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以人为本

2022-07-11 00:49何萍
山西教育·幼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园本教研组青年教师

何萍

园本教研是将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修有机结合的一种学习、工作方式,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重点研究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往,我们更多是在“说”教研,以道理来“征服”道理,研究的结果还是原地踏步,教师的获得也模棱两可。如何摒弃空对空的“说”教研,走进一日生活,现场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真正学会“做”教研呢?我园尝试了以下做法。

每学年的園本教研主题是将园本教研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过程更富操作性的前提。那主题从何而来,我们从以下几个途径获得。

1.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从幼儿的需求出发不仅要体现在一日活动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玩教具的设计和制作等方面,同时也适合教研专题的设立。我园地处农村,很多孩子的父母工作在外,他们的日常生活大多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于孩子过于溺爱,有求必应,以至于养成了孩子任性、蛮不讲理等不良习惯。大家通过讨论,觉得对幼儿开展礼仪教育必不可少,那么,如何把礼仪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就是一个很好的教研专题。

2.从教师的需要出发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民主审议等形式来找到教师的需求。一些青年教师喜欢开展美术活动,他们认为美术活动简单好操作。事实是否如此呢?本学期我们让青年教师以美术活动为切入点,来寻找教学的有效性,在实践中获得真切的感触。

3.从幼儿园的发展需要出发

每个幼儿园都会寻求自己的特色,无论是在课题还是在教研专题上。从我园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老教师有了职业倦怠,活动环节虽设计清晰,但缺乏创新,少了些许童趣,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强,但有时会失去主方向,虽然有好的想法,但不能很好地落地开展。近几年大量青年教师的涌入,成为一支生力军,给我园带来了许多活力。因此,我园今年在打乱所有教师分成两个教研组的基础上,将入职5年内的青年教师再成一组,希望能带来更多灵感的碰撞和激发。

园本研训是最基础、最微观也是最接地气的教师培训,是幼儿园和教师自己做主、自主生成、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形式。因此,创新园本研训,在问题的解决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通过“问卷调查”,解读兴趣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爱好和想法。如,在青年教师第一次开展教研活动时,我们就准备了一份问卷,其中涉及爱好、特长、最喜欢五个领域中的哪一个、最想得到的帮助是什么等内容。只有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教研活动,才能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有效的提高。

2.通过“求疑解惑”,提升素养

园本教研是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情境中遇到的真问题为主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青年教师往往不懂得“求疑”,他们很难发现有意义的“真问题”。本学期,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随身携带小本子,无论在一日活动的带班中,还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在开展教研活动的时候,可以将自己记录的问题拿出来探讨。这时就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引领,将教师们的问题进行筛选和提升:哪些问题是共性的,哪些问题是特殊的,哪些问题是需要及时解决的,哪些问题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哪些问题是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解决,等等。

3.通过“倾听新语”,激励信心

我园倡导的教研氛围是合作、互动、分享。但教研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积极性高的教师争着说,经验丰富的教师有话说,善思维的教师会质疑,而轮到青年教师,不是重复,就是没话说。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制定了“倾听新语”制度。所谓“新语”就是青年教师的话语。我们的做法是:教研活动中共性问题的讨论,先让青年教师说,成熟教师穿插或补充。教研活动结束前,留时间让青年教师就今天的研讨提出问题,再由其他教师答疑或解惑。这个制度的推出,让青年教师的话语权得到了保障,提高了他们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

4.构建“新型教研体系”,促进成长

本学期我们将以研促教,以点带面——以课程审议、半日活动观摩、游戏观摩等方式开展教研专题的研究。

(1)全员参与,智慧共享——每一位教师都是承担者

本次活动中班年级组16位教师做到了全员参与,改变了以往“你主打,我旁观”的状态,“老、中、青”三个层次的教师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并以各种不同方式呈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使宝贵的人力和智慧资源得以共享与互补。

(2)反思互动,交流碰撞——每一位教师都是评价者

以生动鲜活的一日活动为案例,进行及时反思,挖掘活动中隐藏的教育价值,通过头脑风暴,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观点在交流中碰撞,观念在碰撞中提升。

(3)重点转向,关注日常——每一位教师都是成功者

将教研工作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幼儿如何学”,从“集体教学现场”转向“幼儿日常游戏现场”,从“研究教学内容”转向“幼儿游戏中发生的学习”,从“研究教师的教学策略”转向“研究如何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空间、环境和材料”,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深入的探索与发展。

教师对资料的积累首先必须更新观念,提高积累资料的自觉性、主动性。其次必须以幼儿实际为前提,提高资料的真实性,最后必须符合教研专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料的实用价值,促使每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也使教研资料的积累真正为教师的成长服务。

1.提高自我管理

教师的自我管理是最积极的因素,教师要增强自己的教研意识与能力,要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教研工作,唯有如此,教研制度和教研组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只能是一纸空谈。因此,资料的收集还得靠教师的自觉行为,做真正的有心人。

2.提倡互帮互助

资料积累我们提倡互相帮助,如青年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强,可以帮助老教师,美术功底好的可以帮助画画,表演功底好的可以协助创设情境……这些都是我们提倡的,每一学期末我们会评选最有默契奖,激励大家互相合作。

3.丰富教研资料

教研活动的资料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是文字形式的活动方案、反思、评课,更可以是图片、照片形式,如教师和幼儿互动的精彩瞬间、音乐活动设计图谱等。资料由各个教研组成员提供,到学期结束由教研组长整理归档,选取有价值的材料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总而言之,园本教研是实现教师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转化的重要桥梁,是教师成长的土壤,其实质是变“输血”为“造血”,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自主转化。同时,它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所以,如何继续优化园本教研的运行机制,提高园本教研的成效,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尝试与探索。

(责任编辑:张 琳)

猜你喜欢
园本教研组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