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红花-玉米轮作栽培模式探索

2022-07-01 07:24杨红旗李春明安素妨鲁丹丹梁慧珍郝仰坤
耕作与栽培 2022年2期
关键词:种球轮作红花

杨红旗, 李春明, 安素妨, 鲁丹丹, 梁慧珍, 郝仰坤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 郑州 450002; 2.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西红花(CrocussativusL.),别名番红花、藏红花等,属鸢尾科番红花属多年生球茎草本植物,原产于南欧和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等地,阿拉伯人最早将其传到西班牙,随后广泛栽培于西班牙、希腊、法国、意大利及波斯等地,大约在14世纪的中国元代,作为药材由喀什米尔路经西藏运到内地[1]。西红花传入我国的历史很早,但是种植历史较短[2]。我国1965年开始引种试验,20世纪80年代种植成功,只有50多年的种植历史[3],目前我国主要产地是上海、浙江、江苏和河南[4-5]。西红花栽培对环境要求较高,种植技术难度大,产量低,种球无性繁殖率低,种球采挖、药材采收加工需要高昂的人工成本等因素导致市场价格昂贵且货源稀缺,亟待探索新型高效节本栽培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林丽花等[6]、朱波等[7]、张善华等[8]、王镇[9]、刘志农等[10]针对西红花连作障碍问题,先后探索过浙江、江苏等南方西红花主产区西红花与水稻轮作栽培模式,成效显著。目前西红花与其他作物轮作、间作等栽培模式鲜有报道。课题组结合2019—2021年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中药材专项珍稀名贵中药材种苗示范推广任务实施,对西红花与玉米轮作模式进行初步探索,西红花在北方旱作主产区种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 西红花高效栽培技术

1.1 基原植物生长习性和药材西红花特征

1.1.1基原植物生长习性

西红花以其干燥柱头和花柱可入药,是番红花属中唯一可入药的植物[11],喜轮作,忌连作,可与玉米、豆类、水稻、蔬菜等作物轮作,也可果园间作,前茬作物不可使用除草剂。连作障碍一般出现在种植第2~3年,病虫害加重,种球和药材单产水平均快速下降[7]。以球茎无性繁殖,宜秋植栽培,秋季开始萌动,经冬春两季生长期开花、结球[12-13]。

西红花对环境要求较严,喜冷凉、湿润和半阴环境,较耐寒,畏炎热,忌雨涝积水,喜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土壤,夏季休眠[14]。生长适温在15 ℃左右,开花适温16~20 ℃,在河南生育期约210 d,可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两个阶段[15]。营养生长期是种球田间越冬生长的过程,通常11月种球室内开花后,尽早移栽至田间,至次年5月上中旬,地上叶片完全枯萎后采挖。生殖生长期可在室内完成,也可在田间完成,二者的花期均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室内生殖生长可分为全休眠期、同化叶分化期、花芽分化期和开花期等4个时期,全休眠期在6月,同化叶分化期在6月底至7月下旬,8月上旬花芽开始分化,9月下旬顶芽萌发露白,10月下旬形成花器官。

1.1.2药材西红花特征

药材西红花呈线形,暗红色,三分枝,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呈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长约3 cm,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16]。

1.2 种球处理

5月中旬—6月中旬,西红花叶片完全枯萎后,晴天采挖种球。室内阴凉干燥摊放种球,摊放厚度10 cm以下,每隔7 d翻动1次,淘汰腐烂、病害种球。种球表皮发白时剪去残叶、老根,剔除有病斑、虫斑和机械损伤种球,按大小分级。种球移栽前分级分档抹除侧芽。单个重量8 g以下球茎主芽当年不开花,作为培育种球使用。可开花种球分为大中小三级分档抹除侧芽,大档30 g以上者保留3个健壮侧芽,20~30 g 者保留2个健壮侧芽,小档8~20 g球茎保留1个健壮侧芽。种球种植前用25%多菌灵500~600倍液浸种20 min消毒杀毒。

1.3 种球移栽

西红花早栽种,早出苗,先发根,后发芽,植株生长健壮。培育种球,当年不开花种球宜9月移栽。室内开花种球,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移栽,用种量4.5~6.0 t/hm2。栽植株行距20 cm×20 cm,沟深10 cm左右,种球芽头向上,覆土5 cm左右。种球较小者适当密植,种球较大者稀植。

1.4 水肥温湿管理

田间营养生长期一般不施用化学氮肥,结合整地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0~22.5 t/hm2,可适当配施PK肥,适时适度叶面喷施KH2PO4。种球田间栽种后浇水,约20 d出苗,入冬前冬灌,开春后春灌,田间不可积水,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空气湿度保持在70%左右,干旱忌大水漫灌,以滴灌、喷灌为佳。室内生殖生长期,种球在没有水肥供给条件下,依靠自身贮藏养分完成花芽分化和开花。开花期温度控制在15~18 ℃,注意预防15 ℃以下的低温和20 ℃以上的高温[17]。种球花芽分化期,空气相对湿度宜保持80%左右,花期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17]。

1.5 病虫害防控

西红花田间营养生产期,正逢温度较低冬春季,病虫害发生率较低。清除病株和田间杂草,疏浚田间积水。春季注意防治蚜虫,防控病毒病。2—4月气温期,西红花田块可能发生腐烂病、枯萎病等,可用25%多菌灵500倍液喷洒在植株根部预防。

1.6 种球采挖和药材采收

1.6.1种球采收

晴天土壤墒情适宜时采挖种球,去除枝叶残根,晾晒2 d,淘汰病虫伤疤和机械损伤球茎,按大、中、小分级分档于通风干燥、阴凉少光处沙藏或架藏。

1.6.2药材采收

在西红花花瓣微张开时,采收整朵花,当天开花当天采剥,将雌蕊、雄蕊和花瓣分开,将花蕾中的红色花柱于通风处阴干。药材西红花以身长,色紫红,滋润而有光泽,黄色花柱少,味辛凉者为佳。

2 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2.1 玉米品种选择与播种

宜选择优质高产,综合抗性强,适宜机播机收的国家或河南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如郑单309(国审玉20190236,豫审玉20180038)、郑单1002(国审玉2015017)、郑单19(国审玉2003060)、郑单518(国审玉2003049)等。5月上中旬西红花种球采挖后,采用种肥同播、免耕深松分层施肥等方式足墒机耕播种施肥,豫中南地区6月10日前播,豫北地区6月15日前播种,用种量30.0~37.5 kg/hm2。

2.2 玉米水肥管理

玉米大喇叭口期,特别雌雄穗发育期是需水量最大、缺水影响最敏感期。黄淮海地区6月降水偏少,7月持续高温,采用喷灌、沟灌、分段灌、小畦灌、管道输水、隔沟交替灌溉等节水技术解决“卡脖旱”问题。及时追施穗肥,尿素225~300 kg/hm2,促进玉米快速生长。干旱的地块,可叶面喷施KH2PO4800~1 000倍液或旱地龙500~1 000倍液降温增湿,提高植株抗旱能力。生育期延迟、苗小苗弱的地块,增施尿素,加快植株生长生育。玉米生长灌浆乳熟后期,应及时灌溉,增强茎叶功能,防止早衰。

2.3 玉米病虫害防控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科学掌握用药时机和剂量,避免药害发生。持续高温干旱,易引起粘虫、蚜虫、玉米螟等发生,可选择菊酯类、有机磷类或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喷雾,或采用辛硫磷、毒死蜱或Bt颗粒剂施入玉米喇叭口内防治。雨水充足、墒情较好的地块,注意防治矮缩病、粗缩病、叶枯病等病害。玉米生长后期,注意防治大小斑病、锈病、青枯病、黑粉病、黑穗病等病害。

2.4 适当晚收

玉米生长中后期,注意防早衰、增粒重,禁止打老叶、削顶梢、去雄穗。植株正常成熟时苞叶逐渐干枯、松散,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形成黑层,显出籽粒特有光泽。传统的玉米收获期以苞叶发黄为标志,存在过早收获,含水量偏高,容重低,霉粒、破损粒多,商品性差等问题。在不影响正常秋播种麦的前提下,尽量晚收促进灌浆和后熟,降低水分,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适时收获应以籽粒乳线消失为标志,在玉米授粉后40~50 d,比传统的收获期推迟8~10 d。

3 西红花-玉米轮作模式探索

2018年11月10日,课题组将永城市龙岗镇西红花基地和郸城县汲冢镇西红花基地种球异地交换,分别种植0.1 hm2,2019年5月16日采挖种球,采挖的种球室内生殖生长期管理按常规办法。2019年5月25日分别种植郑单309玉米新品种,10月8日收获。2019年11月12日在永城市龙岗镇西红花基地和郸城县汲冢镇西红花基地种球再次异地交换,分别种植0.2 hm2,2020年5月10日采挖种球。2020年5月17日种植玉米新品种郑单309,10月5日收获。课题组2年2点西红花-玉米轮作,成效显著。

表1 西红花-玉米轮作模式产量和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西红花具有秋植栽培习性,秋冬季田间完成营养生长种球繁育过程,夏季在室内完成种休眠以及花芽分化、开花过程。利用西红花夏季室内生长期,种植一季夏播玉米,实现西红花与玉米合理轮作,一方面保障粮食生产,另一方而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经济收益,符合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方向,是对西红花栽培模式的大胆创新和探索。西红花-玉米轮作模式作有效地缓解西红花连作障碍,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技术可行,措施得当,经济效益显著,有利于推动西红花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种球轮作红花
忽地笑种球分级及开花特性研究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百合
花开了吗
绥棱县耕地轮作休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红花鳍,白鳍豚
天堂在天上
大蒜种球贮藏技术
草莓—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红花行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