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实践

2022-07-07 14:43王子骞
艺术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交互公共课美育

王子骞

摘要:美育的摄影教学体系目前发展并不健全,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完善。综合线上及线下教学的优点,针对摄影公共课程存在的问题完善教学模式,设计出一套具有便捷性的线下教学辅助系统,不仅对摄影公共课的开展起到推进作用,解决了公共课程存在的无法避免的问题,同时创新性的上课方式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美育工作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完善摄影公共课程教学体系,以国家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美育 摄影 公共课 交互 软件

2022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高等教育阶段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美育已经进入了实质性、深层次阶段。针对高校美育课程,本文以非专业摄影课程——《摄影美学基础》为例展开研究,探讨现阶段美育课程开展的不足,并针对美育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改善手段。

一、非专业摄影课程的教学价值

(一)非专业摄影课程是什么

非专业摄影课程是在非艺术专业院校开展的,以熟悉摄影理论基础和摄影拍摄技巧为主的,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目的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课程的教学重点要与专业摄影课程区分开,建立新的美育摄影教学体系及课程考核标准,创新教学模式,从实践出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摄影课程开展于美育的必要性

探讨摄影对于美育的必要性,要结合美育与摄影的意义横向对比。关于美育方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

由此看来,美育的根本是加强学生对美的理解;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培养;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美育课程内容,也是学生进行自我观点正能量輸出的理论支撑。

在摄影领域,如今进入全媒体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从电脑和电视逐渐转向手机端,因此“碎片化”“读图时代”“及时效率”等词汇频繁地出现在新媒体创作的研究中,摄影艺术的应用恰恰符合了人们现在对于信息传播的需求。且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为传统摄影注入了新鲜血液,视频、3D建模、游戏摄影、无人机和全息影像等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出现,拓展了摄影艺术的用途。在摄影的内容方面,摄影的传播、教育、纪实、审美和经济为摄影的五大功能,这五大功能对应了摄影信息传播速度及广度的高效、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摄影信息的真实性原则、摄影对于视觉审美和精神审美的培养,以及理论应用于实践带来的效益。

综上所述,摄影不论是顺应当下时代信息的呈现还是自身教育的意义都与美育的主旨高度吻合,因此摄影教育的开展于美育是必然条件,也是必要的。

(三)摄影为学生启蒙培养应用型人才

美育的目的是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导向,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加深学生的民族情感。但美育并不仅仅是思想上的教育,也是职业技能上的教育。以摄影课程为例,摄影艺术在当下社会的就业前景单一,职业摄影师门槛偏高,并不适用于非摄影专业的学生培养计划,但美育摄影可以作为学生踏入未来科技新领域的敲门砖,对未来职业起到启蒙的作用。

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经历了三个阶段:2G时代的书籍和电视、3G时代的电脑和4G时代的手机,如今迎来5G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载体势必再次更新,进入全新的元宇宙时代。目前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元宇宙时代体现的利好便是VR虚拟交互领域,720全景摄影是当下VR虚拟现实场景制作的几大主要手段之一,它是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与新科技之间的纽带。将摄影作为元宇宙这一全新领域的启蒙学科,可以让学生对于美育摄影有更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进而启发学生去探索元宇宙中涉及到的其它学科领域,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公共摄影课程所面临的问题

摄影术诞生于1839年,在西方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岁月,于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而我国将摄影作为高校课程开展普及则是2000年左右,近20年来高校摄影课程多是针对摄影专业学生开展,作为公共必修课的教学经验还不够成熟。因此美育摄影课程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有待完善。

(一)受限传统思维影响

摄影作为公共课在地位和教学内容上都受到了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教学地位上,摄影课程在我国高校起步较晚,美育也是近些年才得到重视并发展到实质性深层次阶段,一些非艺术类综合院校依然将摄影艺术课程边缘化。在学分制的教学培养方案中,摄影作为一门公共课,远没有专业课重要,多数学校及学生是为了学分而学习,重视度不足,导致教师教学热情不高,学生学习态度消极。

在教学内容上,科技飞速发展时代下,摄影的表现形式与硬件设备更新换代快,教师教学热情不足会导致教学内容的更新滞后甚至不更新,严重影响了公共课程内容的质量,进而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下降的连锁反应。且美育作为公共必修课的教学时间尚短,于摄影而言还没有系统的教育体系,多数教师是基于专业摄影课程进行的公共课程修改,教学内容陈旧老套,只对一些摄影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性问题进行赘述,课堂赏析的摄影作品脱节现代摄影艺术,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理论脱离实践

现阶段各高校的摄影公共课程教材单一,且学时与专业课相比较稍显不足,这为公共课程的开展带来进度上的滞后、内容上的不足和效果上的折扣。

1.课堂内容不丰富

因为公共课课时比专业课课时少,所以教学内容会在专业摄影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删减,存在知识点讲解不详细,留给学生对重要知识点消化理解的时间大大减少。导致课堂内容不丰富,枯燥乏味难理解的现象。

2.缺少实践及作品展示環节

公共课课时少人数多,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外出写生是不现实的事情,所以多数教师会选择保证课程理论内容的完整性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但艺术课程的实践环节恰恰不可缺少,学生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印证,不能熟练的将摄影技巧应用出来,那么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且实践拍摄后,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分析,帮助学生找到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这也是实践环节中最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

实践环节中还有一项容易被艺术公共课忽略的内容就是作品展示,很多教师认为公共课的作品展示是浪费资源,但学生对自己拍摄的优秀作品进行作品展示,给更多的人观看阅读也是使其进步的一种手段。不仅可以让教师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了解到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态度,更容易对学生的审美导向加以引导,还可以针对作品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在增加自我认同感的同时,使摄影技术和审美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3.脱离摄影圈层的交流

非艺术专业院校少有专业的摄影比赛资源、资深艺术家讲座、专业艺术作品展览、艺术交流氛围,这些都是可以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热爱,培养正确审美导向有效的途径。正如很多艺术课程中重点讲述的“艺术世界”一样,从社会关系、结构性的角度去认识艺术,艺术离不开“圈子”,是一个讲求自我表达的,人与人关系的圈子。通过与“圈子”交流、交互,才能踏入这个领域,不偏离审美宗旨,进而去寻找表达自我的独特的方式。

(三)学生缺乏审美能力

在网络发达的今日,学生课外自学的途径多样,很多优秀的摄影作品都可以随时查找进行阅读,但其中也混有一些滥竽充数的照片。非艺术专业学生在学习艺术课程之前少有良好的艺术知识储备,审美能力不足,不能明确的判断作品的优良,甚至对于一些经典的好作品,也不能认知到作品为什么好,美在什么地方,存在着阅读障碍。

因此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审美的教学环节尤为重要。当下摄影公共课大多数局限于照片的拍摄技巧、后期调色、影片构图的使用,缺乏对优秀作品的解读。教师在审美培养环节更应该告诉学生如何阅读一幅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鉴赏提高视觉审美和精神审美,才是学好摄影的关键,也是美育的目的。

三、改善教学现状的构思与实践

美育必须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课堂。作为面向人人的公共必修课,其课程设置必须要健全,针对上述提出的教学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本文会以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进,并在后续研究中,通过实践应用收集数据不断完善。

(一)新冠疫情大环境下线上教学的反思

2019年末,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学校教学受到疫情影响经常转入线上教学。这种线上直播的教学模式开始被各个学校所应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模式非常适合摄影公共课的教学。课堂上,通过屏幕共享功能,PPT的内容、后期制作软件使用的操作、网络课程的学习资料都以最便捷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视野中,省去了课前在多媒体教室导入资料的时间。同时,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在课上将自己的作品或在课余时间接触到的作品发送至软件中,实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信息共享,及时提问获取解答,省去了线下教学中,学生需要排队将作品导入多媒体教室的时间。且课堂交互方面,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提问时心理的羞涩与紧张因为屏幕的存在得到缓解,课堂气氛相较线下更活跃。学生的疑惑更高效的获得解答,学生积极性更高。

线上教学的优势突出,但依然有不足之处。由于线上教学教师与学生分处两个空间,学生上课的状态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并且线上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始终因为教学途径的问题拥有距离感。那么线下教学面对面的互动与线上教学的便捷可不可以进行融合取长补短呢?

(二)高校线下课程录播交互系统

全媒体时代到来,其特点是“动静结合、深浅互补、全时线、即时传输、实时终端、交互联动”3。线上教学软件和线下教学方式的结合正是全媒体时代科技的融合所带来的产物。本文将线上教学的应用软件结合摄影公共课所面临的现状进行了改进,并针对国家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进行软件功能上的增加。不仅改善了当下摄影公共课面临的问题,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上课提供便捷性,创新的上课方式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软件分为录播视频播放模块、局域网交互模块、课程信息展示模块、个人信息采集模块四个主要模块。

1.录播视频播放模块

软件分为两个版本,教师版本的录播视频播放模块设有视频上传功能。课堂上的知识点讲解针对的学生群体为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遍基础艺术理论薄弱,整体课程的课时偏少,因此课程教学进度可能存在过快的现象,为了方便学生课后理解消化课堂内容,所以在线下教学时,对教学内容会进行录制,教师在课后可以对录制内容进行后期编辑,上传至软件的录播视频播放模块,供学生进行二次学习使用。如图交互原型录播视频播放所示。

2.局域网交互模块

软件第二个模块为交互模块,线下教学存在着学生作品展示费时费力、对其他作品方面的疑惑不能及时发送给老师进行交流、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好意思当众表达自身观点的问题。因此添加交互模块,就是为了结合线上教学的优势,解决这些低效问题。学生可以在交互模块随意上传作品,文字输入提出问题,与教师积极协商沟通。并且在交互模块下,设有学生出勤情况统计功能,此功能也省去了线下教学时,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点名统计浪费课堂时间或占用学生课下休息时间的问题。

交互模块有两大特点,一是交互模块只设有群聊功能,学生之间不可进行私信聊天。目的是为减少软件的娱乐性,在课堂上使用软件时让学生做到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内容上,不要本末倒置。二是软件交互采用的网络技术为局域网连接,利用局域网进行连接可以避免因信号不好造成的网络延时影响软件体验,且可以省去网络服务器维护成本。

3.课程信息展示模块

该模块的作用是方便学生对上课信息进行快速查询,保证学生得到准确的上课时间、地点。课堂上所布置的作业和任务也会同步发送到软件的课程信息模块,对课后信息随时掌握一目了然。

4.个人信息采集模块

该软件进行了学生实名IP绑定,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都会绑定到学生的账号和手机IP上,方便软件的局域网交互模块进行学生上课出勤统计,以及交互模块下学生提问时,可以让教师清楚地了解到每个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

(三)软件现阶段开发情况及后续的应用实施

软件现阶段处于研发实验阶段,各个功能已开发完毕,但仍需要进行后续的功能调整,因此现阶段还不能投入到线下教学当中,但市场现有的交互软件可以满足线下教学基本的作品传输功能,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室电脑联网,利用现有软件进行教学,解决学生作品展示和课堂提问实时传输照片的问题。待软件开发完毕,将投入到教学实验中,以学期为时间单位,收集学生上课使用软件的满意度及各功能的实际体验数据。结合数据进行最终的功能调整,不断完善,为上好摄影公共课做出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2020-10-15/2022-01-18.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8/content_10196.htm,2015-09-28/2022-01-18.

[3]黄世军.全媒体竞争环境下电视专栏节目的生存之道与发展思路[J].西部广播电视,2017(16):22-23.

猜你喜欢
交互公共课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浅析色彩在人机交互界面中的作用
美育教师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点触控交互技术综述
虚拟现实技术概论
关于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大学教育变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