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2022-06-30 06:18江海垠王建民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尿量尿潴留膀胱

江海垠,王建民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混合痔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居民肛肠疾病总患病率为51.14%,其中痔的患病率最高,为50.28%[1]。目前,混合痔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通常认为与肛垫下移和静脉曲张有关[2]。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常应用手术治疗,但可能导致尿潴留等术后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4.8%~52%[3-4]。术后6~8 h为尿潴留高发期,轻者仅自觉腹胀难受,重者会因膀胱肿胀过度导致肌肉永久性损伤[5]。积极预防术后尿潴留对改善混合痔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临床上常采用术前保留导尿,术后24 h拔除导尿管的干预方式,从而预防术后尿潴留,但会增加患者尿路感染风险,且患者不适感明显。笔者采用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混合痔术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9.02±8.44)岁,平均病程(14.20±3.45)年。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89±7.74)岁,平均病程(14.38±2.9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中的相关伦理要求。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中的混合痔诊断标准制定: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跨齿状线相互融合成一个整体,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6]。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者;依从性好,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者;患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肛肠疾病者;合并膀胱输尿管疾病导致小便困难者;妊娠期女性;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者;存在交流障碍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肛肠科术后常规治疗。手术后,患者去枕头平卧6 h。给予注射用氟氯西林钠(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733,1 g)静脉滴注预防感染,地佐辛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80329,1 m L:5 mg)静脉滴注止痛等对症治疗。术后1 h,采用热毛巾热熨患者下腹部膀胱区,随时更换毛巾以维持温度,热敷30 min,共治疗1次。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手术后,患者去枕头平卧6 h。术后1 h,)采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0.30 mm×40 mm)进行针刺,依据循经取穴及局部取穴原则,选择中极、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针刺得气后将腹部针灸针折弯至90°并用毛巾覆盖,将加热后的中药热奄包(药物组成:桂枝20 g,白芷20 g,木香20 g,香附20 g,桔梗30 g,苦杏仁30 g,生天南星20 g,厚朴30 g,山柰20 g,细辛20 g,川牛膝30 g,海盐500 g)放置于患者下腹部膀胱区,(随时更换热奄包以维持温度,)热敷30 min,共治疗1次。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所用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②首次排尿通畅情况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排尿通畅情况分为正常、尿细成线状、尿流断续成线、尿液点滴而出、小便无法排出5个级别,分别计0、1、2、3、4分,分数越低表明排尿越通畅[7]。③术后6 h尿潴留发生率。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时,以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M(Q1,Q3)]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所用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比较 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所用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混合痔术后患者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所用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比较(±s)

表1 两组混合痔术后患者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所用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首次排尿时间(min)首次排尿所用时间(s)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mL)观察组 30 210.53±29.35▲ 36.23±10.89▲ 52.17±14.73▲对照组 30 244.40±37.16 45.07±9.62 67.13±10.75

(2)首次排尿通畅情况评分比较 观察组首次排尿通畅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3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混合痔术后患者首次排尿通畅情况评分比较

(3)术后6 h尿潴留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6 h尿潴留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发生的因素主要与输液量、麻醉类型、肛门填塞过紧、患者排尿时紧张心理有关[8]。目前,临床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主要采用预防性导尿,但患者痛苦较大,且易引发尿路感染,患者接受度较低。

尿潴留可归属于中医“癃闭”范畴,本病病位在膀胱,与肺、脾、肾、三焦密切相关。“肺为水之上源”,肺主通调水道,当其宣发肃降功能受损时,水液不能下输膀胱,尿液不得排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水液,与尿液的生成紧密相关。肾为水之下源,气化则能出矣,小便正常排出依赖于肾阳的温煦及气化。三焦为人体水液代谢的通道,主宰机体的水液代谢与排泄,三焦功能正常是小便通利的基础。混合痔术后患者由于手术耗伤气血,导致机体气虚血瘀,影响膀胱的气化,更易出现小便不利。本研究采用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人体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针刺可通过刺激经穴治疗相应脏腑疾病。关元为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募穴,有补肾助阳、通利三焦之功。中极为膀胱募穴,可调节经气以助膀胱气化。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为治疗腹部疾病常用穴位,具有益气养血、补益正气、健脾利水之功。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处,具有活血通络、疏通气机、通利小便之功。阴陵泉为足少阳脾经合穴,具有清利湿热、调节膀胱气机之功。《通玄指要赋》曰:“阴陵开通于水道(阴陵泉,真水也,滋济万物)。”指出阴陵泉为治疗水液代谢病的总纲[9]。

中药热奄包疗法属中医“熨法”范畴,通过热奄包将热量及药力作用于局部,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舒适度高。本研究所用中药热奄包的药物中,桂枝归肺、膀胱二经,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功,可助膀胱气化;白芷、木香、香附、细辛辛温发散,可通调气机以利小便;桔梗、苦杏仁一升一降,可通调三焦气机以行气利水;厚朴、山柰、生天南星行气散结,以助利水之功;川牛膝温补肝肾。全方攻补兼施,气血兼顾,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海盐为辅料,可软坚散结,引药下行,达到疏通气机、通利小便之功[10]。研究表明,中药热奄包通过将热量持续作用于人体,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使药物通过相对薄弱的腹壁肌肉吸收,渗透进入血液,避免消化道中多种消化酶的水解和肝脏的“首过效应”,从而提高药物生物利用率[11]。余滨兵等[12]认为中药热奄包通过将热量及药力直接作用于下腹部膀胱区,可以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增强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使患者自主排尿,同时通过神经-内分泌-体液调节轴,调节神经信号,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针刺与中药热奄包协同应用,可激发全身经气,将药力和热力通过经络传输至病变脏腑,达到温通经络、理气活血、通利小便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所用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均少于对照组,首次排尿通畅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6 h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可有效降低混合痔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排尿情况。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能有效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临床疗效显著,但临床上关于中药热奄包的具体用药及现代医学研究机制不完全清晰,针刺治疗尿潴留选穴无统一标准,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干预时机对研究结果是否有影响尚不明确,均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尿量尿潴留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