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预习单设计探索

2022-07-06 05:25方锐升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6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

方锐升

摘要: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教育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已经成为新的教育探索方向。在深度学习的视域下,教学工作以学生为教学的主导,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实践中,我尝试通过预习单这“脚手架”来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基于此本文试结合深度学习的特点,谈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预习单设计。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预习单

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发表于1976年《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一文,首次提出并阐述了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这两个相对概念。里面是这样区分的,在阅读一篇文章后,把文章看成零散的信息单元,猜测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努力记住相关信息,即“浅层学习”;把文章视为包含意义结构的东西,因此会搜集文章主要关注的问题、思考文章的含义以及对自己的意义,即“深度学习”。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基本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深度学习”主要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通过积极地探究实践,深刻地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并运用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无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可见,预习单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根据深度学习理论,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在小学语文预习单的设计上,主要从以下三个板块进行尝试:一是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二是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三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学科本位,指向自学习惯养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的编排上,板块是一样的,只是内容掌握程度不同,共有五个板块,分别是:(一)识字与写字、(二)阅读、(三)写话、(四)口语交际、(五)综合性学习。

在设计预习单时,考虑了学科本位,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通过让学生在完成预习单的同时,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与步骤,从而达到久练成习惯,习惯成能力的效果。在研读五个板块内容的基础上,在这一部分,尝试这样设计问题。第一题:“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此题结合了小学语文“听说读写”中的“读”以及“识字”等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朗读等习惯;第二题:“2、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及好词勾画出来进行摘抄识记,查工具书解释不理解的词语。”。该题结合了小学语文学习中“积累”内容,也为后面的“写话”环节作准备。学生只有积累一定的好词好句,才能够在写作时有可以用的材料;第三题:“3、思考课后的题目,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将想法批注在书上。”。这个题目结合了“深度学习”中提到的“挑战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训练;第四题:“4、请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这道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走出文本,搜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或对比或补充。这个过程就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知识探索过程。

预习单第一部分涵盖基础知识内容以及对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递增的难度中养成阅读的习惯,经过有效的引导,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依照这样的流程实现高质量的学习。这样的预习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一个引导。学生按照预习单的指引进行科学的自学活动,有效地落實预习单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逐渐地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教师在这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关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营造情境,指向深度学习发生

“深度学习”主要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通过积极地探究实践,深刻地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并运用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预习单第二部分的设计上,结合部编版单元语文要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情境营造,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当然,学生在上课前,是不可能较好地完成这一道题。这道题需要在老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及要点指导之后,学生才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但也正是这一前一后的对比,让学生看到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能力“位移”。

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太阳》一课,参照单元中的语文要素“一、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二、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这一道题可以这样设计:你如何向一位盲人介绍一个苹果?

当然,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是无法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的。他们可能运用自己原来的语言习惯进行介绍。学习了这一课后,学生基本上能够运用一种或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苹果。对一种或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力“位移”。

(三)打破壁垒,指向阅读能力提升

这里的壁垒指的是课本与课外阅读。学生在预习时,如果注意力只放在一篇课文上,那么他的知识就无法织成网状结构。在“深度学习”理论中也提到,“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通过积极地探究实践,深刻地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并运用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对文章字词句段篇读懂之后,是需要读到字里行间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的。此时,就需要学生在某个主题相关的知识上有一定量的积累。

在这里,我想引用《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一书中提到的“多点结构层次”及“关联结构层次”。这是一种高阶思维,即学生能够围绕一个点进行联想拓展。这里对学生在“这个点”的理解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在“这个点”上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因此,在预习单的第三部分,将会设计这样一道题:学习完课文,你会对哪些方面内容的书感兴趣,你有没有类似的书籍推荐。以此来打通课本与课外阅读的壁垒,拓宽学生的视野。

从课文走向阅读,从课文走向语文,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语文课本,而是用好语文课本,让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课本的知识,设定的任务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把语文的知识进行了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想要让深度学习在语文课堂发生,预习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在进行预习的过程中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索,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教师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优化预习单的设计,辅助教学课堂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发展,这对于后期的学习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鄢亮 曾宏 王毓舜.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温江经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版,2020.

[2]刘月霞 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小学语文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