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07-05 06:59苏适琦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母乳早产儿母乳喂养

苏适琦

(厦门市思明区中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厦门,361003)

近年来,国内外早产儿发生率增加,与足月婴儿比较,早产儿停留于母体子宫内的时间较短,错失胎儿发育的关键阶段,易出现身体器官发育不全、免疫功能脆弱等,影响身体发育[1]。喂养与睡眠是婴儿早期最主要的两大活动内容,是生长发育和一切活动的基础,同时二者又是相辅相成。开展关于早产儿的医护培训,指导、鼓励早产儿父母学习基础护理,开展家属教育,对家属进行阶段评估,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势在必行[2]。如果喂养规律、得当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助于婴儿建立良好的安全感和睡眠习惯,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另一方面良好的睡眠有利于体内物质合成、修复和补充,可调节身体各系统功能,促进喂养吸收,使机体以良好状态维持生长发育。因此,喂养与睡眠是婴儿生长发育的有力保障。目前临床上,早产婴儿数量较多,早产儿和正常新生儿都有着同等的生理需求以及情感需求。但早产的新生儿往往都会被转送至重症监护室中接受营养补充以及静脉补液治疗等,因此早产儿无法第一时间得到父母的关爱以及护士的护理,这就导致早产儿出现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早产儿会以大哭以及躁动的形式将这些负性心理情绪表现出来[3]。这些负性心理会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睡眠质量,进而导致早产儿的正常发育受阻以及生长速度减缓等问题。睡眠是人的一种生理需要,尤其对于婴幼儿来说,良好的睡眠质量能促进其更好地生长发育。对早产儿而言充足的睡眠更是重要,若能提供充足的睡眠时间,能有效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早产儿的生命质量。所以针对早产儿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对于婴幼儿的正常健康发育和成长意义重大。针对居住在我社区范围的早产儿需要来我中心进行建档,定期监测身高、体质量和进行常规体格检查,故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接收过体检的6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喂养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追踪其睡眠情况和收集家属对孩子睡眠的满意度评定表,进而探究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睡眠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厦门市思明区中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体检的早产儿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喂养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胎龄(34.6±1.2)周。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胎龄(34.2±1.3)周。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早产儿标准的早产儿;2)无合并其他并发症,如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的早产儿;3)早产儿家属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严重并发症早产儿;2)家属中途退出的早产儿。

1.4 喂养方法 对照组接受人工喂养,给予其配方奶粉,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用量,但每日的喂养量不能超过20 mg/kg,如果达到了20 mg/kg且早产儿仍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则需要立即入院接受营养治疗;观察组的早产儿接受母乳喂养:早产儿母亲可在每日固定时间进行母乳喂养,每隔2~3 h喂养1次,每日的喂养量同样不能超过20 mg/kg。若为吸出到母乳瓶喂养,则母乳在冷藏状态下最多可保存3 d。

1.5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早产儿的睡眠质量。如早产儿接受喂养后表现出满足、满意等状态且能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入眠,睡眠中面部表情正常、平静,呼吸情况正常且睡眠的频率在3 h~4 h/次,睡眠情况为优;早产儿接受喂养后表现出未满足、未满意等状态,偶尔有哭闹不安,在喝奶后的15 min以后入睡或是需要在其家长的安抚下才能入眠,睡眠情况无异常且呼吸情况正常,睡眠情况为良;早产儿接受喂养后仍然保持哭闹难以入睡,睡眠情况为差[4]。早产儿的睡眠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2)通过婴儿睡眠满意度评定表对早产儿亲属的满意度进行评定,根据亲属所反映的情况可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早产儿睡眠质量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的睡眠质量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早产儿睡眠质量比较[例(%)]

2.2 2组早产儿亲属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早产儿亲属满意率比较[例(%)]

3 讨论

3.1 早产儿是指出生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由于孕龄不足,早产儿出生时候的体质量低下,导致其难以达到正常的发育标准,患病率高于足月儿,所以就需要对其进行更全面的喂养护理、营养支持及健康指导与评估,提高其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因此对早产儿采用科学合理的喂养方式非常重要。本研究显示,接受母乳喂养的观察组早产儿睡眠质量显著优于接受人工喂养的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母乳喂养的观察组早产儿其亲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母乳喂养的早产儿睡眠质量较好,出现的睡眠障碍比如哭闹、觉醒和入睡困难的概率较低,亲属对其睡眠的满意度较高,考虑其原因可能为:1)母乳所含的营养素齐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种免疫因子成分等,不仅可以满足早产新生儿的营养需求,更能提升其免疫力,使免疫系统进一步得到完善。母乳中含有多类型的生长因子、激素、消化酶、抗氧化酶等物质,可更好地保护早产儿的胃肠道,促进吸收,从而符合营养需求。避免出现由于摄入量不足而引起哭闹、无法入睡的情况[5]。2)母乳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较多,不仅有利于脑发育,还能促进睡眠节律的形成。同时母乳容易吸收,不容易引起蛋白过敏表现,比如湿疹引起的皮肤不适、烦躁,肠道过敏引起的肠胀气、肠痉挛。3)母乳喂养能加强亲子交流,使母亲与婴儿的关系更为密切,婴儿安全感足够,情绪体验佳,睡眠质量自然会提升。而人工喂养的早产儿,由于早产儿配方奶粉的研制工作以其特征作为基础,其含有较普通配方奶更高的蛋白质以及能量,可确保早产儿在喂养之后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但早产儿配方奶中添加的一些营养成分会造成增高渗透压的情况,会导致早产儿胃肠道黏膜受到损伤,而早产儿配方奶中含有的β-乳球蛋白,也容易引起过敏症状[6]。此外,配方奶和母乳比较,其中含有的天然免疫因子成分少,而婴儿缺乏免疫球蛋白的保护,易导致患病,而生病引起的不适使婴儿更容易哭闹、入睡困难或睡眠中反复醒来,进而影响早产儿的睡眠质量。指导家长根据《婴儿科学健身法》对早产儿进行全身按摩,如拉手坐起、俯卧抬头,翻、爬、滚、站、走等主动运动训练等。另外生命质量的下降也造成亲属对其睡眠的满意度下降。此外,配方奶容易引起早产儿牛奶蛋白过敏,使其可能出现皮肤湿疹、肠道过敏胀气等症状,进而出现烦躁、不适、觉醒等情况,也影响了其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实施促进了早产儿的智能发育。早产儿因为身体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在成长阶段出现智能障碍的风险较足月儿更高。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及早产儿存活率的不断提高,众多的并发症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小的负担[7]。恰当的护理方法可显著改善早产儿母亲的产后焦虑,提高其父母的护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其家庭的照护质量。大量研究证实,早产儿家长的依从性对其疾病治疗及干预效果起关键性作用。护理干预是否顺利实施与其家长的决定有着重要关系[6]。家长积极参与到细节护理的每个环节中可减轻早产儿的激惹状态,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延长其睡眠时间,家长的参与,尤其是抚触、母乳喂养可刺激早产儿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增加胃泌素的分泌,使其摄入足够的奶量,促进其体质量的增长。通过疏导家长的负面情绪可减少不良心理状态对早产儿的行为和智力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较大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对早产儿的体格发育及生命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8]。母乳喂养是婴儿首选的喂养方式,而有些早产儿因为住院等各种因素无法实现母乳喂养,导致其母亲较早放弃了母乳喂养。但因早产儿本身各系统先天发育欠佳,要实现体格及智能发育尽早追赶到足月儿水平的情况下,更应尽量选择母乳喂养,这不仅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可有力保障其良好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对于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完善神经系统的发育,实现生长发育的追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早产儿采用母乳喂养更有助于改善其睡眠状况,还可减少哭闹、入睡困难、睡眠中易醒等各种睡眠障碍情况,使亲属更加放心和满意,亲子关系更融洽,从而增加早产儿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进而提高其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更好地促进其生长发育,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母乳早产儿母乳喂养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半躺式母乳喂养法对产妇母乳喂养影响的meta分析
早产儿喂养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总结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母乳喂养进社区
纽约首设“母乳捐赠站”
我的月子经:从纯母乳喂养到体质
母乳也有标准吗?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