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减视野下少数民族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构建研究

2022-07-06 23:46刘启芳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1期
关键词:课程构建农村小学语文研究

刘启芳

摘要:我国致力于对小学教育进行改革,并注重对农村小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课程基础设备的方式来提升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农村小学教育在教学课程的设置方面区别于其他地区,在实际教学阶段忽略了语文教学,且在教学方法上也比较单一。本文在双减政策的视野下研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分析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了解目前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并给出其小学语文方式的转变路径。

关键词:双减视野;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构建;研究

引言: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稍显落后,且教育水平也无法与城市相比,在新教学理念的传播方面也相对缓慢。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还采取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且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其在语文学科方面的资源分配并不多,在教学设施短缺的情况下,教师无法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自身教导语文课程。且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忽视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只是要求学生承担较重的课后作业。在该种情况下,学生本身承受的学习压力比较大,且原本的积极学习特点被抹杀。

一、双减视野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当中,受到民族传统习俗的影响,其对语文学科的教育并不重视,很多居民并不是说汉语,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且学校在受到教学资源限制的情况下,并没有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教学基础设施。灌输的方式在课堂中仍然大有存在,教师扔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看待,学生所展现的知识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且不具备语文创新思维。教师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水平,通常会为学生布置更多的课后作业,而学生将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作业上,丧失娱乐的时间,小学生的活泼特点受到影响,学生自身对于语文课程的情感体验降低。

二、双减视野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其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形式,在多媒体设备的运作下为教师提供教学辅助。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下,教师能够通过教学课件的制作及演示来为学生展现更为生动且具体的教学画面,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这样老师做板书的时间就会被节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练习。但学校经济状况不允许,缺乏系统、完善的教学设备设施,但其可以向上级政府或者是教育部门申请审批部分财政资金,帮助自身落实教学设施的建设工作。在政府将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能够加快信息化建设,在平时的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特别是在教授语文知识时。学校要求语文教师学会并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并能够从网络教学平台当中获取对应的教学课件,从而将自身所需要教导的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基于信息技术,营造高效小学语文课堂氛围,学生能够接受公平的语文教育。在学校的语文教育发生变革的情况下,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且新颖的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能够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教师也更加关心学生的感受,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仅仅是掌握该如何教导语文知识,也需要学习信息技术的使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增加使用信息技术的次数,并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了解自身在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虚心向教师请教,并积极做教学调研。在掌握信息技术的情况下,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自身的课堂趣味性,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其能够在课堂学习中集中注意力,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

三、双减视野下,加强提问教学,帮助学生整体感知

众所周知,让学生阅读课文是加深课文与学生之间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当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后,自然对其中的内容大致了解了。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文字、语言,进而感受文化形象,体验文化价值。

例如,在进行《赵州桥》疑问教学时,这篇文章歌颂了我国古代勞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文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教师们可以组织学生多次阅读课文。第一次阅读:通读、要求学生自己通读全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心中的赵州桥是什么样子的?”“文中哪些话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第二次阅读:带着问题阅读、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第三次阅读:分段理解阅读,这一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段阅读课文,例如阅读到描写赵州桥悠久历史的自然段时,提问学生“通过这一段的阅读,你们知道了什么,这一段应该以什么样的感情来阅读”

除此之外,在教学《盘古开天辟地》一文时,文章是一种神话体裁,歌颂了盘古的奉献精神。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课堂中,当学生了解了故事内容后,教师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联想,要求学生自己绘制自己想象中的盘古的变化,例如“奔流不息的江河”、“飘动的云”等,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盘古身上还出现了什么变化”,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和表达。

四、双减视野下,合理把握整组教材主题,统筹安排教学计划

“中华传统文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主题。在这个单元中,课文体裁是非常丰富的,内容也极为有趣。在学习这一单元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多方位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爱国精神便可以得到大大的增强。语文老师在开展单元教学之前,可以统筹安排教学计划。

例如,在单元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将《盘古》、《孔子》和《赵州桥》这三篇文章作为重要的讲授文章,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讲授,比如说,语文老师在向学生讲授《孔子》这篇文章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孔子这个人,让学生了解到孔子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语文老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可见,使学生产生对孔子的敬仰之情,这样一来,便能够为该课文的教学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之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通过朗读获得对文章内容的初步认知。在学生掌握好文章的大致意思后,老师便可以提及文章中重要的段落,比如说,可以让学生找出令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句子,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一句子的感受。学生在回答完这些问题后,自身的口语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而且,这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传统文化。另外,语文老师在向学生讲授《盘古》、《赵州桥》等精读文章时,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展开文章的讲授,至于那些略读的文章,老师便可以仅仅让学生去搜集一些文章相关的资料。

结束语:在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是一大难题。但新课改要求学校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面对客观因素限制和教育新要求的情况下,教师需要考虑该如何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学会利用各种技术,对本身的教学不足进行扭转,将学生学习热情激发,教师本身授课观念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与优化,处于公平的语文学习环境。总体来讲,对农村小学进行语文教育的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内容,转变语文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多种学科的教育教学技能,能够实现对语文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共享,从而提升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提高农村学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秋娴.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及其提升研究——基于连南瑶族自治县的数据分析[J].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18.

[2]邓红娟.新课程背景下大语文教育观对民族地区构建汉语文教学模式的启发[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10):16-17.

[3]乌鲁木齐地区民语系中小学双语教学体系研究[Z].2008.

[4]李汇,张国兴.信息技术条件下藏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研究[J].读写算,2019(15):24.

猜你喜欢
课程构建农村小学语文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
关注校本,有效教学
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标准体系》课程的构建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探究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探析
浅析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