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杆高产小麦新品种赛德麦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2-07-01 08:43夏国军王新国康国章张立东马孝锋
耕作与栽培 2022年2期
关键词:株系汇总赤霉病

夏国军, 王新国, 李 磊, 康国章, 张 锋, 张立东, 马孝锋

(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郑州 450046; 2.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 郑州 450001)

小麦是我国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消费总量约1.2亿t,在我国粮食构成中具有重要地位。河南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全省小麦常年播种面积在560万hm2以上,总产量占全国1/4以上,素有“河南熟、天下足”之称[1]。河南小麦育种水平一直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近20年来,河南育种工作者先后培育出了郑麦9023、周麦18、矮抗58、百农207等在河南省及黄淮推广面积居前列的小麦品种,为河南省小麦总产稳定实现350亿kg、平均单产突破6 550 kg/hm2发挥了重要作用[2-5]。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灾害天气频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6],培育兼具高产稳产、矮杆抗倒、广适抗病小麦新品种成为新需求[7]。赛德麦8号经过河南省、黄淮南片多年多点试验鉴定,是具有上述优点的小麦新品种,在河南省及黄淮南片有广阔推广前景。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亲本矮抗58、周优102和郑麦366分别引自河南科技学院小麦育种中心、周口市农科院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006年用矮抗58为母本,以周优102为父本进行杂交,收获F1;2007年用上年收获的F1作母本,以郑麦366为父本进行杂交;2008年从第1个株系中选9株单株,经室内考种淘汰3株,留6株;2009年从第7个株系中选择17株单株,经室内考种淘汰掉9株,留8个单株;2010年从第3个株系中选择33株单株,经室内考种淘汰16株,留17株;2011年从第1个株系中选择33株单株,经室内考种淘汰16株,留17株;2012年从第1个株系中选择35株单株,经室内考种淘汰16株,留19株;2013年从第2个株系中选择35株单株,经室内考种淘汰17株,留18株;2014年从种植的17个株系中选择8个株系在河南省进行多点品比试验,将产量高的稳定株系定名为赛德麦8号,并于2015年参加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品种比较试验,系谱号为:07(166)-1-7-3-1-1-2-0。赛德麦8号选育系谱见图1。

图1 赛德麦8号选育系谱

2 生物学特性

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15.9~231.6 d,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0.6 d。幼苗半直立,叶色浅绿,苗势壮,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早,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69.5~77.3 cm,株型松散,抗倒性较好。旗叶较小,穗下节长,穗层整齐,根系活力强,耐高温,灌浆速度快,成熟时“穗黄叶绿”,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成穗数579万~684万/hm2,穗粒数29.5~31.9粒,千粒重45.1~46.5 g。

2016—2017年度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成株期综合抗性鉴定和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叶锈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2017—2018年度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成株期综合抗性鉴定和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叶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

2016—2017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容重816 g/L,蛋白质含量14.3%,湿面筋含量29%,吸水量59.9 mL/100 g,稳定时间6.6 min,拉伸面积52 cm2,最大拉伸阻力284 EU。2017—2018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容重795 g/L,蛋白质含量14.1%,湿面筋含量31.6%,吸水量57.6 mL/100 g,稳定时间6.1 min,拉伸面积68 cm2,最大拉伸阻力332 EU。

3 产量表现

3.1 品比试验

赛德麦8号参加2016—2017年国家黄淮南片品种比较试验,21个试验点汇总20点增产,增产点率95.2%,平均产量8 982.0 kg/hm2,比对照增产6.85%,在205个品系中居第4位,其中6个点居第1位,5个点居第2位,4个点居第3位。在新乡农科院试验点产量最高,达10 782.0 kg/hm2(表1)。

3.2 区域试验

2016—2017年度赛德麦8号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13点汇总13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产量8 556.0 kg/hm2,比对照增产10.5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居15个参试品种第1位。在13个试验点中,3个第1,5个第2,其中在中棉所试点产量达10 077.0 kg/hm2,比对照增产21.16%。2017—2018年度续试,15点汇总14点增产,增产点率93.3%,平均产量6 618.0 kg/hm2,比对照增产3.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017—2018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冬麦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060.5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3.8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1点汇总19点增产,其中17点增产≥2%,比对照周麦18增产≥2%的试点率81%。2018—2019年度续试,平均产量8 767.5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6.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1点汇总20点增产,其中19点增产≥2%,比对照周麦18增产≥2%的试点率90.5%,比第三对照百农207增产9.7%,比百农207增产≥2%的试点率95.2%,居19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两年平均产量7 914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26%。两年差异极显著,两年汇总42点次,36点次增产≥2%,比对照增产≥2%的点次率85.7%。

2017—2018年度,对小麦生长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当年气候对小麦生产非常不利,2017年小麦播种之前,连续20多天降雨,造成播期推迟半个月以上,越冬期雨雪较多,温光不足,春季气温起伏较大,倒春寒严重,扬花期遭遇连阴雨,赤霉病锈病严重发生,灌浆期连续阴雨高温,最终导致小麦产量三要素均减少,小麦减产幅度较大。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国家区试还是河南省区试、生试,赛德麦8号产量均较低,当年参试的49个试验点次,平均产量6 837 kg/hm2。

表1 赛德麦8号在各类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3.3 生产试验

由于赛德麦8号表现突出,2016—2017年度参加河南省区试,增产10.5%;2017—2018年度同步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产量6 832.5 kg/hm2,比对照增产4.9%,13点汇总13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居7个参试品种第2位。2019—2020年度参加黄淮南片国家生产试验,赛德麦8号平均产量8 880.0 kg/hm2,比对照增产5.49%,汇总23点,23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居7个参试品种第2位。

4 矮杆抗倒

赛德麦8号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株型稍松散,株高69.5~77.6 cm,自参加国家和河南省试验以来,在106个试验点中,无倒伏。

5 适宜区域

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淮河以南稻茬麦区)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表2 赛德麦8号抗倒性

6 高产栽培技术

6.1 整 地

确保整地质量,打好播种基础。整地须深耕细耙,做到土碎地平、松紧适度、上虚下实,最好打埂,以利排灌;施足底肥,一般施N、P、K复合肥900~1 200 kg/hm2;对有地下害虫的田块,可在整地时撒施毒土进行防治。

6.2 播 种

提高播种质量,实现苗全、齐、匀、壮。对种子进行包衣:可选用苯醚甲环唑(3%敌委丹)、戊唑醇(6%立克秀)等任意一种加50%辛硫磷乳液进行包衣拌种;播期播量:播期10月5—15日,播量150~187.5 kg/hm2,播种深度3~5 cm,每晚播3 d增加7.5 kg/hm2播量;播种时一定要墒情适宜,若墒情不足,要及时增墒播种。

6.3 冬季管理

促弱控旺、促根增蘖、培育壮苗、安全越冬。

6.3.1肥水管理

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对底肥充足、生长正常、土壤墒情适宜的壮苗,一般不再追肥浇水,可中耕划锄;对地力较差、底肥不足、有缺肥症状的弱苗,应在冬前分蘖盛期浇水并追施尿素120~150 kg/hm2,及时中耕松土;对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的麦田必须进行冬灌,以踏实土壤,冬灌时间一般在日平均气温3 ℃左右进行,在封冻前完成,浇水后及时划锄松土;对晚播麦田,冬前一般不宜追肥浇水,以免降温,可划锄松土,增温保墒,促苗早发快长。

6.3.2防治病虫草害

冬前是防治杂草最好的时机,根据杂草种类,选对农药,在无风下午及时喷洒除草剂;对有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的田块,可选用三唑类药剂进行防治。

6.4 春季管理

以促蘖增穗、促花保花、增粒壮秆、防病防倒为主攻目标,针对不同田块,采取不同栽培管理措施。

6.4.1水肥调控

因苗制宜,分类管理。三类苗(返青始期总茎数小于675万/hm2)以促为主。春季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5 cm地温稳定在5 ℃左右时追肥浇水,施尿素和磷酸二铵各75~105 kg/hm2,第二次在拔节期,3月20日左右,结合浇水,施尿素150~225 kg/hm2。

二类苗(返青始期总茎数小于675万~900万/hm2)以促为主,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一般结合浇水施尿素150~225 kg/hm2。

一类苗(返青始期总茎数小于1 050万/hm2)促控结合。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控制植株旺长,防止后期倒伏。

旺长苗(返青始期总茎数大于1 500万/hm2)以控为主。对无脱肥现象的,应镇压蹲苗,防止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对有脱肥现象的,在起身期追肥,施尿素150~225 kg/hm2。

6.4.2预防倒春寒

小麦拔节后如出现最低气温0~2 ℃的寒流天气,要及时浇水,追施尿素75~150 kg/hm2,减轻冻害。

6.4.3防治病虫草害

返青期是杂草防治补充时期,若冬前未及时防治杂草,而杂草又严重的麦田,应及时化除,小麦拔节后严禁化学除草。返青拔节期也是防治小麦纹枯病、条锈病、全蚀病,麦蜘蛛、蚜虫的最佳时期,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

6.5 后期管理

主攻目标:防病治虫、延缓衰老、促灌浆增粒重。

适时浇灌浆水:小麦生育后期如干旱,应在孕穗期或籽粒灌浆初期选择无风天气小水浇灌,此后一般不再灌水。

做好“一喷三防”,尤其注意防治赤霉病,在小麦齐穗到5%扬花时,应在雨前及时喷施氰烯菌酯其复配剂农药防治赤霉病,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赤霉病危害[8],如喷药后24 h内遇雨,应及时补喷一次。

适时收获:在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适时收获,若遇雨应抢收,注意防止穗发芽和籽粒霉变。

猜你喜欢
株系汇总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应用MAS技术改良水稻特异种质大粒溪香的稻瘟病抗性
源流2020年目录汇总
转录因子OsNAC2对逆境下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大叶蒲公英耐盐性变异株系的培育
2019年绍虞稻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大麦黄矮病毒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近两年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出台的促进消费政策汇总
2013—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项目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