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生态式艺术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2-07-14 03:25赵娟
教育界·A 2022年14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健康

赵娟

【摘要】生态式艺术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许多,如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等。生态式艺术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它将教育与幼儿的发展情况看作一个整体。有效开展生态式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发展幼儿的个性。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生态式艺术教育时,要秉持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多种教育理论为基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此,本文根据生态式艺术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展开研究。

【关键词】生态式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健康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好比花园的园丁,幼儿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好比花园里被修剪的植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限制,这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而生态式艺术教育能够体现幼儿的价值,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创新。教师在运用生态式艺术教育模式时,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学前教育,深入思考有关学前教育的问题,用生态学的原理加以解释。这样能够改进当前学前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学前阶段的生态式艺术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概述

(一)学前阶段的艺术教育

在学前教育中采用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模式,需要教师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将各门艺术类学科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让幼儿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从多个方面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让幼儿终身受益,同时推动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1]。艺术教育是生态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可以在艺术活动与游戏活动中运用生态式教育理念。开展生态式艺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实现幼儿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的生态平衡。传统意义上的“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与此同时,人类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人类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学前教育领域的“生态”则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致力于让幼儿在快乐的学习生活中成长。有效开展生态式艺术教育,需要教师融合学前教育阶段的多门艺术学科内容,帮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感受艺术学习的乐趣,保持幼儿心理健康。

学前阶段的艺术教育以培养幼儿感受美与欣赏美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表现力与创造力为重要目标。生态式艺术教育将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类学科相互融合,旨在达到教育层面的生态平衡。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可以对幼儿开展整体性艺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中渗透艺术学科的内容,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是常用的教育手段,其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在开展生态式艺术教育时,不仅需要融合多门艺术学科知识,为幼儿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还需要发展幼儿的艺术能力,培养幼儿的人文素养。幼儿阶段的孩子身心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他们对身边事物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教师需要顺应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规律,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态式艺术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创造力与想象力,让幼儿均衡发展多种能力和素养,更全面地认识世界。幼儿在与同伴共同完成艺术教育活动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形成社会意识,并且在不同的艺术活动中对美的内涵形成更深入的理解,感受艺术的魅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心理健康

现阶段,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幼儿之间的相处情况等。幼儿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一般为幼儿的智力发育未出现异常,情绪比较稳定,能够与教师、其他幼儿融洽相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各种事情等。幼儿阶段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尚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发展潜能巨大,可塑性较强,不过他们的心理状态不易被察觉,因此保持幼儿心理健康十分重要。教师在开展学前教育工作时不仅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引导幼儿发现学习的乐趣,发掘幼儿的潜力,还应采用多种有效方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教师在生态式艺术教育中通过融合多方面的艺术教育内容,能够保持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幼儿通过接受生态式艺术教育,能够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

基础[2]。

二、生态式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

策略

(一)将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融入歌唱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歌唱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歌唱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歌曲的方式,让幼儿学会表达歌曲中的情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式,及时对幼儿进行指导。在传统的歌唱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带领幼儿演唱歌曲内容,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提高幼儿的专注力,教师可以将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融入歌唱活动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如采用绘画的方式引出本节课需要演唱的歌曲,并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对歌曲内容的看法,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掌握基本的歌唱技能,学会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引导幼儿自主探究相关知识和歌曲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举办小型的歌唱比赛,给予表现出色的幼儿一些奖励,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将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融入韵律活动

韵律活动是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一种艺术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传统的韵律活动形式往往比较单一,内容难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幼兒在活动中只是被动、重复性地练习动作,缺乏自主设计动作的机会,这与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相背离。基于现代教育理念,教师应该突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使韵律活动具有更多的审美教育意义。教师运用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开展韵律活动,有利于发挥生态式艺术教育的优势,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3]。在韵律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如,教师播放一首比较轻快的音乐,不提前规定幼儿应该做什么动作,而让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跟着音乐做动作。对于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的感受和想法,教师需要耐心倾听。教师可以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为教学依据,引导幼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韵律活动,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与团队意识[4]。幼儿通过欢快的音乐和律动性较强的动作,能够了解音乐与舞蹈之间的联系,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魅力,有利于发展自身的感知觉,培养自身的积极情绪,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保持幼儿心理健康

音乐欣赏活动与韵律活动均属于音乐艺术活动,但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以静为主,后者以动为主。音乐欣赏活动需要幼儿倾听与感受音乐。有效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能够让幼儿放松身心,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性格,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幼儿通过欣赏一些著名的音乐作品,能够开阔自身的音乐视野,丰富自身对音乐的认知,培养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活动之前,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符合幼儿特点的音乐。由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有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选择音乐欣赏教学方式时,应事先了解班上幼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幼儿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5]。在活动中,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引导幼儿深入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对相关事物有更全面的认识。

(四)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

开展美术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视觉感受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有利于保持幼儿心理健康。教师应善于运用美术作品中的形状、线条以及各种色彩元素,将这些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引导幼儿在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时,对其进行整体把握,进而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时要引导幼儿形成自己对绘画主题的创造性理解,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和表现欲望;并且要善于聆听幼儿的心声,培养幼儿的知情意。基于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应该与幼儿处于平等的地位,鼓励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达,让幼儿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方式创作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创作时的情感,并为幼儿营造轻松的创作氛围,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美术创作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评价他们的美术作品,从作品中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现实生活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教师与幼儿在认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对事物的认识是比较理性的,而幼儿对事物的认识通常是比较感性的,这使得教师不一定能理解幼儿所创作的美术作品中的内容和情感,甚至认为幼儿的作品内容不符合现实生活,而要求幼儿对作品内容进行修改。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以一种平等、包容的态度并从幼儿的角度看待他们的美术活动表现和作品,欣赏幼儿的美术作品中线条、色彩等要素的特点。这些要素能够体现幼儿的真情实感,是幼儿最真实的表达[6]。按照精神分析理论的有关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绘画内容,分析幼儿的内心活动,及时发现幼儿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可见,在美术活动中融入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塑造幼儿的健全人格[7]。

教师在运用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时,需要找出艺术类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多门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为幼儿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如果将所有幼儿比作一个水桶,那么每个幼儿就像是组成水桶的一块木板,虽然这些木板有长有短,但它们都有一定的价值,对整个水桶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在开展生态式艺术教育时,需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幼儿设计相应的艺术教育活动内容,并且在艺术活动中,需要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周围事物,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教师不应该将各种艺术活动割裂开来,如需要开展美术活动,就只设计美术活动的内容,而应该在美术活动中积极融入其他艺术活动。例如,某个美术活动的主题与燕子有关,教师便可以为幼儿播放《小燕子穿花衣》这首歌曲,让幼儿在结合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在评价幼儿的学习效果和自己的教育工作时,应该注重多元化评价,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结合幼儿、教学的实际情况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此外,教师应该力争做到每个教育环节都能促进幼儿综合发展。

结语

总之,在幼儿成长的道路上,教师是他们重要的引导者。生态式艺术教育要求教师善于结合多门艺术类学科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有效资源,为幼儿创设开放的教育环境,打开能让幼儿正确认识和看待周围事物的一扇窗。教师不应该提前为幼儿铺好他们未来需要走的道路,而应该在实现生态平衡的艺术教育过程中不断鼓励幼儿,为幼儿提供支持,引导幼儿自主开辟未来的发展道路。在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下,将多种艺术活动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淳淳.聚焦对话:奏响生态式艺术教育的主旋律[J].幼儿教育研究,2021(06):35-38.

[2] 杨漾.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实践[J].作家天地,2021(28):100-101.

[3] 孫文舒.走向多元文化的生态式艺术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21(04):154-155.

[4] 任媛.生态式艺术教育视角下幼儿教师艺术素养提升的思考[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1(01):55-59.

[5] 吴建珍.回归生态 静待花开[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0):41-42.

[6] 陆洁慧.艺术成长记录夹:探索生态式艺术教育中的对话平台[J].才智,2019(23):133.

[7] 张慧.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式艺术教育供给模式创新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19(13):127-128.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