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07-05 06:59王艳茹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艾灸有效率量表

王艳茹

(漳州市中医院,漳州,363000)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75%~95%的脑卒中患者存在睡眠障碍问题。睡眠障碍作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或易醒[1],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会加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不仅不利于机体神经功能的康复,甚至可能引发再次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同时也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仅影响了日常生活能力,延长了住院时间,也降低了生命质量,增加了经济负担[2]。目前,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多采用药物治疗,虽然药物治疗对其睡眠障碍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长期服用药物不仅容易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同时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不利于其疾病的康复,同时也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因此,人们开始寻求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中医疗法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脑卒中患者开始尝试采用中医进行治疗,而艾灸作为常用的中医疗法,既无针刺之痛,又无中药之苦,人们的接受程度更高。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艾灸对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采用临床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对艾灸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8.3±2.5)岁,平均病程(4.6±1.1)个月。观察组中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2±2.7)岁,平均病程(4.1±1.3)个月。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经CT或MRI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2)自诉存在睡眠障碍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总分≥7的患者;3)神志清醒,病情稳定的患者;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5)在研究前2个月未使用镇静或安眠药物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1)合并神经或精神疾病的患者;2)病情不稳定的患者;3)严重言语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4)合并抑郁或焦虑症的患者;5)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的患者;6)不配合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调脂、抗凝等脑卒中常规治疗[3]。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取患者神门、足三里、百会穴3个穴位,将艾灸盒置于穴位上方并固定好,各取1根艾条,艾灸20 min/次[4]。1次/d,每周治疗5 d,休息2 d,疗程为4周。

1.5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PSQI量表为评估工具[5],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变化。PSQI量表总分为21分,总共包含7个维度,合计18个项目。每个维度按照0~3分计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睡眠障碍症状越严重。2)比较2组患者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6]评分。该量表包含8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4个等级。所得分数小于4分表示为无睡眠障碍,6分为可疑失眠,大于6分表示为失眠。3)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a.有效:患者夜间睡眠深沉,早上醒后精神饱满,且患者入眠时间少于0.5 h,夜间睡眠时长大于7 h;b.有效:患者夜间醒来次数≤2次,患者入睡时间长于0.5 h,夜间睡眠时长5 h左右,早上醒来后略有疲倦感;c.无效:治疗后,患者失眠障碍基本没有改善,甚至有恶化倾向。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和疗程结束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下降,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SQI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AIS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A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AIS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IS量表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例(%)]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和人口老龄化,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组织预测,到2030年脑卒中很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疾病[7]。有资料显示,高达90%的脑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睡眠障碍[8]。因此,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越来越受到重视。

脑卒中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与脑卒中类型的不同有关。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与发生病变的部位有关。研究显示,病变部位发生在基底节区、脑干、丘脑、大脑半球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10]。3)与患者的情绪有关。由于脑卒中患者由于容易出现感觉障碍、失语、偏瘫等躯体不适等症状,因此较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的负性情绪,从而导致其出现睡眠障碍。4)与环境有关。患者的住院或居住环境较差,如温湿度过高或过低、环境嘈杂等原因,导致其出现睡眠障碍。5)与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有关。由于脑卒中造成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从而破坏了正常的睡眠-觉醒机制,打乱了睡眠结构,从而产生睡眠障碍。有研究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其发生睡眠障碍的可能性越大[11]。

脑卒中在中医学上又称为“中风”“偏风”或“偏枯”等。最早对中风一词的记载可追溯到《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发为偏枯。”此文认为脑卒中的外因即为风邪侵体,导致人体营卫衰弱、阴阳失调,正气虚衰、气血不通[12]。睡眠障碍在中医学上属于“不寐”的范畴。《外台秘要·病后不得眠方》中记载:“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荣卫未和……故不得眠。”指出五脏受损,劳倦内伤,营卫运营失调,从而导致脑卒中后失眠[13]。

艾灸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14]。除此之外,艾草芳香具有一定镇静安神的功效,不仅有利于炎性物质的吸收,也能有效地改善肢体疼痛,帮助其恢复肢体功能。同时艾灸有别于针刺的疼痛,治疗方式较为温和,无痛苦,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而从现代医学研究分析,艾灸具有温热刺激的作用,因此能够舒张血管,提高血流量,改善血液微循环。同时艾灸在燃烧的过程中,其芳香挥发油成分所产生的药理作用是治疗失眠的关键因素。艾灸燃烧所产生的气味通过呼吸进入机体,能够起到醒脑安神的作用。而失眠主要是由于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平衡失调和中枢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而艾灸能够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这是治疗患者失眠的主要机制之一。也有研究显示,艾灸能够有效地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对神经递质的影响,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目前临床应用分析认为,艾灸治疗睡眠主要是通过温通补需、调节阴阳来达到功效的。

综上所述,取脑卒中患者神门、足三里、百会穴3个穴位进行艾灸,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以及失眠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说明艾灸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艾灸安全性高,且操作更简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艾灸有效率量表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艾灸保健知多少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婆婆迷上了艾灸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很有效率
千万“别”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