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2-07-14 09:29薛志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0期
关键词:椎体腰椎水泥

薛志伟

中老年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且该病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而不断上升。胸腰椎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容易引起胸腰椎OVCF,一旦发生,就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感,影响其正常生活。对于胸腰椎OVCF 患者而言,保守治疗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活动长时间受限,且治疗时间较长,预后不佳,而PVP 引起了人们关注。该术式具有较多应用优势,但是其治疗效果与骨水泥分散情况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需选择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骨水泥分散效果[1-3]。本研究选取本院胸腰椎OVCF 患者88 例,观察PCVP 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2020 年12 月期间本院诊疗的88 例胸腰椎OVCF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6 例、女18 例,年龄54~78 岁、平均年龄(66.81±3.7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4 例、女20 例,年龄55~77 岁、平均年龄(65.43±3.5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PCVP 治疗:患者处于仰卧位,局部麻醉,单侧椎弓根穿刺,针尖至1/4~1/3部位时停止穿刺,将针芯取出,置入导针,在导针引导下创建工作通道。将弯角穿刺针置入工作通道,尖端穿过后,保证原有形态的恢复,并且穿刺椎体对侧,在对侧至同侧建立骨水泥运输通道。将弯角穿刺取出并置于骨水泥输送导管,注射时机为骨水泥处于拉丝后期时,在此操作中需在注射同时将输送导管逐渐退出,更好的完成骨水泥灌注,并在其凝固后将工作通道撤除。

1.2.2 对照组 采用PVP治疗:双侧椎弓根穿刺,先将骨水泥注射于一侧,填充结束后再向对侧注射,其他操作与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X 线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理想情况。②疼痛及腰椎功能:采用VAS 评价疼痛(评分越低,疼痛越轻),采用ODI评价腰椎功能(评分越低,腰椎功能越好)。③治疗前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压缩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X 线曝光次数少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对照组、骨水泥分布理想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n(%)]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n(%)]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 VAS、ODI 评分对比 治疗前及治疗后3 个月,两组的VAS、ODI 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个月,两组的VAS、ODI 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 VAS、ODI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 VAS、ODI 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压缩率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3 个月,两组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压缩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个月,两组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压缩率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压缩率对比(,%)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压缩率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该病主要发生原因为骨密度及骨绝对强度降低,一般患者受到直接或间接创伤,就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胸椎、腰椎等均为常见骨折部位。胸腰椎OVCF 临床发病率较高,且PVP 已经成为其主要治疗方式,能缓解患者疼痛,对破裂骨质进行高效粘合,进而保证椎体整体稳定性,且促进其强度的提升,有利于恢复患者脊柱力学稳定性[4,5]。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X 线曝光次数少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对照组、骨水泥分布理想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个月,两组的VAS、ODI 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 个月,两组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压缩率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胸腰椎OVCF 患者治疗中,PVP 应用效果较好,创伤小且风险小,能将针准确的经椎弓根穿入受伤椎体,并且将骨水泥经穿刺通道注入,以此来减轻患者疼痛,进一步提升椎体强度,有利于其椎体高度的恢复。有学者[6]认为,在手术治疗中如果骨水泥无法对称性的分布于受损椎骨中,就容易出现术后椎体再次特显的情况。而PCVP 的应用有效解决了PVP 治疗期间存在的一些缺陷,在一侧操作期间经特殊角度注射器,不使穿刺角度增加,并且在受伤椎骨中进行多点处注射骨水泥,进而保证骨水泥良好的分布[7,8]。考虑到PVP 存在的缺陷,临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随着椎体增强技术的创新,PCVP 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与PVP 存在的不同为该术式所用工具内芯由镍钛诺制成,而且具备弹性。该术式治疗期间,主要经单侧穿刺的直套管穿过成角度的骨水泥装置,并且以直的穿刺针针尖为变形支点,反弹至穿刺另一侧,保证通道能越过椎体矢状中线,连续骨水泥注射。具体治疗期间,骨水泥处于低压分散状态,能保证其较好的分布,并且有利于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的恢复,具有短期镇痛效果[9]。并且该治疗手段不需要进行双侧PVP 促进椎体内骨水泥双侧分布,进而提高了手术效率,减少手术时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X 射线照射次数[10]。双侧入路为骨水泥注入双侧椎弓根,每侧注射量较少,进而骨水泥无法进行较好的渗漏。有研究针对椎体中骨水泥定量分布对椎体整体高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在骨水泥注射量固定的情况下,集中分布于椎体中心时,能更好的促进椎体刚度的改善。椎体前2/3 侧及椎骨中心同时均匀分布骨水泥时,一般认为其分布较为理想[11]。本研究结果中,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压缩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为术中骨水泥分布比较好,能扩散、分散于椎体中,所获得的生物力学支撑较好,进而减少病椎与相邻椎体断裂风险,同时PCVP为脊柱微创手术,能在不增加手术时间等的情况下取得与双侧入路相似的止痛效果,并且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也具有相似性[12]。

综上所述,PCVP 治疗胸腰椎OVCF 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在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的同时有效增加骨水泥注入量、改善骨水泥双侧分布情况。

猜你喜欢
椎体腰椎水泥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夹心椎体小剂量骨水泥预防性强化治疗“三明治”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分析
高效水泥磨开路系统的改造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老年人腰椎滑脱怎么办?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通过对水泥管式磨机隔仓板结构改进提高水泥台产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
10例PKP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