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美育的对策研究

2022-07-01 06:56李敏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2期
关键词:美育课程思政高职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美育的界定,阐述了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美育的重要性,从学生、教师、课程体系构建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明确指出高职要加强美育建设,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美育;课程思政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道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应运而生,“课程思政”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利用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最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教学理念。当前,“课程思政”理念及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研究的焦点,各地高校纷纷结合自身实际落实中央要求,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改革探索。在此视阈下,具有很强意识形态属性的高校美育工作如何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实践。大学美育的价值何在?当今时代的大学需要怎样的美育?高校的审美教育如何定位?如何进行?这都是我们要探究和实践的问题。

一、高职美育的界定。

由于界定角度不同,不同的学者对美育有不同的概念,有的关注美育的内容,有的关注美育的手段,有的则关注美育的目的。在我国,美学和美育领域基本上是以李泽厚、蒋孔阳为代表的实践论美学为主流。实践论的美学和美育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基础,提出质生产劳动中去,这为职业院校的美育实践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确证和强有力的指导。高职美育既让学生学习一定的美育理论知识,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各种的艺术形式、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美感,使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课程思政”视阈下,审美教育作为高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起“授艺”与“育人”的双全责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促进其全面自由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新一代技术人员对产品的审美能力。

教育部2019年2号《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美育工作取得可喜的进展,美育的育人导向更加凸显”,作为教育领域的基础环节,美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思想以及行为发生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美育作用于人的情感、无意识层面,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气质、性格、胸襟等深层因素。

二、高职开展美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落地生根。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的美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美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国务院办公厅[2015]71号《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确定“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提高认识,重视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教育部教体艺[2019]2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二)支撑国家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后工业革命时代,审美的世界观已成为当下时代的主导性的世界观,商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也随之逐渐超过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成为主导价值。这是一个对美有着更高追求的时代。改进商品的设计,从而增加商品的文化底蕴,提高商品的审美趣味和格调,成为中国创造的重要课题。美育专家于文书认为:“所谓大美经济,就是超越以产品的实用功能和一般服务为中心的传统经济,代之以实用和审美、产品和体验、生活和艺术相结合的经济,人们进行消费,不光是‘买东西,更希望得到一种美的体验和情感体验,并在体验中获得快乐”。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未来的产业大军,也是各种商品的直接、间接生产者,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更应具备一定的美育素养。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指出:“示范院校的高楼大厦代表不了职业教育的水平,只有当这些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年轻一代下班后,穿上西服、系上领带去休闲,懂得欣赏名曲、名诗、名画了,才真正做到职业教育脱胎换骨”。美育以其形象性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教会人们如何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美育首当其冲。

(三)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实现其发展的协调。

高职学生要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但要想在工作岗位上由较大的发展潜力,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谐全面的发展自我。而高职美育的根本任务正是促进学生塑造完美人格,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①俄罗斯美学家鲍利夫曾经说过:“审美教育的最佳成果应该是塑造一个完整而和谐、具有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能动创造性的人。”现代科技发展为人类带来强大动力的同时,也因其固有的程序化、标准化、格式化对人类活泼丰富的心灵产生了挤压,要想克服技术的千篇一律和机械单调,克服思政教育的空洞、说教色彩浓厚,就必须在思政教育的视阈下重视美育,要让学生从美的事物中汲取精神力量,丰富道德情感。美育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更全面的认识自己的职业生涯,获得更高的职业视野。美育能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一方面能更好的享受生活,一方面能创造更美的产品,提供更美的服务,达到更高的职业水平。美育美育在培育学生完善的人格上有着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对策研究。

高职美育目前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美、科学美、技术美、艺术美、生活美等。高职美育要树立大美育概念,让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学科都成为实施美育的场所和途径。7739A13E-5B17-4BCA-9DCC-95133FBC78D4

(一)学生。高职学生因为没有接受系统的审美教育,其审美素养相对感性,大部分认为审美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是“生理和欲望”的本能反应。因此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育观念。审美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充满趣味性、体验性和人文性的。高职美育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家,也不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而是能引导学生以审美的、艺术的态度对待生活、工作和人生。美育理论的教学更应着眼于让学生从美的事物中、从优秀的艺术中汲取精神力量,丰富道德情感,培养远大的志向、纯正的品性。②其次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美育实践活动,选择合适的艺术形式作为高职美育的载体。各种各样的形式丰富的文艺活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美育实施途径和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美的价值,意识到美育的精神力量,同时也为动手能力强的高职学生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为此,我院引导学生组建了文学社、书画社、合唱团、演讲社、乐队、舞蹈队等各种文艺社团,并安排专业老师指导。我们还要对美育的对象进行有效拓展,引导高职学生开启美育新维度————日常生活美育,即将审美与校园日常生活深度融合。诸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审美化设计、身体外在美的修饰、寝室环境的装饰装潢、校园公共空间的景观规划等均可成为我们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的美育范畴,以营造校园良好的美育环境和氛围。

在思政教育的视阈下,要在德育中贯穿美育。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德育从根本做起,必须怡情养性。美感教育的功用就在怡情养性,所以是德育的基础功夫。严格地说,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它们的必有条件同是和谐与秩序。”③美育是动之以情,寓教于乐,净化学生的思想情感;德育则是晓之以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这两者是互相配合、渗透、补充的。诚如卢梭所言:“有了审美的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各种美的观念,而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著名美学家叶朗先生曾对美育与德育的关系谈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德育是‘礼的教育,它的内容是‘序,也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范;美育是‘乐的教育,它的内容是‘和,也就是调和性情,使人的精神保持和谐愉悦的状态,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德育和美育互相补充、互相配合,也就是‘礼乐相济”。④

(二)老师。培育专业的美育教师队伍。在美育教学中,美育教师自身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和感悟,扮演情感的培养者、品德的示范者;学院要为美育教师创造各种进修培训条件,对其的考核要制订一定的标准。各专业学科老师则要树立“以美施教”的理念:将美育与其他教育手段相互渗透,引导教师运用“美”的教学语言,展现“美”的教学内容,创设“美”的教学氛围,追求“美”的育人境界。⑤专业学科老师也要提高美学素养,挖掘专业学科的深层之美如文化内涵之美、教学艺术之美等,力求美育与学科的融合,课堂上更要寻求审美情感的共鸣,将课堂教学变成一个带有艺术性的审美创造过程,在学习中获得审美愉悦和美感享受。总之,无论是美育专业教师还是专业学科老师,都要明确一种理念:在美育领域,教育本身即是审美,审美本身即是教育。⑥

(三)课程建设。课程是实施教育的基本方式,而构建美育课程体系则是落实美育教学的前提条件。⑦完善美育课程体系,规范美育的选课制度,将其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才能推进美育教学的普及。

美育课程要形成体系。先要明确理念,然后挖掘和整理高职专业职业文化和精神内涵,融入职教专业课程体系,最终形成系统化、有职教特点、衔接性、动态化的高职美育课程体系。以我校为例,我们学校以“必修+选修”的方式来实施美育:“必修课”由各个专业结合本专业特色设置特色化的美育课程,以便提升学生的职业审美能力,使其学会珍惜劳动,欣赏职业技能;“公共选修课”则针对有共性特征的美育内容,来提升高职学生的生活审美能力,使其热爱生活与生命。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针对学生美育的实际需要,我们构建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硬笔书法鉴赏、音乐鉴赏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成为高职美育的主渠道,专业课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美育阵地。在一些专业课程中,教师往往有意地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科学领域中的美学问题,并精心选取专业中简洁美、对称美、模糊美、组合美、精确美等生动而实际的例子。以我院园林技术专业为例,开设有如下美育相关课程:

同时,适当开展美育实践性课程活动,如社团、第二课堂活动,以增加学生的美育感受,在实践和体验中形成个人的是审美意识,提高审美素养。

四、结语。

在课程思政的视阈下,美育在高职教育中必然发挥更大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想增强审美教育的效果,提升高职生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促使其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就必须学生、老师、课程体系构建三管齐下,在校园构筑精神家园,使校园散发出浓郁的崇尚美的气息,切实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①谭雁.高校美育的人物[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7,23(4)。

②阳璐西.高职美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0。

③朱光潜.大美人生:朱光潜随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④董洪亮.大学生要有大格局--专访教育部艺教委主任、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叶朗[N].人民日报,2016年12月22日。

⑤彭軍林,杨小华.试论高职院校美育的任务[J].职教论坛,2013年第9卷第6期。

⑥王筱,吴警.浅析高职院校电影美育的意义和途径[J].决策探索,2018年6下。

⑦薛雨.浅谈优化高职美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6期。

基金项目:本文系益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研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名称: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美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0YS013)。

作者简介:李敏(1979-),女,湖南益阳沅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语文教学。7739A13E-5B17-4BCA-9DCC-95133FBC78D4

猜你喜欢
美育课程思政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美育教师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