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锻炼在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7-14 09:30徐国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位偏瘫肢体

徐国艳

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指的是急性脑血管循环异常诱发局限性亦或是完全性脑功能受损综合征,也被称作急性脑血管病变,属高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病死率、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即便是存活患者也会有偏瘫、感觉障碍及语言功能等后遗症,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产生较大影响[1]。研究认为,予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可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增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达到预后改善目的[2]。鉴于此,本科室对2019 年8 月~2020 年9 月收入患者展开研究,以常规康复指导、早期康复锻炼分组,探究早期康复锻炼的运用价值,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8 月~2020 年9 月本院收治的64 例偏瘫患者,依据简单分样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2 例。参照组男21 例,女11 例;年龄48~80 岁,平均年龄(64.03±7.14)岁;18 例左侧偏瘫,14 例右侧偏瘫。观察组男20 例,女12 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4.04±7.16)岁;17例左侧偏瘫,15 例右侧偏瘫。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通过全面诊断满足世界卫生组织(WHO)及《神经内科学》中关于脑卒中偏瘫的判定标准;患者知情研究,并签订同意书;初次发病,且生命指征平稳。排除标准:言语表达功能、意识障碍;肝肾功能不全;既往有精神病病史;资料缺失。

1.2 方法 参照组施以常规康复指导,对患者用药予以指导,观察生命指征变化,同时阐明康复训练的必要性,提高依从性。

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锻炼:待患者生命指征平稳后24 h 实施康复锻炼,具体如下:①体位训练:偏瘫患者需维持良好体位,以保证患侧关节稳妥固定,减少患肢痉挛,同时发挥肩关节保护作用。体位干预包括平卧位、侧卧位及健侧卧位,以上3 种体位均需在患肢各关节处及足下垫一靠枕,且使踝关节始终呈90°状态,隔2 h 更换1 次卧位。②肢体功能锻炼:卧床期间,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易形成静脉血栓、肢体痉挛等不良事件,为此,护理人员需按时活动患者关节,对于肢体无法自主控制者,对其关节采取被动训练,按时更换其体位,擦拭皮肤;离床期间,指导患者行侧卧位训练,角度维持30 °,隔3 d加大10 °,直至可自主坐起。实际锻炼中,引导患者掌握训练姿势,机体重心移动时需变换至合适的姿势。同时综合考量患者身体状况,一旦在锻炼时有不适表现,需暂停训练,解决后再继续锻炼。另外,患者可自由坐位时,建议鼓励其下床活动,如平衡杠内步行锻炼,首先协助患者将其健侧肢体移动,平衡后移动患侧肢体,随锻炼时间延长,锻炼强度逐渐增加。③日常生活能力锻炼:进行患者肌张力、平衡力及肌力的全面评估,而后基于患者配合后展开穿衣、洗漱、吃饭及如厕等生活能力锻炼,2 次/d,时间20 min。④心理康复指导:卒中后偏瘫大多发病急骤,致疾率高,所以在发病后患者难免出现恐惧、焦躁等情绪,对后期康复诊疗效果产生影响。护理人员与患者及时沟通,掌握其一般状况,如文化水平、家庭条件及社会背景等,而后制定干预方案,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患侧肢体功能基本恢复,可自由活动,且Barthel指数>95 分为显效;患侧肢体功能较诊疗前恢复,生活基本可自理,且Barthel 指数75~95 分为有效;未达以上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康复锻炼前后的FMA 评分、Barthel 指数。采取FMA量表对两组康复锻炼1 个月后肢体运功功能展开测评,满分100 分,分值越高越好;同时以Barthel 量表评估1个月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越好。③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借助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制对两组睡眠障碍、入睡时间及睡眠效率等指标实施测定,分值越低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有效及无效分别为17 例、14 例、1 例,参照组显效、有效及无效分别为14 例、10 例、8 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31/32),高于参照组的75.0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5,P<0.05)。

2.2 两组康复锻炼前后的FMA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 康复锻炼前,两组FMA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锻炼后,观察组FMA 评分、Barthel 指数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锻炼前后的FMA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分)

表1 两组康复锻炼前后的FMA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分)

注:与参照组同期比较,aP<0.05

2.3 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睡眠障碍(9.05±0.03)分、入睡时间(13.16±0.06)分、睡眠效率(11.03±0.02)分、日间功能障碍(13.04±0.12)分,均低于参照组的(15.74±0.54)、(19.70±0.37)、(16.58±0.73)、(17.75±0.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974、98.699、42.991、133.219,P<0.05)。

3 讨论

有关资料表示,脑卒中现已成为成人死亡及致残的重要疾病,该病具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等特征[3]。临床实践指出,高血压、心脏病及动脉硬化者均为脑卒中好发人群,同时酗酒、吸烟、饮食不节等群体亦为疾病好发人群。发病后,机体脑神经功能受损,有运动功能、感觉及言语障碍,若未在有效时间内救治可累及生命安全。随康复医学逐渐进步、发展,其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具积极的诊疗意义,能够大幅度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4-6]。

本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31/32),高于参照组的75.0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锻炼后,观察组FMA 评分(63.69±10.26)分、Barthel指数(51.89±9.22)分均高于参照组的(46.18±9.46)、(43.59±7.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障碍(9.05±0.03)分、入睡时间(13.16±0.06)分、睡眠效率(11.03±0.02)分、日间功能障碍(13.04±0.12)分,均低于参照组的(15.74±0.54)、(19.70±0.37)、(16.58±0.73)、(17.75±0.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康复锻炼效果可观。通过心理康复指导,纠正患者认知偏差,提高其疾病认知度,同时增强康复信心,主动与医护人员配合,完成整个康复锻炼;结合患者情况进行体位干预,间隔2 h更换体位,并予以腰部按摩,避免压疮等不良事件形成;早期康复锻炼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卧床期,此期间指导患者开展关节被动训练,离床期开展侧卧位训练,同步开展下床活动,渐进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另外,引导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常事,如洗漱、系鞋带、吃饭及如厕等,鼓励家属协助患者,强化其日常生活能力,一有异常情况即刻上报[7,8]。多项报道研究,早期康复锻炼为现代化康复医学的新型体现,在偏瘫患者中效果确切,但需要注意,锻炼强度及时间需以患者耐受力为准,切勿操之过急,加重疾病病情[9,10]。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偏瘫采取早期康复锻炼效果令人满意,可纠正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及睡眠状态,属理想且可行性理疗方案,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体位偏瘫肢体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