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预算管理一体化绩效评价指标应用及对策分析

2022-07-14 08:27张红舞江西省于都县财政局
财会学习 2022年20期
关键词:结余基层单位绩效评价

张红舞 江西省于都县财政局

引言

《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中,对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定义是:基于统一的预算管理规则下,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相结合,提高工作的自动化、标准化程度,既能动态反映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又能实现有效控制,确保预算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化。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预算管理一体化是一个突破口,抓住了薄弱管理环节,对今后的财政预算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以下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基层预算管理一体化及其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概述

(一)内涵

预算管理一体化,包括了基础信息管理、项目库管理、预算全过程管理(编制、批复、调整、执行)、会计管理(核算、决算、报告)等内容。预算工作中,能对各项信息进行动态监控、自动记录、及时反馈,从资金预算安排到使用末端,均有明确的账目可查。预算管理一体化,最终要实现五个方面的一体化:一是政府预算管理一体化,二是各部门预算管理一体化,三是预算全过程管理一体化,四是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一体化,五是财政数据管理一体化。

(二)实施意义

预算管理工作中,制度和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第一,制度方面的问题:①综合性统筹工作不够,收支管理不严格,监督指导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出财政资金的作用。②管理工作不规范,上下级预算存在脱节,政府、部门和基层单位之间的预算衔接不良,甚至部分地区缺少完善的管理规范。③信息透明度不高,没有细化到具体单位和项目,财政部门对预算情况的掌控不全面、不及时。④预算执行约束力度小,预算调整缺少规范程序,结余资金没有自动计算回收等。第二,技术方面的问题:①目前的管理系统和省级系统的衔接不够,尚未全面贯通。②预算项目库建设支撑体系,存在条块化、碎片化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通过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不仅是信息系统的升级,也是管理制度的深化变革。第一,能对财政资金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资金运作过程中,可跨层级动态跟踪信息变化。第二,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打下坚实基础,有助于建立完善的绩效指标体系,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价值。第三,实现了财政信息化一盘棋发展,有助于解决业务不规范、技术不兼容、各自为政等实际问题。第四,能发挥出大数据在财政管理上的优势,达到精准化资金监控、科学化辅助决策的效果。

(三)工作方法

如何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呢?答案是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分工协作,明确自身职责,设置工作目标。第一,省级财政部门要落实全省统一的业务规范、技术标准,对业务需求进行梳理,对现行财政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加快系统升级建设。第二,市县级财政部门要在上级引导下,深入解读财务业务规范,对日常业务进行规范管理,加快本地区的系统建设和推广工作。第三,基层预算单位要积极配合上级政策指令,参与系统培训,规范财务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形成横向配合、纵向对接的工作机制。

二、当前预算绩效评价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评价模式

当前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覆盖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基本模式是:①预算编制环节,根据财政部门的规范要求,编制预算方案,提出绩效目标。预算项目申报时,采用“二上二下”程序,通过审批列为正式预算,连同绩效目标下达至部门单位。②预算执行环节,单位使用预算资金的过程中,财政部门监控资金支出和绩效目标,确保按照预算方案执行,出现偏差及时调整。③资金使用结束,先由职能部门自我评价,提供绩效评价材料;再由财政部门进行评价,作为最终绩效评价结果,和下一年度的预算挂钩。见图1。

图1 预算绩效评价基本流程

(二)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预算绩效评价模式,评价工作向预算编制环节延伸,以绩效目标的设置、实现和审核为重点,存在的问题有:

第一,该绩效评价模式的关键是绩效目标,部门设定绩效目标时,依据的是自身职能和上级决策部署。预算审批下达后,对执行情况动态跟踪,看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资金使用结束后,使用评价指标进行打分,根据权重得到总分,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实际评价工作中,如何设置评价指标,如何确定权重大小,存在一定难度。

第二,对绩效目标的设定、实现进行跟踪评价,对于预算单位而言在资金申请、使用环节起到制约作用,能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该绩效目标是外在的,和预算规模、资金使用之间缺少因果关联,没有设计运行机制,导致绩效提升缺少约束和激励。

第三,部分单位为了削弱绩效评价的制约作用,往往会弱化绩效目标,例如预算编制时,设置较低的绩效目标。当资金使用结束,得到绩效评价结果后,即使绩效很低甚至没有绩效,但资金已经用完,没有补救措施。如此进入下一轮预算,同样困境再次出现,就会陷入绩效难以提升的恶性循环,在支出进度、预算追加等方面出现问题。

三、基层预算管理一体化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关键

基层单位在预算工作中,为了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应加强绩效评价,将其贯穿在预算活动的各个环节。同时,绩效评价指标应具有全面性、多维度的特点,应用关键总结如下。

(一)合理确定评价指标

绩效评价指标在应用时,首先要分析基层单位的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情况,确定实施方案和规章制度,对评价指标进行科学分类、合理确定。第一,按照不同评价内容进行分类,评价指标可分为工作业务、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第二,按照不同评价方式进行分类,评价指标可分为硬性指标和柔性指标。第三,按照不同经济活动内容进行分类,评价指标可分为财务指标(资产营运、效益、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非财务指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服务满意度等)。基层单位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要对评价指标进行合理分类,然后根据绩效目标开展考评活动,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优化设计指标功能

基层单位预算执行后,绩效评价时可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例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避免单一方法影响客观性,造成评价结果片面。设计指标功能时,首先,要遵循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其次,指标要分类、分级设置。最后,要结合国家法规、地方规划,以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为导向。如此,才能保证指标功能的科学性、有效性。

第一,预算项目立项后,基层单位应分析项目特点,设置评级规则标准,一般采用三级标准或四级标准,要求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行性。然后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库,根据项目难度和业务量大小,确定评价指标数量,既要覆盖全部环节,又要涉及多个领域。另外,动态监督管理预算项目的实施过程,设计绩效跟踪指标,动态考评项目实施效果,提高考评便捷性。

第二,跟踪绩效指标时,为了实现动态跟踪,应填写绩效目标表、立项绩效表,填写后及时上报,倒逼基层单位对相关指标动态跟踪,确保考评工作覆盖事前、事中、事后所有环节。

第三,绩效评价指标确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基层单位的经济活动开展,以及内外部环境变化,绩效评价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例如: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合财政资金的配置和运行情况,邀请专家对绩效指标进行评审,采用增加、删减、修订等方式进行完善,提高指标的适用性、合理性,不断优化绩效评价指标的功能。

(三)科学计算关键指标

基层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期间,绩效评价工作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对关键指标进行重点把控。例如:预算支出、预算追加调整、非税收入、结转结余资金等,均是常用的关键指标,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第一,预算支出。可采用预算支出完成率进行计算,方法是:

利用计算结果,可评价部门预算支出的达成效果,既能为后续预算资金的使用提供依据,又能为地区预算支出分析工作打下基础。

第二,预算追加调整。可采用预算支出调整率进行计算,方法是:

该计算结果反映出部门预算的调整情况,为单位预算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更好地控制预算追加调整额度。

第三,非税收入。可采用预算完成率进行计算,方法是:

利用计算结果,可以评估单位非税收入的完成情况,有助于负责人了解工作进度,为全局规划、预算分配提供支持。

第四,结转结余资金。分为拨款结转结余、补贴结转结余两类,可采用结转结余率、结转结余变动率计算,前者方法是:

该计算结果反映出单位对结转结余资金的管控效果。后者方法是:

该计算结果反映出单位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财政拨款或补贴资金结转结余的变动情况,也能看出单位对结转结余资金的管控效果。

四、基层预算管理一体化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对策

(一)优化预算执行

第一,预算下达后,基层单位应设置预算指标,合理界定支出方向和业务事项。例如:明确水电费、物业费的预算指标;常规性支出预算指标,制定简单可行的审批流程。确定预算指标后,要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不能随意变动。第二,单位财务部门作为财政资金运作的主体,为保证支付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应在支付前完善管控体系,对支出操作进行控制。第三,预算支出总数确定,但具体内容不确定,随着项目开展才能明确,决算时应采用一事一议方法。第四,开展政府采购活动时,严格遵守政策法规,要制定采购计划和预算,将其作为采购工作的标准依据。

(二)严格审查申请

第一,基层单位预算管理中,业务事项的执行应有明确的预算指标,提出执行申请要在指标范围内。如果业务没有申请指标,也没有通过审批,就不能申请执行。第二,具体看申请额度,如果业务部门申请的额度超出可执行范围,就要按照流程对预算进行追加或调整,追加或调整后的预算到位,再提出执行申请。第三,部门提出申请后,财务部门和归口部门要开展严格的审查工作,既要合法合规,又要符合业务项目开展需求,避免预算资金闲置或浪费。

(三)完善监督机制

财务部门和归口部门,是基层单位预算执行的监控主体,做好监督工作应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两个部门加强沟通、进行协作,利用财务管理系统获得财务信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如果发现执行出现偏差,采取合理的纠偏措施。二是结合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制定预算执行分析制度,部门负责人应对预算执行进度和效果进行定期汇报,单位将分析会议常态化,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优化方案,提高评价指标的适用性。

(四)巩固基础支撑

基层预算管理一体化绩效评价时,要想获得真实全面的评价结果,还要巩固基础支撑。一是信息平台。能整合绩效评价需要的各类信息,嵌入操作、监管流程后,形成可共享的资源库,包括统计信息、会计信息、政策文件、制度法规等。信息平台是预算管理一体化和绩效评价的基本条件,能实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二是政府会计信息。《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会影响预算管理一体化和绩效评价工作,在预算执行、监督、评价等环节,政府会计信息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单位需要将政府会计信息收集起来,整合分析后指导预算管理工作开展,作为绩效评价的参考依据。三是指标库和标准库。指标库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今后,随着特定部门增多,业务绩效管理工作量增加,会有更多的指标和标准出现。这些指标和标准具有一定相关性,方便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设定,逐步实现精准化考评。

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单位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要做好绩效评价工作。文章结合目前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从优化预算执行、严格审查申请、完善监督机制、巩固基础支撑四个方面提出管理对策,希望为实际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提高基层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结余基层单位绩效评价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清除无形的牌子才能保证真正减负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基层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企业基层单位两学一做中领导的作用
会计核算质量在国土系统基层单位中的分析
对财政结余资金管理的思考
全国社保基金滚存结余近4.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