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

2022-07-01 22:59陆益明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2期
关键词:审美想象情境

陆益明

摘要:当前小学古诗教学仍然存在着逐字翻译、熟读背诵等机械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还没真正发生就被老师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扼杀于审美发展的萌芽之中,造成学生古诗审美感受的缺失,无法形成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所以,在古诗教学中要搭建支架,感受古诗的音乐美;结合插图,再现古诗的画面美;资料补白,体会古诗的情感美;升腾想象,抵达古诗的意境美。

关键词:审美;想象;情境

一、搭建支架,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古诗是用极其精炼的文字写成的。是一种精巧别致的语言艺术,而音乐美是古诗最独有的特点。诗可以吟唱,它字数相当,结构相似,对仗工整。韵脚的合辙押韵、平仄的高低和缓,都符合音乐的节奏美、音律美的特点。因此,只有掌握古诗朗读的审美性来进行教学,才能让诗歌教学徜徉在音乐美的情境之中。那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体会音乐美呢?

如笔者在执教《清明》这一课中,通过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反复的诵读,总结带有后鼻音的字。通过停顿线让学生读出节奏,学生在学会正确朗读古诗的同时也总结出了一套读古诗停顿的方法。在有节奏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感知,找出这首诗中三个韵脚字拉长读,读出古诗的韵味。通过通读读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这三读,给学生搭建关于古诗“读”的支架。让学生不断深入,体味诗句中用词之美,学习到应用于其他古诗的朗读方法,感受到古诗的音乐之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

二、创设情境,体会古诗绘画美

小学阶段儿童还处于抽象思维的转型阶段。色彩、形象能冲击儿童的视野,吸引他们的兴趣。因此,如何让古诗复杂的情感形象化,就需要老师们创设情境,通过直接的材料、多媒体手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古诗所具有的绘画美。比如在《清明》這-课中(出示清明节雨水图片):

片段一:

师:老师把清明节的雨水也带来了,看,雨纷纷扬扬、又细又密就叫做一

生:雨纷纷。

师:谁能读出这清明时节的雨?

生:清明时节雨纷纷。

师:不够密,这雨又细又密呢!谁再读一

生:清明时节雨纷纷。

师:纷纷扬扬,又密又多呢!谁再读一

段二:

(出示牧童骑牛图、诗人询问图、杏花图。)

师:酒馆究竟在何处?谁来读一

生:借问酒家何处有?

师:答案出来了,请你说一

生:酒馆就在杏花深处的村子。

师:杏花绵延十余里,多美的画面啊!谁来读

学生在读通、读顺、读出古诗韵味的基础上,通过图片和生活经验理解雨纷纷”的意思。通过视觉上的信息录入,学生读出了清明节雨水的密和多的特点,为下一步理解诗人凄迷、愁闷的心情做铺垫。出示酒家、牧童、诗人、杏花村的图片,通过直观的感受,让学生粗浅的感受牧童的天真活泼、诗人的苦闷。突然间,姹紫嫣红杏花图出现后,初步感受诗人情感的变化。通过一幅幅图画,让学生身处诗歌的画面美之中。通过绘画技法来再现诗意的方法,既能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真切的审美感。

三、资料补白,体会古诗的情感美

诗歌是诗人表达丰富情感的载体,感受诗歌情感的过程也是将诗人的情感投射到自身的体会过程。因此,诗歌的情感审美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情感体验原则。对于诗歌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资料的不断补白,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诗人的心灵和美的世界互相敞开、互相拥抱、互相融合的结果,也内化并表现为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状态。达到精神性的情感愉悦阶段。

段一: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生:从“雨纷纷和“欲断魂这两个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在雨中行走。

师:这个孤独的身影是谁?

生:本诗的作者一-杜牧,杜牧此时独自一人,远离家乡。

师:作者此时孤身在外,偏偏又遇上小雨纷纷,身冷心冷,孤独难耐。

师:(师生合作读)在这一天,他应该和家人团聚,一起去一上坟祭扫,一起去一踏青游春。而诗人却一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偏偏又——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情就更加一悲伤、愁苦了。

师:多么孤独!谁来读一

片段二:

(2)借问酒家何处有?

生:从酒家这个词语,看出杜牧悲伤的都想要喝酒了。

(再次出示清明节资料,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再次想象诗人形象。)

师:是呀!借酒浇愁。多悲伤啊!谁来读—

生:借问酒家何处有?

师:读出这种悲伤。借酒浇愁愁更愁啊!

如果说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是一次又一次的铺垫,那么学生在教师反复多次的资料补白中,从而认识了一个孤独、悲伤、忧伤的杜牧。在一次又一次的想象中,感受到诗人复杂的情感。通过关于清明节资料的补白,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也就明白了。

四、升腾想象,抵达古诗的意境美

在古诗审美实践活动中,我们除了在古诗教学中要搭建支架,感受古诗的音乐美;结合插图,再现古诗的画面美;资料补白,体会古诗的情感美;最后要升腾想象,想象古诗的画面,抵达古诗的意境美。以《清明》为例:

师:(出示带有酒幌子的图片)当牧童遥指杏花村后,诗人会做些什么呢?

生:诗人会进入酒店,借酒浇愁。

师:喝酒解愁的苦闷,请你读一

生:诗人可能会在行进的路上看到别人家踏青、郊游欢闹的画面,他就更难过了!

师:在杏花村,他还可能看见什么?

生:我觉得他可能愁苦的心情有所好转,因为看到绵延十余里的杏花,开得热闹,让人看着很开心。

师:(出示杏花村图)是呀!你看,诗人愁苦之情陡然变化,谁来读一

师:(三次出示资料,师生合作读)在这一天,他应该和家人团聚,一起去--上坟祭扫,一起去—踏青游春。而诗人却一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偏偏又—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情就更加一悲伤、愁苦了!

结语

诗的审美教育的基本开展方式是文学欣赏活动,通过这种审美欣赏活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学生情感培养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梦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小学古诗教学的实践探究——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夜宿山寺》一课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1(29):51-52.

[2]颜鲁香.诗中有画,诗中有意,诗中有情——小学古诗教学模式应用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1(22):43-44.

[3]郝立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上好古诗分析课——以部编版教材《暮江吟》为例[J].智力,2021(19):91-92.

[4]吴倩.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21.

[5]吕心悦.小学高年级古诗对话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吉林外国语大学,2021.

猜你喜欢
审美想象情境
快乐的想象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一生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