挥自己主体性的同时,感受到了学习与思考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细心与耐心,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挖掘学生潜能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兴趣,实现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使得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而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课堂的主体地位,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身份。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需求和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接着,教师再基于教学目标和方案,对与课程知识相关的问题进行设计,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还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课堂教学条件为前提,以具体的知识问题为中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地探索知识、学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以《金字塔夕照》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文章中,有这样一句“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其中所说的画卷,都包括了什么?又如:在文中,作者说“听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那么其中“神秘的风采”都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作者会说“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作者认为最令人难忘的是什么?抛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夕阳下金字塔的金色光芒熠熠生辉”的情境进行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利用课文寻找出体现金字塔神秘的关键字词。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常会茅塞顿开,从而加强自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并通过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反复朗读课文,从而深刻体会课文,领悟作者准确精练的用词。在此之后,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个体的个性,以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为前提,找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提问,让学生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认知经验为基础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潜能。

通过积极创设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生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明确了学生的发展规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融入教学游戏,收获快乐体验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里的“乐”,其实就是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而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基础,利用游戏教学法,实现寓教于乐。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以课程知识为依据,对与教学内容存在关联性的游戏进行设计和应用,利用游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

以《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的教学为例。由于此篇课文中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对“坝、傣、坪”在内的多个生字的认读和拼写,因而教师就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应用游戏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以游戏的形式阅读课文,在阅读后围绕课文中具有新鲜感的句子进行自由交流。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书中所描写的学校的特别之处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记录自己所理解和掌握的字词句段,综合比较小组成员所掌握的字词句,哪个小组成员掌握得多,则哪个小组获胜。

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兴趣的驱使下,积极参与到知识学习中。同时,学生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能力,锻炼自身的讨论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组织拓展活动,加深知识理解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拓展类活动。众所周知,教学的来源是生活,虽然说各学科都是不一样的,彼此之间却也存在着共通性,那就是每个学科中都有生活化的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积极地结合语文课程知识和生活实际,利用实际生活讲解语文知识,并在此后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开展生活化的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生活元素的课外拓展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为人民服务》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向学生抛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在生活中又有哪些为人民服务的职业?”这时,学生通常都能够简单地说出問题的答案,如教师、医生、警察和服务员等。此时,教师引入课文,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中心是什么?”“‘为人民服务有哪些方面的意思?”“文中所提及的‘革命的队伍的性质是什么?”“文中是如何看待‘死的?又是如何对待‘批评‘困难和‘死去的同志的?”等问题。而在讲解完课程知识后,教师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实际生活中,指引学生开展人民警察的工作调研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服务人员”警察的日常工作、工作性质、意志精神等。

通过将课程知识和生活结合的教学,拓展课外活动,不仅能够赋予语文课堂教学浓浓的趣味性,还能够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意识和服务精神,促进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利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完善的教学设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尚思小学)

(责任编辑来静)0A088039-479B-4AF3-89CE-4EBFECD127C6

猜你喜欢
课文情境语文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