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研究

2022-07-07 02:50王丽艳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核心素养

王丽艳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成为了教育界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思考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理论依据,优化整本书阅读策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整本书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进行多元对话的过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言发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拓展学生生命体验,影响深远。文章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理论视角,针对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实施策略进行探索研究,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助推之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阅读策略

自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一文件起,“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便进入了教育界同仁们的视野,并随即成为热点话题。所谓核心素養,简言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及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其中总结了构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如何准确、合理地把握且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和潜心探讨的重要课题。基于有效策略的阅读教学,已成为锤炼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推动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升的有力手段。

自2019年秋季起,部编版语文教材融入了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以及多方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全新理念。从名家主张到新课改理念,从课程设置到新教材编写,整本书阅读已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成为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共识。

一、整本书阅读的概念解读

整本书是指主题明晰、内容紧凑、结构完备、没有删节或缩略的单本书或多本相互关联的书。常有教师将整本书阅读看作简单的课外阅读,认为只要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书,规定具体的阅读时间,最后收回一份读后感,就算完成了整本书阅读指导,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要养成阅读能力,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1]。”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中不难看出课外阅读的重要,但没有教师指导的“课外阅读”只能算是消遣性阅读[2]。而我们所说的整本书阅读指的是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在教师的辅助导引下,对整本书进行自主阅读、深入理解、交流品评和赏析表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阅读活动的引领者与指导者。对于普通小学生来说,阅读整本书是有一定难度的事情,它更需要教师对整个过程予以精心设计,并通过任务驱动、对话推进等多样化的形式引导学生顺利有效地达成阅读目标。

二、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体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广泛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3]。”因此,教师要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海量的阅读实践、开放的语文课堂、多元的阅读评价,摒弃原有驾轻就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促进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变革,点燃广大小学生内心对语文的求知兴趣,培养起终身阅读习惯和素养。实现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

(一)促进语言发展

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精选的、切合学情的语言材料在丰富学生生活体验的同时也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路径。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遇到自己喜欢的语言或表达形式便会不自觉地重复使用[4]。如果近期对某位作家的作品兴趣正浓,学生的日记或习作中一定会出现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往往是潜意识的。可以说,文学作品对学生语言发展有着春风化雨般的影响。

(二)提升思维品质

在引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单” “问题串” “概念图”等多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学生阅读过《老人与海》后,可布置探寻老人与大马林鱼、狮子等多组概念间的关联的任务,并通过绘制概念图的方式呈现探究结果[5]。这一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深度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进而形成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

(三)拓展生命体验

整本书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受到文化气息的熏染。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发展语言、提升思维、拓宽视野,也能够在品读赏析中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从而在体会、分享语言承载的美与语言本身的美的同时,提高审美水平,人生阅历在不断拓展,生命体验也将愈加丰满[6]。

三、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方略

在推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兴趣、方法、展示三个制约性问题,坚持丰富活动增兴趣、创新路径探方法、突出特色建平台,通过长期开展以书为友、读享快乐——“寻找最爱读书的你”系列活动,评选读书达人、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使学生、家长、教师从原来的课外阅读、被动阅读、单一阅读,转变到课内阅读、爱上阅读、海量阅读,多角度、全方位地融入到阅读中,从而深刻感知感悟到阅读给生活、学习带来的无限魅力。

(一)精心选书激兴趣

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时候,首先要立足学情,帮助学生选择适合其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的书籍。如:为低年级的学生推荐一些生动有趣,图画饱满且道理浅显的《大脚丫跳芭蕾》《阁楼上的光》等绘本。而对于已经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就可以推荐一些既能满足学生好奇心,又能拓宽知识视野的《昆虫记》《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等书籍。

教师在选择整本书时,一是结合教科书的内容。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快乐读书吧”就向学生推荐了与本单元有联系的小说《童年》。二是联系课文内容进行延伸阅读。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的“走近鲁迅”单元时,可以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等名著,这些是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有联系的文学作品,属于内容的延伸阅读。三是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通过“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 向学生推荐《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彼得·潘》等人物描写类作品,这属于表达方式的延伸阅读。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名著节选来引出整本书,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将相和》一文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六年级上册的选文《少年闰土》则出自鲁迅的《故乡》等。当教师在教学中遇到这样的经典篇章时可以推荐相应的书目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展开自主阅读,还可以定期开展一定的交流反馈活动,让学生自由享受读书乐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将作品中提炼出的信息运用到生活之中。

(二)过程指导成习惯

对于不以娱乐消遣为目的,不以学生浅表性认知为归宿的整本书阅读来说,阅读数量固然重要,但经由自主阅读、对话理解、个性表达、感悟延伸的研读路径更为重要。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方法,还要根据书目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巧妙指导。

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阅读形式的选择也应是多元化的。例如,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新课标阅读的书目《爱的教育》是一部富有教育性且温暖有爱的儿童读物。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描写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的生活,每篇日記内容相对独立。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章引领全班学生一起阅读交流。比如《病中的老师》一文讲述了教师在生病时仍然惦念着班里的学生,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非常接近。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将自己的感受以批注的方式记录下来,阅读之后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交流,进而将批注的方法推进到其它篇章乃至整本书的阅读中。

在阅读《中国成语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略读的方式,快速提炼文本中的信息,使学生能将成语与小故事一一对应,并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复述,明白其中的道理。不同的阅读方式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不同,精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度感受文本内涵、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而略读的方式则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拓宽视野。除此之外,速读、跳读等方式也应该让学生略有掌握。总之,多样化的阅读方式需要根据文本内容及阅读目标进行适当选择,而最终的指向都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

(三)媒介引领得方法

与单篇文章的阅读相比,整本书不仅篇幅长,而且内容更丰富,情节更繁杂,学生阅读时消耗的时间和付出的精力也会更多。此时,好的媒介成为了学生习得阅读方法的有效助推器。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草房子》时,可以让学生将主人公“桑桑”与主要人物“纸月”“秃鹤”“杜小康”之间发生的故事情节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作以梳理,并绘制思维导图,这样即使学生中间有一段时间没有阅读,再次阅读时借助思维导图也会很快回顾起前面的内容,进而将阅读继续进行下去。

另外,整本书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此时借助导读单就可以引导学生将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分析梳理,从而渗透阅读方法,引发深度思考。导读单既可以是针对整本书的,也可是针对各个章节的。如:在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时,单纯的自主阅读会让学生的感知仅仅停留在人物的语言及情节的延展上。科学的使用导读单会将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引向纵深。如:在学生阅读最后一章《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前,在导读单中设计这样两个小问题:文中反复写“爸爸的花儿”有什么特殊的含义?题目中“爸爸的花落了”和“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考进行深度阅读,再结合作者林海音的人生经历展开联想,对作品的认知将不再是浅表性的了。巧妙精心的导读单设计能够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使阅读成为学生依照预设的路径探幽访胜的过程。

(四)多样展示助成长

整本书阅读是让学生完整体会作者创作内涵,传递情感的有效方式[7]。每个人对阅读的理解是不同的,这时如果局限于自己的阅读世界,就看不到外面的精彩天地,学生的思维会因此受到限制和束缚。适当的阅读成果展示可以进一步深化整本书阅读,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获得成功的阅读体验。以曹文轩的作品《草房子》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多彩的读后展示活动,可以进行心得分享,可以制作手抄报、情节图、读后感、人物谱、人物名片等,还可以根据这部儿童小说中的几个适合剧本表演的经典场景,如:“秃鹤会操” “杜小康养鸭”等,组织学生进行改编表演,以此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此外,还可以根据相关内容组织知识竞赛,帮助学生再现经典场景,复活人物形象,再获阅读愉悦。

综上所述,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积累素材,更重要的是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其中,阅读的推进有赖于教师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领,由单篇文章阅读,群文阅读,再到整本书阅读“三管齐下”,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是站在学生角度认真做出的思考,都是秉持着激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语文能力的态度,通过阅读方式的不断革新,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最终一定能调动起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生成。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国文科目之目的[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112.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7.

[4]李怀源.由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谈小学整本书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9(4).

[5]刘祥.中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252.

[6]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3.

[7]谢欣.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及实施策略[J].读天下,2018(17).

见习编辑/张婷婷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核心素养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