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以小见大

2022-07-02 14:55李洋洋
教育界·A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话题阅读小学语文

【摘要】本文以“话题本”和阅读汇报交流为主要手段,对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话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深入思考,同时为其他教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话题;小学语文;阅读

作者简介:李洋洋(1991—),女,江苏省无锡市天一第二实验小学。

以阅读为主的语文课堂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经常参与的课堂类型。不同于低年级的绘本阅读和中年级的文本关联解读,高年级的阅读课堂更加注重思维的深度和梯度。如何充分调动高年级学生参与语文阅读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其表达的欲望和思维意识,是笔者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

本文提到的教学研究,是以五年级学生为对象开展的。这一阶段的学生大都愿意思考、善于表达。然而,仍有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遇到困难也不愿意多问、多想,更多的是等着其他同学提问或是等着教师解答。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当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时,他们比较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畏难心理。上述问题对学生的阅读学习和教师的阅读教学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提到,科学精神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批判质疑能力,有效地消除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消极情绪,探索可行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笔者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即采用有关“话题本”的学习方法。此方法建立在批注法的基础上,并且融入了思辨意识的培养目标,旨在让语文阅读课堂不仅富有趣味,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话题概述

(一)“话题”的定义

明代《白兔记·团圆》中记载:“贫者休要相轻弃,否极终有泰时,留与人间作话题。”“话题”,顾名思义,是指谈话的题目,谈论的主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谈论或专业性的言论,往往都会有一个核心内容。每个人在谈论某些特定的问题时,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而这个核心内容以及这些看法,构成了话题。

(二)话题意识见微知著、以小见大

1.话题带动交流,激发表达欲望

话题,产生于交流,不限于特定的范围及内容,可得到他人的认同,亦可引起驳斥。在每个人发表各自看法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行为得以产生。历史上不乏有用话题引起业界轰动的例子。话题对带动交流并激发表达欲望起到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在小学阶段开展有关话题的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话题的重要性,提高表达的有序性。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话题的作用。

2.话题的有效展开对师生均能产生积极影响

语文教材的课文有其独特之处,课文呈现内容的方式会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产生影响。语文教师对课堂话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一个或者多个话题开展。采用有效的话题展开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交流中唤起已有知识经验,进而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实践证明,将教学与研究、反思相结合,可以帮助教师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和思维高度,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1]。

3.话题的展开是为了让学生有效地学习语文

叶圣陶曾说:“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虽然国文教学富有‘教育意义’,但这不是它的‘专任’。”[2]笔者在选用话题开展教学时,正是考虑到了自己不应只将教学内容限制在课文中。课文只是知识的载体之一,教师只有透过课文,拓展知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才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话题的设置和选择

1.话题应具有思维容量

一个好的话题,其思维容量应该是充足的。教师善于利用具有思维容量的话题,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产生多种想法。不过,话题思维容量的设置也要合理。比如,有的教师在习作课上往往会布置“请你写一写自己生活中的小事”的习作练习。这种过于宽泛的习作话题会导致学生写作的内容过于零散,没有重点。又如“你知道这个字的来历吗?”“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什么?”等答案比较明显或唯一的问题,思维容量又太小,会使得学生思考的角度比较单一、片面。

2.话题应具有创新性

这里说的“创新”并不是完全摒弃,一些常常提起的话题依然可以继续使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这些话题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一些新兴的话题或者一个集体中的共性问题也可以展开。为此,笔者探索出了在阅读课堂中引出话题、在课后完成“话题本”的学习方法,并在所带的班级教室里制作了“话题墙”,为每个学生搭建了一个表达他们内心想法的平台。

3.话题的设置和选择应考虑学生的需要、能力、兴趣及情感

陶行知认为,教师必须正视对学生的教育,绝对不可以漠视小孩子的需要、能力、兴味、情感。因此,教师在设置和选择话题时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方面,比如可以设置“作者留下了什么问题供你思考?你可以解答吗?”的话题,也可以设置“你认为这种情况矛盾吗?请你和同桌分别从对立的角度阐述这个问题”的话题。一般来说,教师需要先了解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再设置合适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

二、“话题本”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对阅读文本进行批注

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写批注的习惯,还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课上运用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写批注指导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

果[3]。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发现,帮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如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的方式增加自己的词汇量,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在自主积累词句的基础上学会对文本进行初步赏析,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联想、质疑等方式提高自己思考的深度。以《格列佛游记》为例,笔者为学生介绍了批注法,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生字词、好词佳句做批注,以及在一些自己有疑问、有感悟的内容旁边做批注。笔者根据学生的批注情况,得出了以下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在學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教师就可以适时采用话题讨论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

(二)引出课堂话题,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

教师在课堂上引出话题,不仅可以让课堂充满活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笔者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海伦·凯勒》的阅读课堂教学为例进行阐述,以下是部分教学内容的课堂实录。

师:从刚才学习的关于海伦学习盲文单词和学说话这两件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那么对于这两件事,同学们有什么看法呢?

生1:学习盲文单词,让她认识了这个世界。

生2:这两件事比较典型,是她走出黑暗世界时遇到的两个最大的困难,所以要重点描写。

师:作者在描写这两件事时有先后顺序,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生3:这两件事在时间上有先后,说明这两件事是有层次关系的。

生4:因为学说话比学盲文更难,一般需要先学会盲文,才能学会说话。

师:对于一个不能听、不能看、不能说的孩子来说,世界是死寂的。你们觉得在海伦学习“水”的过程中,“水”在她看来像什么?

生5:像一束光,是她生活的希望。

生6:这是她重生的开始,是知识给了她新生。

师:学习的难度是在不断增加的,而且海伦还要挑战更难的事情,这进一步揭示了她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对事情的描写有层次、有递进关系,这是作者在材料编排上的高明之处。请大家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想一想,课文的最后一段内容和我们之前探讨的人物品质没有太大关系,那么作者可以不写这一段吗?

生7:不可以。因为这一段写了海伦长大以后的经历,只有写了这一段内容,时间线才是完整的。

生8:海伦不仅仅是一位战士,还是一位天使,她想用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感染别人。因为她感受到了爱,所以想把爱传递下去。这一段内容可以让文章的意义变得更加深刻。

师:是的,这样写能让海伦的形象更丰满,我们对海伦的了解才更全面。

学生通过对上述话题的讨论,能够了解作者在内容的编排及人物形象的表现上所采用的方法,同时也能学习写作的方法。

此外,教师也可以在部编版的教材中选择课堂话题,如对于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可以引出“课文在教材改版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话题;对于五年级下册《手指》一课,可以引出“课文表面上是在写手指,其实描写的是人,我们可以从哪些部分感受到这一点?”的话题。可见,话题对有序开展课堂教学、挖掘文本的内涵具有重要作用。话题需要根据课堂的内容、学生的特点等进行设置和选择。引出话题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问题,与其他同学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

(三)课后“话题本”将阅读学习延伸至生活

笔者对阅读教学进行过以下尝试:如在学生读完《格列佛游记》后,要求他们谈谈在这本书中自己最喜欢谁,最讨厌谁,原因是什么;在学生学完苏教版教材中的寓言故事后,向学生提出了“在童话和寓言中,坏人大都是由狐狸和狼扮演的,你认为这是一种偏见吗?”的问题;在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时,笔者让学生思考“用三天时间足以领略整个世界吗,你认为多久才可以?”的问题;在学生学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郑和远航》后,让学生看图思考“来码头迎接的人都有哪些?他们对远航这件事抱有什么看法?”的问题。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对这些问题给出的答案多种多样,其中不乏新颖的想法。

阅读学习不应只在课堂上进行,还要延伸至生活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阅读学习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探索出了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话题本”的学习方法。比如学生在阅读了《小小思想家》后,要能结合自身已有经验,对书中的思辨性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且能根据书中的某些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记录在自己的“话题本”上(如图1所示)。“话题本”中的话题可以从学生所学的课文、实际发生的某些事情中提炼出来,只要是有探讨价值的话题,都可以记录在“话题本”上。笔者还以学生讨论热度较高的部分话题为主要内容,制作了班级的“话题墙”,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在“话题墙”上。

多数学生通过这种阅读学习方法,能够逐渐培养思辨意识,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对相关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根据自身经验或生活实际进行自主探究。

三、话题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反思

笔者采用的有关话题的教学方式只实施了一个学期,尽管有所收获,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一是目前这种教学方式更适用于篇章阅读教学。对于一本书的阅读教学,话题设置的难度较大,需要建立在学生更充分的阅读和教师更深入的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并且一本书的内容及其涵盖的要点较多,笔者目前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二是各个话题的内容不能兼顾所有学生。如有的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或者一定的阅读能力,导致笔者围绕话题开展的教学效果不够显著。上述问题都需要笔者不断地进行改进。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以问题为导向,以对话为取向,以思辨意识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目标有效地融入阅读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潘时恒.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读与写(上,下旬),2017(36):252-253.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 吴忠豪.培养学生读书写批注的习惯[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8(11):4-6.

猜你喜欢
话题阅读小学语文
话题与主语研究
再论汉语话题与主语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