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湿热敷联合熏洗疗法在产后会阴肿痛产妇综合管理中的应用

2022-07-14 09:30龙爱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0期
关键词:熏洗会阴切口

龙爱华

产后会阴肿痛是指产妇经阴道分娩后会阴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及疼痛,属于产科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则不仅可造成感染,还可引起尿潴留甚至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影响产妇产后恢复[1]。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管理在临床产科疾病中的逐渐兴起,发挥其多分子、多靶点的管理优势。中医学认为,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而妊娠产后气血亏虚,筋脉失养,分娩创伤使经脉受损,进而气血瘀滞,经脉不通;且会阴伤口处解剖位置特殊,较易受外邪入侵,具有正气易虚、易生瘀滞等特点;治疗则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为主要目的,以促进产妇产后恢复[2]。本文旨在探究中药湿热敷联合熏洗疗法在产后会阴肿痛产妇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2021 年3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2 例产后会阴肿痛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 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1~29岁,平均年龄(25.23±3.17)岁;孕周39~41周,平均孕周(40.31±0.72)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1~28岁,平均年龄(25.41±2.52)岁;孕周39~41 周,平均孕周(40.54±0.62)周。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于本院进行经阴道分娩,且为会阴侧切的产妇;②足月妊娠产妇;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会阴局部裂开,层次至肌肉层,且创面存在分泌物者。

1.3 排除标准 ①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②临床资料收集不完整或中途失访者;③合并妊娠其他并发症者;④产前存在器质性病变者。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管理。分娩后给予测量体温,2~3 次/d;密切关注产妇会阴切口处皮肤是否出现流脓、感染等情况;嘱咐其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理恶露及血迹;并给予0.05%的碘伏棉球进行擦拭,2 次/d,针对局部红肿的产妇可给予局部红外线照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湿热敷联合熏洗疗法。①中药湿热敷:黄柏、蒲公英、红花、桃仁、白术、茯苓各10 g,野菊花、金银花、生地榆各15 g,用清水浸泡30 min后将其煮沸,冷却至40℃左右,使用无菌纱布浸泡药液后贴敷会阴,15~20 min/次,1次/d。②熏洗疗法:将明矾30 g、败酱花25 g、当归20 g、丹参15 g,蒲公英、苦参各10 g,黄柏6 g,清水煎3000 ml,蒸汽熏洗10 min,待水温合适后可进行坐浴30 min,1 次/d。两组均治疗5 d。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1 临床疗效 参考《妇产科学》[3]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会阴部无水肿、渗液和渗血,症状完全消失,不影响日常活动;②有效:水肿基本消退,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基本不影响日常活动;③无效:水肿未消失,仍感受明显疼痛,并可伴有糜烂、渗液等,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需拆线处理切口。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5.2 会阴切口愈合等级 判定标准:①甲级:切口愈合理想,无不适反应;②乙级:切口愈合不佳,局部伴有炎症反应,表现出硬结、渗液、红肿等(其中会阴切口硬结指的是产后第5 天进行肛门检查,发现阴道后侧壁、会阴侧切处存在硬块并伴有触痛感);③丙级:伤口愈合差,切口出现化脓症状,需切开引流[4]。

1.5.3 会阴切口肿胀程度 用软尺测量会阴处皮肤增高情况:①1 度:会阴局部皮肤无明显增高肿胀情况;②2 度:会阴局部皮肤较周围正常皮肤高<1 cm,范围<2 cm;③3 度:会阴局部皮肤增高1~2 cm,范围2~3 cm;④4 度:会阴局部皮肤增高>2 cm,范围>3 cm[5]。

1.5.4 疼痛程度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3 d 后通过产妇自身感受及症状进行评估。①1 分:无明显疼痛,不影响各体位的正常维持;②2 分:轻微疼痛,卧位安静状态下不明显,仅在行走或坐立位支撑时感受到稍许疼痛;③3 分:中度疼痛,坐立位、卧位、行走状态下均可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疼痛,但不影响休息;④4分:重度疼痛,疼痛感受不分体位,且影响睡眠及日常活动,需要药物止痛[6]。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产妇会阴切口愈合等级及会阴切口肿胀程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会阴切口愈合等级及会阴切口肿胀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产妇会阴切口愈合等级比较[n(%)]

表3 两组产妇会阴切口肿胀程度比较[n(%)]

2.3 两组产妇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产妇疼痛程度评分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t=0.712,P>0.05);治疗1、3 d后,两组产妇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观察组=8.759、29.077,P<0.05;t对照组=6.755、27.883,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1 d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080、16.694,P<0.05);观察组治疗1、3 d 后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82、8.581,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4 两组产妇疼痛程度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1 d 后比较,b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c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产妇产后会阴水肿可能是由于产程中多次阴道检查对会阴部皮肤的刺激作用引起的。而会阴侧切手术虽是辅助生育的重要手段,但其对产妇会阴部的损伤及刺激均可引起炎性物质的分泌,进而造成水肿,影响会阴处伤口的愈合,严重者还可发生感染、尿潴留等[7]。针对产后会阴肿痛的常规管理,临床主要采用碘伏擦洗或抗生素治疗,但临床实践表明其效果并不理想,对产妇疼痛缓解有局限性[8]。

中医在治疗产后会阴水肿方面具有一定优越性,具有作用温和、效果肯定、针对性强等特点[9]。中医认为,产后会阴水肿多因产后气血两虚,进而导致气阴耗伤,津液不归正化,气血运行失畅,而复感于邪,则气滞血瘀,壅滞经络;又或天生禀赋不足,阴虚内热,加重气血瘀滞,滞于会阴,以致不通;不通则痛,表现出会阴疼痛、水肿等症状[10]。

基于此,本研究根据产后会阴水肿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原则,采用中药湿热敷联合熏洗疗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切口愈合等级及会阴切口肿胀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 d后,两组产妇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1 d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3 d 后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医药更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中药湿热敷药方中金银花可宣散风热、清热解毒;野菊花可破血疏肝、解疔散毒;生地榆主妇人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桃仁可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可用于瘀血血闭;蒲公英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红花可生津、益气、养神,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解表发汗;茯苓可渗湿利水、宁心安神;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黄柏可泻火解毒、清热养阴;诸药合用以达到疏通腠理、活血化瘀的功效。从现代药理学角度解释,可能是因为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黄柏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有较为理想的抗菌效果,且还可解热抗炎;生地榆、红花、桃仁等可抗炎,抗氧化,缓解因炎性分泌物增多引起的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白术、茯苓等可减毒增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加快身体恢复[11-15]。而中药湿热敷由于敷料的保湿性,既可增加药物保湿性,也可保证局部组织的渗透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增强治疗效果。而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熏洗,中药熏洗组方中明矾可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止血止泻、清热解毒;败酱花可清热解毒、活血排脓;当归可补血养血、行血活血,为血虚诸证之要药;丹参可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苦参可清热燥湿、养肝胆气;合诸药之功效,促进产妇会阴处皮肤的恢复,减轻疼痛,并有利于早日下床活动。

综上所述,中药湿热敷联合熏洗疗法可有效改善产后会阴肿痛,促进会阴切口愈合,提高其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熏洗会阴切口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周围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在经会阴前列腺活检中的镇痛效果比较
如何预防和治疗会阴裂伤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妙用中药缓解痔疮
哪些中药能缓解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