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式教学,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2022-07-02 14:55徐梅娟
教育界·A 2022年13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

【摘要】浸润式教学能利用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而音乐本身就富含情感,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也要采用浸润式教学的策略,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浸润在音乐的海洋中,全面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关键词】浸润式教学;音乐欣赏能力;小学音乐

作者简介:徐梅娟(1977—),女,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珍珠湖小学。

浸润式教学指教师将教学意图渗透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交往互动,习得知识,激发情感,是一种能激发学生主动性,促使他们获得深度体验的教学策略。小学生一般都活泼好动,喜欢唱唱跳跳,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也要顺应他们的天性,采用浸润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浸润在音乐的海洋中,充分感受音乐之美。

一、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内涵

(一)结合信息技术,再现作品情境

优美的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浓郁的艺术氛围能促使学生进入音乐欣赏的情境中,用心去感受音乐[1],获得更深刻的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浸润式教学强调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优秀的音乐作品也是富有情境感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首先,深入分析学生即将聆听的音乐作品具有什么样的情境;其次,科学设计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将视频、图片、音乐等元素有机整合在一起,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最后,让学生浸润在音乐作品的情境中,并将自己想象成音乐作品的作者,感受作者的编创过程。这样,学生的欣赏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迎来春色换人间》的时候,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其中插入京剧《智取威虎山》的片段,并插入一些相关的访谈节目片段,让学生充分了解《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创作背景。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学生认识到该作品展现的是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战士智斗匪帮的故事,并进入作品“壮志撼山岳,雄心震深渊”的情境中。在浸润式教学中,学生要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展开讨论,因此笔者让学生在欣赏视频片段后分别扮演杨子荣、少剑波、座山雕等角色,并结合京剧伴奏体会人物的英雄气概。在学生完成角色扮演后,笔者提问:“同学们从《迎来春色换人间》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呢?作者为何要创作这样的作品呢?”学生有所感悟:“我在扮演了杨子荣后,被他的勇敢所感动,我觉得作者应该也想让听众感受杨子荣的英勇气概,感受解放军战士不惧严寒、不怕强敌的精神,所以才创作了这样的作品。”接下来,笔者提问:“那么,作品中有哪些旋律能体现人物的英勇气概呢?”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欣赏作品,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作者,思考如何用不同的旋律和节奏展现人物的状态。这样,学生就能全方位地体会作品的内涵。

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适当展现一些和作品时代背景有关的视频,有利于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进入作品特定的时代背景中,体会作者的创作思路。这样,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能更好地进入作品的情境,从而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

(二)整合多种文化艺术,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音乐常常和美术、诗词等多种文学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可以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创设更贴合作品的音乐欣赏情境,让学生将美术、诗词等艺术和音乐欣赏结合在一起,获得心灵的浸润。这种方法也体现了浸润式教学的特点,学生不是在单一的音乐情境中进行欣赏,而是将各种艺术欣赏的感悟结合在一起,更好地获得心灵的浸润,更好地理解体会音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江南好》的时候,整合多种艺术形式,让学生浸润在唯美的江南风光中。首先,笔者提问:“同学们听过哪些展现江南风光的诗歌呢?同学们又能否伴随着《江南好》的音乐,将这些诗歌吟唱出来呢?”有的学生回答:“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还有的学生回答:“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笔者引导学生随着《江南好》的音乐,将这些诗歌吟唱出来。这样,学生便进入作品的情境中,感受江南美好的风光。其次,笔者又说:“其实有很多美术作品也展现了江南的美。”笔者给学生展示《故乡的回忆》等体现江南风情的美术作品,并让学生结合音乐、诗歌、美术等不同种类的艺术,总结江南文化的特点。有的学生总结:“江南风景如画,生活如诗,给人细腻、典雅的感觉。”最后,笔者再让学生回到音乐的欣赏中,此时,学生就能深入挖掘作品中蕴含的江南文化内涵,体会江南文化的独特之处。笔者总结:“这首作品的整体节奏比较舒缓,让人感受到江南如畫般的水乡美景;而后面又有些地方的节奏比较跳跃,让人体会到江南人愉快、轻松的生活氛围。”

将音乐和诗词、美术等多种文化艺术结合在一起,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音乐欣赏角度,让学生浸润在音乐的海洋中,丰富音乐体验。余秋雨说过:“阅读是个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由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其实,音乐欣赏也是如此,学生将诗词阅读、美术欣赏和音乐欣赏结合在一起,能更好地和音乐作品的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体会作品蕴藏的文化内涵。

二、有效引导,提高学生音乐辨识能力

(一)展开联想想象,辨识音色特点

小学生想象力比较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伴随音乐的起伏展开联想和想象,思考乐曲采用了哪些乐器进行演奏,体会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试着哼唱作品,并体会用怎样的音色能更好地反映作品的情感。

《彼得与狼》是一部交响童话,其中运用了不少乐器,展现了多种动物的形象。笔者采用浸润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聆听其中的片段,并积极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笔者提问:“同学们听一下这段长笛的声音,在脑海中想象一下,这一段表现的是哪种动物的声音呢?”学生回答:“这里的声音十分高亢,让我仿佛听见小鸟的鸣叫声,而且让我觉得十分灵动。”“那么,这一段双簧管的声音,又给你什么感觉呢?”“这段声音让小鸭子蹒跚走路的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觉得双簧管的泛音十分有特点,而且还给人明朗的感觉。”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在脑海中联想到各种动物的形象,同时也感受到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如单簧管的低音区十分适合演奏跳音,能表现小猫机警的形态;大管的声音浑厚、粗犷,十分适合表现老者的形态。笔者还让学生伴随音乐轻轻哼唱,并思考如何调整音色来表现各种不同的角色形象。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增强了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并提高了学生对音色的辨识能力。

在浸润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进入了作品特定的情境,他们结合想象,体会到了弦乐、吹奏乐、打击乐等不同类型乐器的音色差异,同时也认识到在演唱的时候要用怎样的音色更好地体现作品的情感。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音乐欣赏的能力,还提高了表现和创造的能力。

(二)联系生活,辨识音乐风格

教师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展开教学也是浸润式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辨识音乐风格的学习任务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深入感悟,但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加以体会,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得到一些启发。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花之圆舞曲》的时候,便采用浸润式教学,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笔者提问:“假设同学们正在给小伙伴开生日宴会,大家想要伴随音乐跳舞,你认为用怎样的音乐比较好呢?”笔者给学生聆听几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后,学生回答:“有的乐曲太过庄严肃穆,不适合生日宴会轻松愉快的场景;而有的乐曲十分宁静祥和,适合当催眠曲,也不适合生日宴会。”笔者再给学生聆听圆舞曲,此时,学生认为这种乐曲风格鲜明,快慢适中,正好能用来跳舞。这样,学生就顺利地挑选出了适合生日宴会跳舞的音乐。接下来,笔者又鼓励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的活动,想象自己是参加宴会的同学,一边聆听《花之圆舞曲》,一边摆动起来,然后说说自己的欣赏感受。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这样的乐曲比较适合轻松的氛围,用于给生日宴会伴奏再合适不过了。”学生谈论后,笔者给他们聆听更多的乐曲,让他们结合自己掌握的圆舞曲的风格特点,找出其中哪些乐曲属于圆舞曲。通过以上的浸润式教学,学生得出结论:圆舞曲大多为3/4拍,节奏由强弱弱组成,旋律舒缓缠绵,适合用于舞会、宴会等生活场景。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辨识不同的生活场景需要何种风格的音乐,进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各种音乐风格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再引导学生广泛欣赏多种音乐作品,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感受到音乐风格的差异性,从而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

三、组织主题活动,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一)开展乐器主题活动,学会把握节奏力度

浸润式教学强调要创设一定的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组织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很多学生对乐器很感兴趣,想要了解和学习乐器,并希望能运用乐器演奏美妙的音乐。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浸润式课堂,让学生组成乐队,各自选择喜欢的乐器,利用乐器学习欣赏音乐的节奏和力度,并试着合作表演。这样,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节奏、音高等音乐知识,从而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战台风》的时候,便组织了浸润式乐器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乐器的特点。首先,笔者播放《战台风》的片段,然后再播放几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让学生找出演奏《战台风》的乐器是什么。其次,笔者让学生了解古琴、古筝、扬琴等中国传统乐器,学生可以试着学习这些乐器的基本弹奏方法,体会这些乐器的特点。最后,笔者给学生再次播放《战台风》,让学生说说该作品的节奏和力度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容易掌握的乐器,思考如果自己要创作同类型的作品,要选择怎样的节奏和力度。有的学生选择了鼓,并提出:“我觉得鼓这种乐器很容易展现紧张的气氛,通过鼓点节奏的密集程度和逐步增强的力度,能体现台风逐渐逼近的场景。所以我认为在演奏《战台风》的时候,可以试着将鼓点加入,这样会增强乐曲的紧张感。”笔者肯定了学生的看法,并播放乐曲,让学生伴随乐曲加入鼓点的节奏,看看呈现怎样的音乐效果。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对音乐的节奏和力度有了一定的了解。

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是浸润式教学的关键点,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教师利用学生对乐器的好奇心,开展乐器主题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活动中畅谈自己的音乐欣赏感受,交流自己掌握的各种音乐知识,能够更好地体会音乐的美妙。

(二)开展舞蹈主题活动,根据音乐编排舞蹈

音乐和舞蹈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两种艺术形式,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要利用这一点,组织学生参与舞蹈主题的浸润式课堂。在初步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律动起来,结合歌词内容添加动作,初步感受作品的节奏和旋律。在深入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编排舞蹈,将自己从音乐中体验到的情感转换成具体的舞蹈动作。而在根据音乐编排舞蹈的过程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赏析《草原小姐妹》的时候,便开展浸润式舞蹈主题活动,让学生载歌载舞,编排舞蹈呈现草原小姐妹的形象。笔者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了解《草原小姐妹》的创作背景,再让学生互相讨论,说说自己心中的草原女儿是什么样子的,并试着用简单的身体律动呈现。接下来,笔者给学生介绍蒙古族舞蹈的特点,待学生学习掌握了抖肩膀等蒙古族舞蹈的标志性动作后,再给学生播放蒙古族牧民放牧、挤牛奶等日常生活状态。通过以上学习,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描绘草原小姐妹的形象,这样就能更好地共同交流,编排舞蹈。有的学生运用旋转、翻滚等方式呈现草原小姐妹和暴风雪搏斗的场景,有的学生用小组集体舞的方式呈现牧民营救小姐妹的场景,等等。笔者让每一个小组都上台表演本组编排的舞蹈,并給予积极评价。通过舞蹈主题活动,学生体会了草原小姐妹的革命精神,也成功运用舞蹈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提高了音乐欣赏的能力。

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如果有学生感兴趣,教师还可以组建舞蹈类社团,让学生在课后也积极参与舞蹈主题活动。这样,能够充分体现浸润式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更好地融入音乐的情境中,充分体验音乐的魅力。

结语

音乐学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艺术素养,教师要避免直接灌输音乐知识,而应采用浸润式教学,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艺术素养,让学生接受音乐的熏陶,获得音乐的启迪,不仅学会欣赏音乐,更学会创作音乐。

【参考文献】

[1]陈彩彩.从“音”到“乐”要走多久: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点想法[J].儿童音乐,2018(04):66-69.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
启动多元思维,激发音乐灵性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机智的研究
小学音乐综合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戏歌艺术特色以及对小学戏曲教学的引导作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