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域文化感知与地方高校人文教育的融合探讨

2022-07-01 22:29刘培锐黎斌王梓洲周盈盈孔维斌
民族文汇 2022年35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大学生

刘培锐 黎斌 王梓洲 周盈盈 孔维斌

摘 要: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人民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与传承,所展现出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人文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应该注重对本地文化的深度挖掘和传承保护,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有机地将地方文化融入地方高校人文教育中去,从而帮助大学生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构建人文精神的教育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践行人文关怀的理念,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人文精神;天津地域文化;大学生;高校人文教育

第一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文精神现状的分析

(一)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人文精神是指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以人文为本,以学习和传承人类优秀的文化为内核,以完善自我价值和塑造自身人格为目标,并不断在社会实践中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思考个体在生存、死亡、孤独、生命意义等终极命题的深刻内涵,不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达到对人性的尊重和人生的彻悟的精神总和。

它是对人类精神理想及其价值追求的一种终极关怀,同时还是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要求,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应有的重要特征。大学不仅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也是思想碰撞才思泉涌的地方。而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思想较为多元,精神面貌较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一个状态。但同时,大学生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人生阅历,认知水平还未成熟且自制力较差。因此,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至关重要,大学生们需要人文教育,去帮助他们构建起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的认识。

(二)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分析

1.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弱化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手机和网络的发展已经越发的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甚至人们把手机称为“人体外置器官”。但我们在享受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会被其大量的碎片化、低俗化的信息所影响。网络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快餐文化,“短平快”的表达方式使人们的思维能力变得肤浅和片面。[1]没有深入思考的能力就很难有思维上的创新,而没有创新的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实践活动。

2.理想信念空虚,治学理念功利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精神生活世俗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人们习惯性地用实用主义和物质财富来作为衡量事物的标椎,而忽略了精神价值的追求,以至于金钱成为了万事万物的价值尺度,物质财富成了至高无上的追求目标。而对于人文精神所关注的生命的意义、真善美的追求、高尚的道德、精神的需求等无形中受到了忽视和挤压。

3.心理冷漠,精神空虚,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根据2010年3月,《青少年现代人格、心理和性健康调研分析报告》显示,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约50%在社会交往中缺乏安全感;约50%对生活不满意;约20%对现实生活感到空虚不安;60%大学生觉得孤独;从1992年到2007年大学生焦虑增加约8%,抑郁增加约7%,而自尊等积极心理却下降了11%。[2]由此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负状态正逐年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同时网络上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负面新闻也越来越多,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日趋关注。

(三)中国高校人文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天津的高校中多大专业划分不合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被人为地割裂开来;专业划分过于细致,课程设置单调;过分强调专业课的教育而忽视了通识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对于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的人格教育不足;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关注,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抑;缺乏现实关怀和人文实践活动等。

2.大学生尚未形成独立的人格,人文认同混乱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更是凝练了无数先人圣贤的智慧,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今天依旧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华夏儿女。但这种具有明显的中国农业社会特点,并与封建专制相结合的人文精神,在当今市场经济盛行的时代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而近代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西方人文精神,也有其局限性,表现为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把个人与集体对立起来,倡导物欲享乐,忽视精神价值。[3]同时经济全球化也裹挟着网络文化中的无政府主义,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等,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认同,特别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取向,这使得他们在价值观念的选择和判断中出现混乱。

3.市场经济对人文教育的排斥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这是其积极的一面。但另一个方面,市场经济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表现为在经济生活中人们往往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看重物的价值而忽视精神的价值,看重片面的“经济人”而忽视全面发展的“文化人”。在高校教育方面的负面表现为,大学教育简单的地服务于乃至服从于市场经济的需要,无论学科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方案都由市场需要决定。如此一来,一些与市场经济联系不紧密的人文学科,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遭到冷落。

第二章 天津本土的地方文化在高校人文教育中的价值

乡土文化,或者说本土文化,在“城市”定义越来越广泛的今天愈发在教育领域展露效果。而在当代,精神文化建设愈发成为一个国家或某个地域发展持久而深沉的力量,而于当代高等教育而言,相关文化建设所带来的发展后劲与育人树德的作用是更加弥足珍贵的。从天津本土地域特色来看,主要有以下几项文化精神:

(一)爱国诚信

两词概括了天津人基本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取向。天津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排头兵,随着开埠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大发展,民众的爱国意识(最早被殖民)与诚信意识(商业兴盛)已成为天津文化的一大内涵。爱国是根,诚信是本,改革开放以来,天津人民本着共同富裕的理念,为国家区域性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东西对口帮扶、区域转移支付等,都体现了天津文化中厚重的爱国之情。而从战火中走来的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其作为天津高等教育的派頭兵,更是在文化建设与引领方面为全市大学生作了榜样,积极开展促使优秀传统天津文化继承与当代实际相结合的高等院校活动。[4]

(二)务实创新

两词反映了天津人鲜明的意志品质和精神气质。自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天津人民作为锐意改革的先锋队,在经济建设、为人民增加幸福感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了务实创新的文化精神。这样的文化精神,同天津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是分不开的。从滨海新区的设立到内循环的关键一环,天津人民务实创新,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加油干,又不保守残缺而是勇于创新,使人民获得了许多幸福感。于求学于此的大学生而言,天津务实创新的文化精神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在津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他们受此影响或留下建设美丽天津,或居此服务广大群众,或投身各行业贡献力量。

(三)开放包容

两词体现了天津人博大的气魄和胸襟。天津实行的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并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和空间,达到了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把发展推向更高水平的境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历经千年得以保存,不仅因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更是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包容性以及其凸显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性,而这种民族性在中华大地上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如天津建城不过百年,却拥有独一无二的海洋特色并伴以浓重的大工业色彩。与此相伴而来的仁义礼智、平等相待的美德,随着商贸工业等行业不断发展,最终成为中华文化载体的一部分。其传统文化的建设与加强,更应该受到重视。

总的来说,天津文化的建设是十分有利于推动天津经济建设的。其务实创新,勇于进取的文化精神及平等自由的商业文化精神于今日的天津建设以及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5] 而如何把握好天津大学生文化思想建设的引领的“度”,又不失其文化精神探索的能动性与创造性,需要大学各主体做好相应工作。而作为天津文化建设的主力,天津的大学生们更要发挥主人翁的意识,促进天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三章 地方文化感知和高校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

在就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高校为了适应人才选拔和就业率的考量而强化了的人才技术培训,高校学生也在为未来更好的就业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但教育培训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却也正在将高校学生变得浮躁和急功近利[6]。所以将人文教育融入到高校素养当中既可以使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就业环境和本地文化,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构筑起地方文化为依托的校园人文教育

我国的高等教育承载着国家新世纪人才储备和国家建设的重大任务,有着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当前的高校教育整体上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的情况,学生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在功利性的就业和考核当中,对个人素质的人文培养却极为缺乏。

由此看来,当前的着手点应当在校园文化的培养当中,将局部课程的知识结构做一点偏人文的改变。

首先要做的应是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思政旨在构建起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通识课、自然科学课等多门类课程融于一体的立体化课程体系[7],当前高校内的思政课程已经很好的将国家层面上的理论精神注入到了高等教育的内核之中,但所讲述的内容和案例都未于高校的校园文化做好一个适当的把控。目前看来高校的授课方式及所开展课程的方向往往都未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但找好一条学生乐于接受并且寓教于乐的授课方式确是尤为重要!

地域文化为基础的课程除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习惯,让学生乐于接受,还更能融入到校园生活之中,悄无声息的令学生们接受到本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市民文化是天津地域文化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天津,无论民间还是学界,大都认可和接受“戏曲之乡”、“曲艺之乡”、“相声之乡”之类封号。天津民间文化中都带有着说学逗唱的乐呵气息,这种文化环境现在俨然已成为了天津的名片。很多大学生都是从这个角度来认识和读懂天津。外加天津地理位置靠近北京,且历来都商贸发达的属性,周边地区的风俗文化大都汇聚于此,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气质。

这种文化环境下诞生了很多丰富的历史事件以及文化精华,将这些注入到思政课程之中,不但让学生理解和学习,还具有接触到相关事件的地理优势。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历史事件来说,本土故事更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如若将这些精神和道理贯彻落实到课程思政,必然能最大程度上培育校园文化,进而弘扬人文教育。

(二)社区与高校的交流与实践

社区是离学生最近的社会单位,社区联结着本土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反映本土的生活方式且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学校的存在离不开社区的服务,学生的日常生活也与周边社区息息相关。从社区入手构筑起学生乐于接受的人文教育环境,有助于学生在熟悉当地文化的基础之上潜移默化的接受当地人文教育。

所以高校学生理解周围的社区需要从身边的环境做起,在不抵触的前提下去理解,从社团起手便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堪称是高校第二课堂。在繁荣校园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天津市内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学生社团,社团的存在聚集着有相同兴趣的学生,在其中的校园文化中注入社会中的人文教育极为方便。

参考文献

[1]张文强.网络科技时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弱化与提升[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05):96-99.

[2]苗洪霞.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模式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07):34-37.

[3]白雪峰. 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

[4]陈书华. 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研究 天津市统计年鉴,2018

[5]本刊编辑部.弘扬“天津精神”,办人民满意教育[J].天津教育,2012(03):1.

[6]劉越,赵然.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塑[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34(03):73-77.DOI:10.16034/j.cnki.10-1318/c.2015.03.013.

[7]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21-25.DOI:10.16075/j.cnki.cn31-1220/g4.2017.07.004.

作者简介:刘培锐 甘肃张掖 2001年11月 男 汉族 本科在读

通讯作者:孔维斌,1975-2,男,汉,天津,副教授,硕士,跨文化交际

基金项目: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的天津文化传播现状调查与推广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10069095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大学生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大学生就业趋势
思品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分析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