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策略分析

2022-07-01 23:29普布普赤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道德素养良好习惯班级管理

普布普赤

摘要:习惯是长期养成的难以改变的语言、行为方式,是头脑在重复发生、有规律刺激下形成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习惯具有稳定性,也是自动化行为,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但不好的习惯会对人的生活、学习等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良好习惯培养至关重要,本文简述了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面临的问题,并对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份参考。

关键词:班级管理;良好习惯;道德素养;管理规范

行为习惯能够体现人的道德素养,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有了更高要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也得到了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发展、智力发展、情感发展以及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序的生活习惯培养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1.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面临的问题

首先班级管理理念有待更新,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制约着班级管理质量,也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都是将自己放于主导地位,不但不积极采纳学生的建议及时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也未能用良好心态与学生进行沟通,致使学生畏惧班主任,这些都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其次学生缺乏自主意识,尤其是初入学的小学生,年龄小认知弱,进入学校后要求较多学生难以适应,难免会發生不遵守纪律的现象,也有些学生常常会出现忘带作业、乱扔垃圾等等行为,这些都需要班主任耐心引导才会使其意识到这些习惯不好并进行改正。最后受到家庭教育影响,家长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学生的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的行为习惯,有些家长受到生活影响在家庭中会产生不良行为和情绪,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2.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策略

2.1建立健全班级管理规范,利用规范约束学生

首先结合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现状完善管理制度非常重要,不但有助于提升管理质量,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形成良好习惯。例如:突出民主管理形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并且班主任要重视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反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应改正,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主任要遵循以德育人观念,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其次有针对性的开展学习活动,良好的习惯需要有意识的培养不断训练才可以逐渐形成,班主任要让学生明白良好行为习惯有哪些内容,学习《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对养成良好习惯有什么意义,然后组织学生学习背诵守则、规范内容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例如:在开学第一天进行《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的宣传,营造良好学习气氛,然后通过讲、背、导、评帮助学生理解守则、规范细则,引导其背诵。或者结合朝会课、学科课进行有机渗透,如将其与八荣八耻、品德课、社会课结合,使常规教育更深入学生心中。最后营造良好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优良品质,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布置班级环境,如张贴爱的约定、设置图书角展示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养殖花草既美化环境又培养学生责任感,或者设计进步榜、明星榜、美文天地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意识到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要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奠定基础[1]。

2.2开展系列训练,重视细节

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需要进行长期训练才能有效果,首先要进行指导训练,训练时要激发训练动机、提出具体要求并进行有效指导,良好的习惯培养依赖于正确的行为动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通过为学生介绍榜样实例、创设情境、组织讨论活动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产生正确行为道德意向,否则机械式训练会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开展行为训练活动时要明确练什么、怎样练,提出具体要求,如排队集合时要做到快、静、齐,也要对晨检、课堂活动、课间活动等都提出明确要求,学生依照这些要求去做才能发挥出训练实效。在明确完要求后也需要进行指导,如利用示范法、交流法、情景法、实践法等对守则、规范等内容进行指导训练达到最佳效果。其次组织有利于培养良好习惯的主题活动,例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开展课前五分钟阅读分享活动,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组织不良行为纠正活动,通过讲解、榜样激励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也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管理作用,及时监督与制止不良行为。班主任也可以设计格言条活动,让学生将喜欢的名言、我想改正的习惯等写在纸条上放于醒目位置,增强养成好习惯的意识。最后强化细节,在细节中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班主任要从学生的言谈举止、遵规守纪细节中挖掘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对于坏习惯要及时教育引导,从小事入手不忽视每一个细节,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2]。

2.3合理应用赏识评价,强化家园共育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制自律,想要在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需要班主任用爱心去引导学生,用班主任的爱心唤醒学生的爱心,进而用情感规范约束行为逐渐形成良好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学生敏感、自尊心极强甚至会存在叛逆心理,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班主任要合理应用奖励、赏识评价策略,传统的你错了、你不应该这样做这种生硬的词语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精神发展,也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需要进行改善巧用激励语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习惯。如让学生帮助班主任搬书或者打扫然后真诚的表扬,让学生体会到帮助带来的幸福感。或是通过赏识学生的行为对其行为进行肯定、赞美带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将其闪光点不断放大,如有些学生喜欢身体锻炼,班主任就可以给予赏识评价引导其他学生向其学习,既能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又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另外,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家长提升育人能力,通过家园共育推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3.结术语

总而言之,良好习惯培养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有效的班级管理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管理,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纪律教育、礼仪教育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规范约束学生,组织系列训练,合理应用激励、赏识评价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孟婕,解海云.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J].中华少年,2020(03):41+43.

[2]陈芳.班级管理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91.

猜你喜欢
道德素养良好习惯班级管理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大学生“媒体素养”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调查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浅谈寄宿制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思想品德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