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综艺创新涌现

2022-07-13 21:31骆晓昀
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类节目传统文化

骆晓昀

央视《经典咏流传》邓小岚与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节目组供图)

电视综艺场的风向变了。

21世纪初,“西风”一度霸屏。传统电视机构出于成本考虑和风险控制,大量模仿或投资引进国外成熟的电视娱乐样式,稍做本土化改造,便能名利兼收。

2013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每家卫视每年新引进的国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档,鼓励国内原创节目的发展。2017年,《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的发布,更是引起强烈反响,推动电视节目制播进入新阶段。

近十年来,在中国原创电视节目漫长而艰辛的探索之路上,文化类综艺的崛起无疑成为电视领域最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一大批以汉字、诗词、文物、典籍等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创意源泉的文化类节目在现代综艺形式的包装下,迅速破圈传播。它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速提升了全民文化自信。

如何跳出已有局限并不断挖掘节目特色,成为文化类节目创作者思考的核心问题。主动拥抱时代审美元素,成为传统与现代间双向奔赴的内驱力。

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开播了一档讲座式栏目——《百家讲坛》,一时热度无可比拟。这档节目的播出持续至今,见证了传统文化以电视节目形式从开疆辟野到百花齐放的历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百家讲坛》引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由于选题方向多样性,它不完全被限定于传统文化传播类别,但让市场意识到传统文化可以有广泛的现代受众。而党的十八大后,传统文化类节目才迎来真正的兴盛。”

在尹鸿看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思想提出后,传统文化在电视节目中开始自觉且大量地涌现。

2013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播,此后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便不断涌现,掀起了一股“综艺文化热潮”。

此后,《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故事》《传承者》等综艺节目发展迅速;2016年底,《见字如面》在春节档走红;2017年推出的《朗读者》和同年底《国家宝藏》的播出再次带来收视热潮;2018年推出的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成为又一经典力作。节目以“和诗以歌”的原创模式,用现代化的文艺呈现方式演绎经典诗词、经典文学作品。

《经典咏流传》节目制片人田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音乐+文化’的节目模式,是我们一开始就确立的基本方向,但这条路无疑是非常艰难的。节目总策划许文广曾提出,‘我们是在寻找央视文化节目新的破局,这种破局不只在于电视节目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节目立意的新突破’。”

作为影视传播、大众媒介与文化产业研究著名学者,尹鸿将传统文化综艺节目分为三类:一是以传统文学、语言文字为代表的《中国诗词大会》、汉语比赛等节目,它们最初赢得了广大受众的关注。

二是以文物、文化遗产作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如《国家宝藏》这一类型。

第三类就是以传统文化为素材,进行创造性转化,比如《经典咏流传》《唐宫夜宴》《舞千年》等。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如何跳出已有局限并不断挖掘节目特色,成为文化类节目创作者思考的核心问题。主动拥抱时代审美元素,成为传统与现代间双向奔赴的内驱力。

在田梅看来,《经典咏流传》热播五季的原因在于,团队找到了两把钥匙:一是时代性,所选的诗词要对当下的中国社会有普遍的观照性;一个是时尚性,节目不是在展示品鉴一件件古董,而是要让经典通过今人的创造活起来,流行起来。

《经典咏流传》音乐总监刘卓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将古诗词改编成流行音乐,并不是简单地将两种艺术形态进行结合,而是需要创作者在充分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意境的基础上,将其改编成能够被大众所接受、所乐于传播的流行音乐。其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戰性的任务。”

第四季节目,歌手谭咏麟在演唱《定风波》前描述:古代诗歌流传至今已久,也想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与之融合,古人纵马扬鞭,现代对应的即是摩托,潇洒豪迈的气势同样可以展现得淋漓尽致。于是,刘卓在编曲中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段摩托车引擎的轰鸣声。

另一档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则是通过古今对话,把典籍变成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为观众呈现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情怀。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卫华此前表示,近年来涌现的高品质文化类节目具有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自由转换的能力,让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具备了跨文化传播的特质。

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推上了新的历史高度。《意见》提出: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022年5月7日,第五季《经典咏流传》迎来了“天地合作”:航天员王亚平成为了最特殊的经典传唱人,她在400公里外的太空完成了诗歌《梦天》的古筝弹奏。选题导演邵琦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们希望通过《经典咏流传》,让古老的乐器和诗词插上流行音乐的翅膀,讲述这个时代的美好故事,致敬航天理想,展现盛世中华。”

数据显示,2021年B站传统文化爱好者人数超1.77亿,18-30岁的年轻人占比约七成,已成为国风爱好者的聚集地。

2021年10月13日讯,艺人参加综艺节目《登场了!洛阳》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文化类节目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发展模式,使文化类节目具备实时互动性。对文化类节目来说,不但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官方网站、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同时加强了与其他视频平台的合作,开辟出弹幕、短视频等多种跨界合作路径。

在哔哩哔哩(简称“B站”)有关传统文化节目的弹幕中,时常看到有人在科普相关历史知识。“美哭了”“此生不悔入华夏”“看到想流泪”“民族的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每一幕都感觉到了历史的厚重感”“什么叫大国气质,这就是!”等都成为弹幕中的高频表达。

同时,在媒介深度融合的今天,文化类节目积极拓展创作模式,其中既展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又有互联网的创新和突破。通过电视台与网络视听平台的协作,一批以高水准内容制作和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文化类节目涌现出来。台网联动激活创新思维,为文化类节目破圈带来更多可能性。

过去的一年,爱奇艺推出《登场了!洛阳》,联合洛阳IP其他衍生作品,从不同角度挖掘洛阳文化;B站与河南卫视制作《舞千年》,以影视化形式融合舞蹈展现历史文化;腾讯推出《见字如面》第五季,选择具有重大“地标”意义的历史书信及文献进行朗读赏析;芒果TV则打造国潮晚会《小芒种花夜》,通过现代声光电舞台回溯中华文化记忆。

其中,河南卫视和B站共同推出的《舞千年》,打造了充满历史想象的中国传统舞文化。5位荐舞官与13支舞团一起巡游四朝,以奇舞著书《十二风舞志》,共同讲述蕴于舞蹈之中的华夏故事。节目用极具文化感染力的场景、服饰、剧情设计,潜移默化地传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此外,河南卫视与优酷围绕小年夜、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打造的晚会依次登场,“中国潮”“国风”“文化盛宴”“文化自信”等成为弹幕评论高频词。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谷雨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随着5G技术的普及以及硬件设备的不断升级,视频将替代图文成为互联网内容的主流,同时视频创作者正成为传播主旋律的重要力量。

2021年9月2日,文化节目《朗读者》第三季看片会现场,专家学者们就节目内容展开研讨(金良快/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部门深入布局、多措并举,全力推动文化类节目创新创优。在一系列政策举措扶持引导下,精品不断涌现,这些带有创新创优基因的作品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

2020年,国家广电总局评出的电视创新创优节目25个,其中文化类节目占了7档。第26届“星光奖”获奖的7个电视文艺节目中,《上新了·故宫》等文化类节目占了5個。

2021年12月,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建立新时代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引导机制的意见》,从主动出题策划、组织采风调研、狠抓剧本创作、跟踪制作进度、抓好排播宣介、加强评估评价六个环节明确要求和举措,加强全流程跟踪指导,全链条服务保障。

传统文化的复兴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这种复兴趋势正在年轻一代中发生。

数据显示,2021年B站传统文化爱好者人数超1.77亿,18-30岁的年轻人占比约七成,已成为国风爱好者的聚集地。截至2021年10月底,全站国风类视频投稿量超过200万,不仅绒花发簪、甲胄、民族乐器、戏腔、原创国风舞蹈、非遗手艺等内容逐渐流行,国风与科技、动漫、游戏圈层的跨界融合,更为传统文化带来更多新意表达。透过这一扇窗口,可以窥见国风内容对于年轻人的文化感召力,这也正是近年来文化综艺得以兴盛的沃土。

“国漫、国风、国潮或是国乐,它们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现代文化之间产生了一种连接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此成为创作中的自觉意识。”尹鸿说。

猜你喜欢
类节目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挖掘乡村意象,新疆文化旅游类节目的地方性特色
谁远谁近?
少年力斗传统
不喜欢胖的
编者的话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