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中的“观察”

2022-07-11 00:50陈洁锦
关键词:习作教学观察

陈洁锦

摘要:观察能够帮助学生直接感知和获取外部世界的信息,充实语言表达。但很多时候,学生认为,观察只是用眼睛去看,对“要看什么”“怎样看”却并不清晰,所以笔下的观察所获也就乏善可陈了。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分层观察、全面观察等。

关键词:习作教学;对比观察;分层观察;全面观察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习作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究其根源,在于生活体验不够,素材积累不足。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观察能够帮助学生直接感知和获取外部世界的信息,充实语言表达。但很多时候,学生认为,观察只是用眼睛去看,对“要看什么”“怎样看”却并不清晰,所以笔下的观察所获也就乏善可陈了。在帮助学生学会表达的过程中,我首先引导他们学会观察。

一、对比观察

长久地面对熟悉的事物,往往会因为“疲劳”而忽略个中精彩。学生的写作常常千篇一律、“清汤寡水”,与此也有一定关联。为了让学生的观察更加精准、表达更加适切,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营造印象冲突。

例如,在教学《雨中送伞》的话题作文时,我让学生试着从人物的外貌入手,描绘送伞场景。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这时,我看到了妈妈的身影,高挑的身材、雪白的皮肤,弯弯的眉毛、圆圆的大眼睛,手里拿着一把伞。”这样的描写不符合妈妈冒雨送伞的情境,也不能有效传达文章主旨。因此,我呈现人物生病、生气、高兴、悲伤的图片,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发现不同。教学片段如下: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人在不同状态时的表现。大家仔细观察,找找不同。

生这个人在不同状态下,眼神是不一样的。生病的时候眼睛很无神,看起来很疲惫;生气时眼睛里好像有火要喷出来;高兴的时候,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光芒;悲伤的时候又好像失去了光芒。

师说得非常好。还有别的不同吗?

生他的头发也是不同的。生病的时候好像头发也生病了,耷拉着;高兴的时候又好像头发也很开心,在空中飞舞。

……

在这样的直观对比中,学生立刻发现了差异。习作时,他们有意识地思索不同状态下人物的应有表现。同样的《雨中送伞》,有学生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这时,我看到了妈妈的身影。呀!此时的妈妈浑身上下几乎湿透了,一张脸苍白得吓人,嘴唇也有些发白,被打湿的头发紧贴在她的脸上……”

学生还常会用一个字代替所有类似动作,例如,无论步子大小、步态都用“走”,不管什么样的取用方式都用“拿”。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词汇不够丰富,另一方面则源于其经验不足。对此,我依然采用对比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在“取用瓜子”的情境中,观察教师的手部姿势,发现不同。教学片段如下:

师我们采取不同方式做出不同动作时,运用的动词也会有所变化。像这样,用两根手指取瓜子,我们可以用“捏”来表达,那像这样用一只手来取应该用什么动词呢?

生抓。

师那用两只手一起取呢?

生捧。

师很好。同学们再想想,除了“捏”“抓”“捧”,还可以用什么方式、用什么动词?请大家一边表演,一边说一说。

生(用三根手指抓取)撮。

生(一只手手心聚拢,迅速向上)抄。

生(用两根手指夹取)夹。

师你们看,同样是“取”,但所用的方式、速度、用力的方向不同,就要选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样才能做到准确、恰当。

二、分层观察

细节描写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学生的观察往往浮于表面,难以发现事物的细微特征,导致其作文也呈现出“走马观花”的样态。为此,我常引导学生分层观察。

所谓分层观察,是指将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作为整体,从不同方面对其分解,让学生逐层观察,以更好地关注细节;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更加深入地观察,再将某些细节放大。例如,写作《跳远》时,大部分学生起初的表达是:“他站在起跳线,用力一跳,竟跳了1米8!他得意地笑了。”为了转变学生这种笼统的表达方式,我反复播放跳远视频,引导学生试着分层观察——将整个跳远过程分解为起跳前、起跳时、起跳后;然后,搭建观察的“脚手架”,助其放大观察对象——起跳前、起跳时和起跳后,运动员分别有什么样的动作?表情如何?接着,又将三个阶段的运动员的动作、表情等截图,再一次放大特征,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看到不同细节。基于这样的分层观察,学生写出了精彩的文字。摘录部分如下:

他站在起跳线前,两脚开立,目视前方,然后闭了下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开始前后慢慢摆臂,积蓄能量,双腿也有节奏地一上一下弯曲着。

“一、二、三!”突然,他的重心从脚后跟过渡到前脚掌,双臂带起,有力起跳,身体高高腾起在空中,像一只展翅的大鸟。接着,他在空中将双臂后摆,收腹举腿,整个人像在飞一样,在空中划出了一道完美的弧线。

“噗”的一声,只见他脚后跟先着地,上半身微微往后晃了晃,又猛地前傾,等到身体完全站稳,他才缓缓直起身子,举起双臂,结束了这惊人的一跳!“1米8!”“哇,太厉害了!”场边响起一阵惊呼,他也咧开嘴,得意地笑了!

三、全面观察

小学生写作能力难以提升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认知还不够全面,再加上思维的限制,常局限在某一视域内,造成文章大同小异。例如,学生心目中的母爱多表现为温柔体贴、任劳任怨,成功多指向名利、权势,但其实,这些主题外延广泛。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观察,以扩充认知。

在《令人敬佩的保洁阿姨》的习作中,为了避免学生千人一面地刻画保洁阿姨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我要求他们从工作、外貌、性格等方面入手,连续多天观察学校的保洁阿姨,全面感知保洁阿姨的形象。学生“被逼无奈”地观察了几天以后,惊喜地发现了保洁阿姨不为人知的一面:

保洁阿姨还挺爱美的。别看她做的是最脏最累的活,可是她的头发总是梳得整整齐齐。她的衣服也干干净净的,好像一天下来没有受什么影响。而她灰扑扑的劳动服里也总是罩着一件颜色鲜亮的衣服。不劳动的时候,她会把劳动服脱下,露出里面的漂亮衣服。

跟别的保洁员最大的不同是,她在打扫厕所的时候,不光打扫得很干净,还会细心地点上檀香,在厕所的窗口摆上一个小瓶子,里面插一枝富贵竹或鲜花,让人感觉厕所都一下子高级起来。

这样的观察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式,观察所得也帮助学生意识到了全面观察的重要性。在以后的习作中,他们会有意识地全面观察,在丰富个人认知的同时,发现独特之处、彰显观察智慧。例如,在《令人敬佩的保洁阿姨》的习作之后,我又让学生尝试完成《我的母亲》的习作。本以为老生常谈的母爱话题,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感,交出清一色的“温柔体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眼中的母爱各有千秋:有严格要求的爱,有沉默寡言的爱,有陪伴的爱,有无法陪伴却时常记挂的爱……基于全面的观察,学生笔下的人物变得生动,语言变得鲜活,思考也更为深刻。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观察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思维绘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