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养黄鳝须防暴发性死亡

2022-07-07 10:19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农村局413100李翠英
新农村(浙江) 2022年7期
关键词:鳝鱼换水黄鳝

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农村局(413100)李翠英

黄鳝是内陆鱼类中最怕热的一种,对高温的最大适应限度不超过28℃,而夏季光热易使黄鳝发生中暑,甚至被烫死。同时,夏季也是黄鳝疾病的高发季节,稍有不慎,就可导致黄鳝暴发性死亡而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确保黄鳝安全过夏是管理中的关键。

1.铺好底质,控制密度

养殖黄鳝最好用黄粘泥粉碎后铺垫池底,切忌直接捞取河塘里的黑色淤泥作底质,因其肥度高、病菌多,黄鳝极易感染发病。对发病的鳝池,必须彻底清除池底淤泥,重新更新曝晒过的河塘泥,以杜绝细菌繁殖。农家养鳝应根据饲料、水源等情况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放养20~25克规格的鳝苗2.5千克为宜。如饲养设备完善、饵料充足、水源不断,每平方米

2.控制水温

水温高于28℃时,黄鳝摄食量明显下降,生长受到抑制。高温季节,由于鳝池水位较浅,水温很容易升至28℃以上,因此,盛夏季节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其方法:一是种植或放养水生植物,品种有茭白、水葫芦、浮萍等,但种植或放养的面积不得超过养殖池总面积1∕3。二是搭棚遮阳。搭架种植一些丝瓜、黄瓜、扁豆等爬蔓植物,遮阳面积占养殖池总面积2∕3。三是换水调温。夏季应时刻注意水温,适时换水调温。最好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1∕3,把池水水位加深至25~30厘米。气温达到38℃以上时,采取更换池内表层水来平衡池水温度;另一种是终日采取微流水,此法降温效果最好。

3.改善水质

鳝池的水质应保持“肥、活、嫩、爽”,水色以绿豆色、油绿色为好,使池水肥而不老,池水的酸碱度应控制在PH7~8。一是保持20~25厘米左右的适宜水位,过深影响黄鳝呼吸,过浅易致水质恶化,引起黄鳝患病。二是坚持平时换水保持水质清新,盛夏1~2天换水一次。新换水特别是井水,要提前一天抽到蓄水池,使水温调节至与池水温差不超过3℃为宜,以免黄鳝因温差过大而感冒死亡。三是清除残食。每次喂食3~4小时后,对残留的饵料要用细网瓢清除。特别是盛夏高温季节,为防止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还必须坚持每周向池中泼一次生石灰水,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0克,以杀灭病菌。夏季鳝池水质容易变酸,若发现池水较长时间呈酸性,即PH值小于7时,应及时向池中泼洒石灰水或草木灰浸泡液进行调节。

4.科学投饵

黄鳝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夏季要尽可能多的投喂新鲜的蚯蚓、蝇蛆、螺蚌肉等动物蛋白质饲料,兼投适量麦麸、饼粕、瓜果等植物性饵料。要求新鲜适口,切忌投喂腐烂变质的饵料,以防鳝鱼感染肠炎病。一般,每天投饲2次,分别在上午9时前和下午6时后阳光较弱时,即在天气较凉爽、鳝鱼食欲最旺盛的时候投喂,以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减少剩余量。每天鲜饵投喂量为黄鳝体重的8%左右,干饵为鲜饵的一半,当遇到恶劣天气鳝鱼摄食量减少时,应适当减少投食。

5.防止泛池

夏季池水常处于低氧状态,黄鳝虽耐低氧,但缺氧严重时也会引起浮头,影响生长和发育。闷热、阴雨和傍晚雷雨等不良天气,以及夏末秋初季节,要注意巡池检查,发现水面有鳝鱼探头吐气,散乱、群集游动现象(即“浮头”),就须倍加注意。鱼“浮头”是泛池死鱼的征兆,要采取应急措施,迅速注入新水更换,增加池水溶氧,进行清池抢救。清池后的鳝池,在2天内要适当减少投饵量,待鳝鱼恢复生机后,再加投精饲料,以增强鳝鱼体质,促其正常长膘。

6.疾病防治

(1)感冒由水的温差太大引起。发病后鳝鱼器官功能失调,游动失常,严重时出现死亡。要注意换水温差不能过大,新水应先注入缓冲坑,过一段时间后再换。

(2)发烧病由于黄鳝放养量大,鳝体表面分泌的黏液聚积发酵,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黄鳝焦躁不安,彼此缠绕拥挤,体温急剧上升,鳝体发烧而死。防治方法:降低黄鳝密度,发病后立即更换新水。

(3)昏迷病此病在炎热季节发病较多,发病时黄鳝呈昏迷状态。防治方法:先遮阳降温,再将新鲜蚌肉切碎,撒入池内,具有一定疗效。

(4)梅花斑病黄鳝背部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圆斑。防治方法:在池中放养一些癞蛤蟆。发病时,将癞蛤蟆头皮剥开,用绳子系好,在池中反复拖几次,1~2天后即可消除病症。

(5)肠炎发病后,肛门呈淡红、充血、紫红、外翻,而一般正常的鳝鱼肛门呈灰色。染病后有时腮部出血,提起尾部,口流血水,表现拒食。此属于细菌性感染,病程较短,死亡率高。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25克,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续7天。或喂服十滴水20毫升,或每100千克黄鳝用氯霉素20克,连续喂服3天。

猜你喜欢
鳝鱼换水黄鳝
水培植物霎换水
听爸爸讲述钓鳝鱼的故事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野生鳝鱼观察日记
低碳达人
狠 话
黄鳝销售价格出现“倒挂”,散养户亏声一片
鳝鱼
捉黄鳝
养金鱼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