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2022-07-03 12:43叶胜琴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13期
关键词:溶栓治疗神经功能缺损阿替普酶

叶胜琴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加入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方法:以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A组及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治疗,A组采取综合护理,B组采取一般性护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瞳孔肌力改善优于A组;A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B组(P<0.05),A组及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及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时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13--02

脑梗死临床也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大脑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导致大脑局部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坏死等情况,并诱发一系列的神经功能异常。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偏瘫、失语、头痛、呕吐以及意识障碍等,如果不及时开展相应的治疗可引发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脑水肿以及颅内压上升等并发症,进一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对于该种疾病,临床较常采取溶栓治疗的模式,阿替普酶是常用溶栓药物,其可与纤维蛋白结合,激活纤溶酶原,促使其转化为纤溶酶,从而溶解栓子。良好护理干预是提升治疗的基础,本次笔者重点分析脑梗死患者接受溶栓治疗时的护理要点。

1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来源

选取的研究样本为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据模式分为A组及B组,其中A组具有患者33例,B组具有患者47例。A组33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9/14,年龄48-78(61.2±12.3)岁,B组47例患者中男女比为28/21,年龄49-78(62.1±13.2)岁,以上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经过对比分析后P>0.05,提示结果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方案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样本入组标准:疾病诊断符合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2];急性脑梗死发生时间短于6h,高血压处于压Ⅰ~Ⅱ级。样本剔除标准:既往颅内出血患者;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合并颅内肿瘤患者;癫痫发作患者;2d内接受抗凝药物或者肝素等药物治疗患者;溶栓禁忌患者。

1.2方法

兩组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抗感染以及神经保护等药基础治。患者的溶栓药物均为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时,从血栓近心端推注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注册证号:S20110051)2mL,注意推注此时不能超过4次。对于血管不通的患者,可采取拽动微导丝、微导管等方式进行溶栓,溶栓治疗结束之后对责任血管进行造影,进一步明确血管的再通情况。静脉溶栓时使用阿替普酶的总剂量为0.9mg/kg,先静脉推注总剂量的1/10和10mL生理盐水,剩余的剂量加入100mL生理盐水在6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

B组为常规的护理干预,主要为用药护理等。A组为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在溶栓前协助患者做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并与患者家属加强交流,了解患者更多信息;建立静脉通道。溶栓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是否发烧、皮疹、牙龈出血倾向等,如果患者出现血压突然上升并且恶心呕吐是,需要停止治疗并进行头颅检查。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专人看守,确保静脉通畅,直到用完药为止。溶栓结束之后,患者的身体还处于低凝状态,有出血风险,因此需要患者绝对卧床,避免误伤。最后还需要做好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溶栓后6h内禁止动脉穿刺术,减少出血风险。24h内还需要注意是否有牙龈出血、实质性脏器出血等情况,24h后还需要复查头颅CT、血常规以及凝血功能。最后需要重视心理护理,因疾病影响,患者有濒临死亡的感觉,心理压力比较大。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以及家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其解决心理疑问,缓解其负面情绪。在护理期间动作轻柔,语气温和,从细节中给予患者关心,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多给予鼓励和陪伴,减少患者孤独感[3]。

1.3观察项目

1.3.1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的意识以及瞳孔肌力情况。

1.3.2生活质量

采取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从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上下楼梯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4]。

1.3.3并发症

记录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脑出血以及肺部感染等。

1.4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20.0,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对应使用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数据对比分析后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

A组33例患者中,经过干预后还存在意识障碍患者1例,几率为3.0%;B组47例患者中,经过干预后意识障碍患者9例,几率为19.1%,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881,P=0.025);A组的瞳孔肌力优于B组。

2.2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经过不同的治疗后,A组患者3d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B组,具体结果见表1。

2.3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A组33例患者中,肺部出血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1%;B组47例患者中,泌尿系统感染2例,脑出血患者1例,肺部出血患者2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08 P=0.015)。

3讨论

脑梗死的根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之后会引起局部脑动脉狭窄,斑块破裂之后会引起血小板大量聚集,形成血栓,血栓会阻塞局部动脉,进一步造成脑梗死。影像学检查之下可见脑梗死患者的梗死区域存在多处的缺血半暗带,而恢复该处血液供应是临床治疗的要点[5]。目前,临床对于脑梗死的治疗是遵从重建缺血区域循环、恢复闭塞血管再灌注的原则,尽可能的减轻患者脑组织的缺损、逆转受损的神经细胞,从而达到降低患者病死率,减轻残疾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6]。随着医疗技术发展,脑梗死接入治疗以及早期的溶栓治疗成为比较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但是由于介入治疗对于医疗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在一些基层医院无法广泛开展使用,因此早期的溶栓治疗成为更多医师的选择。阿替普酶是一种新型的溶栓药物,为一种特殊的纤维单位溶解剂,脑梗死患者使用该种药物治疗后,其能够通过特有的赖氨酸残疾选择性地与脑血管内血栓表明的纤维蛋白结合,激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从而发挥良好的溶栓以及再灌注作用[7]。并且该种药物具有比较强的选择性,可减少神经元细胞坏死,保护神经系统,并发症少,因此临床应用较为广泛。阿替普酶溶栓方式可包含静脉和动脉溶栓,静脉溶栓在临床中应用较多,其具有操作简单、可局部疏通血栓等优点,但多数药物无法达到靶点位置,使得临床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局部动脉溶栓可以将药物直接注入到血栓部位,对于药物剂量控制更为有效,其可根据造影情况及时调整导管,使得微导管位于血栓中或者血栓的近端,使得栓子能够充分溶解,并且血管再通之后立即停止药物可明显降低药物的用量,对于减少再出血具有积极意义[8]。无论何种溶栓模式,均需要匹配好的护理干预,在本次的研究中,我们给予A组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分别在溶栓治疗前、时、后给予了针对性的护理,还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展预见性护理,目的是预防后续不良事件发生;此外,为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还重点开展心理疏导,经过以上的综合性护理干预之后,A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轻于B组;A组生活质量优于B组;A组及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及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过程中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溶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结果于前人报道基本一致[9]。以上结果均一致说明了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脑梗死时加入综合性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脑梗死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危重症,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为主,且男性发病率会稍微高于女性,相关的研究显示[10,11],该疾病前期症状不明显,通常于休息或者睡觉时突然发生,病情数小时内便可达到高峰,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于该疾病需要尽早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目前对于脑梗死患者较多采取介入以及溶栓治疗,因介入治疗要求比较高,因此临床溶栓治疗更加广泛。阿替普酶是常用的溶栓治疗药物,其包括动脉溶栓以及静脉溶栓,以往由于静脉溶栓操作较为简单,因此较多临床医师选择静脉溶栓的治疗模式。但是无论何种的溶栓模式均要求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干预,从而提升溶栓治疗的效果。综合护理是一种经典护理模式,其要求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服务[12],通过多方面护理提升护理质量,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总之,经过本次的研究分析笔者认为: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时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韩永莉,夏盈峰,李敏,等.不同剂量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1):19-24.

罗岗,黄祎诺,莫大鹏,等.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与静脉溶栓的对照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9,14(4):309-316.

徐婉媚 , 張文华 , 梁少娟 , 等 .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 活质量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 [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2018, 24(13):1960-1963.

张立红,彭道勇,张策,等. 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20(9):962-965.

LUITSE MJ,VAN SEETERS T,HORSCH AD,et al.Admission hyperglycaemia and cerebral perfusion deficits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 [J].Cerebrovasc Dis,2013,35(2):163-167.

闫丙川.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脑梗 患者疗效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8): 859-865.

鲁文先,苏毅鹏,陈金波.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的疗效及出血性转化影响因素分析[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25(1):29-33.

邹蓉,刘朝霞,曲晓宁,等.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对比[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8):47-50.

徐菊花 .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综合护 理模式及干预效果分析[J].保健文汇践,2021(4):172-173.

甄兴燕 , 刘敏 . 护理干预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 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J]. 国际护理学杂志 , 2019, 38(11):1703- 1706.

郭春玲 , 刘继霞 , 段岭焕 .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 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2015, 000(034):4164-4165,4166.

刘丽玉 , 胡晓晴 . 综合护理模式用于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J]. 药品评价 ,2019,16 (23):57-58.

猜你喜欢
溶栓治疗神经功能缺损阿替普酶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血栓通粉针剂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rt—PA与尿激酶在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继发颅内出血的溶栓治疗
D—二聚体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研究
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观察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