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路径探讨

2022-07-15 11:18吴润平
四川体育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个性化消费

罗 雪,吴润平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路径探讨

罗 雪1,2,吴润平2

1.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611130;2.成都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1130。

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保障。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快速进步和消费者体育需求发生巨大变化的趋势下,迫切需要对我国现行体育产业体系进行改革调整,构建“智能动态、创新驱动、面向未来”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本文运用逻辑分析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梳理现行体育产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体育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体育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体育产业陷入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风险,剖析影响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对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构建的运行逻辑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路径,即实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构建智能体育制造生产体系、拓展体育消费空间和构建现代体育市场治理体系等。

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智能体育;体育强国;路径探讨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1],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体育产业更大、更活、更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纲要》进一步明确:“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体育全产业链条”[2]。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更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

随着体育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在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鲍明晓(2018)较早提出创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认为体育产业体系包括“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中介、体育培训、体育装备制造与销售、体育建筑设计与施工等”[3]。黄海燕(2020)指出应“坚持创新引领、优化金融服务、强化人才支撑和加强数字赋能等措施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4]。李刚、张林(2020)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探讨了建立中国现代体育市场体系的路径[5]。

目前对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研究零星散落于各类文献中,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较少。本文的边际贡献可能有:(1)丰富我国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相关研究成果;(2)剖析现行体育产业体系存在的问题,对现行体育产业体系进行优化转型提供对策建议。

所谓现代化产业体系,简单说就是指“具有当代领先、具有竞争优势又面向未来产业与技术发展趋势的产业体系”[6],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是以智能化等高新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互联网收集体育消费大数据并运用云计算分析,为体育决策主体提供智能产品和智慧服务的新型动态产业体系[7]。我国现行的体育产业体系,存在体育产业发展的“结构性陷阱”、体育产业结构失衡、陷入全球体育产业价值链低端锁定风险和体育资源低效配置等问题,无法有效满足在新技术进步的趋势下消费者的“现代”体育需求。因此,需要与时俱进,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本文试图在总结国际国内体育产业体系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以智能化等新信息技术为手段,智能体育制造业与智慧体育服务业为支撑,构建以智能体育赛事为核心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培育智能体育市场,完善体育产业链,促进我国体育产业转向高质量发展,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1 现行体育产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体育产业的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虽然传统体育产业是体育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成本增加、竞争力减弱、增长速度下降;新兴体育产业由于缺乏技术、创新等,发展受阻,陷入“结构性陷阱”[6]。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29 483亿元,增加值为11 248亿元,体育产业总规模比上年度增长10.9%,增加值增长11.6%[8];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27 372亿元,增加值为10 735亿元[9]。尽管体育产业成长迅速,但却出现传统体育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以加工组装的发展模式为主,创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以数字体育为代表的新兴体育产业虽然在成长,但是缺乏核心技术和人才,发展受到阻碍[6]。另一方面,体育产业供需矛盾和区域发展失衡。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人们的体育消费层次越来越高,但供给的体育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高。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优于乡村[10]。

1.2 体育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体育法规不够完善,标准的体育产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出台[11]。体育市场存在部分壁垒,导致体育市场分割,体育资源自由流动受阻,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虽然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存在体育管理体制结构不合理,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横向结构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单项体育协会管理形式结构混乱,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对单项体育协会实施过多的行政干预,抑制了单项体育协会的自主性,政府部门包办体育事务导致体育资源不合理的配置,造成社会力量难以参与体育[12]。体育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够规范,信用缺失问题时有发生,缺乏对体育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对消费者利益造成损害,还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13],进而制约了体育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

1.3 体育产业陷入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风险

体育产业全球价值链高端由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只能嵌入低附加值的低端环节,易出现“虏获”现象,长期锁定在体育产业全球价值链的低端[14]。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我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仅有4000家左右[15],2020年,我国体育用品相关企业达到434万家[16],体育用品制造业大而不强。据统计,美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仅有1400多家,却占据世界体育用品销售额的1/3[15]。我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规模偏小,长期处于来料加工和组装的低端制造环节,科研投入较少,体育用品附加值较低[15],以低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嵌入全球体育产业价值链,这种“低端嵌入”的体育企业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主要从事体育用品的加工制造,价值链高端的品牌运作、研发设计等环节则被发达国家占据。

2 影响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构建的主要因素

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驱动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发展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体育需求的新变化。

2.1 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现今,大量高新技术涌现,构成了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技术基础。(1)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是体育产业实现智能化的基础,通过机器的深度学习,可以实现体育用品的智能生产制造、智慧服务和智慧办公等。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竞技体育战术制定、运动员选拔、运动损伤预防和训练反馈等方面。全民健身应用人工智能不仅可以生产智能跑鞋、智能体脂称等智能体育产品,还可以实现智能体育场馆的智慧服务。(2)大数据技术。消费者在体育消费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消费大数据进行加工分析,这些数据可用于分析消费者偏好,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体育产品和服务,达到“量身定做”的效果,提升消费者的运动体验。(3)智能制造。人机一体化的智能制造系统,一个全自动制造工厂,可以实现体育用品的智能制造和销售、体育场馆建设的智能制造。(4)智慧服务。体育产业各大主体可通过智慧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赛事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其提供最佳的赛事体验。

2.2 消费者新的体育需求

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实际上是为满足消费者新体育需求的体系。随着高新技术的进步和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的体育消费理念、体育消费需求从“传统”转变为“现代”。消费者体育需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便捷化体育需求。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化等高新技术的进步,打破了传统体育消费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消费者灵活选择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场地成为现实。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生产者可以快速的获取人们的体育消费数据,同时,通过云计算分析技术,又可以便捷地为消费者提供符合其消费偏好的体育产品和服务。(2)个性化体育需求。个性化体育需求是人们对追求美好生活的体现之一,消费者注重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以往的技术主要满足消费者的大众化体育需求,未对消费者的身体状况、运动目标、运动水平和运动习惯等特征进行细分,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体育需求。现今,由于智能制造和智慧服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的个性化体育数据能够被互联网迅速收集,这些海量的体育消费数据通过云计算加工,交给智能制造和智慧服务系统快速地生产个性化体育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体育消费体验。(3)整合化体育需求。消费者希望自己分散碎片的体育需求能够得到集中的满足。目前,体育商品和服务分工越来越细化,对供应商来说,生产效率提高了,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自己的个性化体育需求需要多家供应商才能够满足,导致人们体育消费的不便利。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商为消费者提供整合化的体育产品和服务成为现实。

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体育需求的新变化等因素影响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构建和发展。现行体育产业体系的生产方式是统一的标准化生产,已经不能适应人们体育消费需求的变化。因此,需要以互联网、数字化、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将传统体育商品生产方式转变为现代体育商品生产方式。利用智能体育制造系统可以为消费者大规模的提供个性化体育产品,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运输成本,达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网络配送”的新型体育用品生产组织方式[6]。

3 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构成及运行分析

3.1 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目标和基本特征

在消费者追求便捷化、个性化和整合化的新体育需求趋势下,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为“连接一切”和满足消费者的新体育需求提供了可能。此外,要实现我国体育产业转向高质量发展,我国需要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3.1.1 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目标 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目标为(见图3):(1)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创新为引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2)占据体育产业全球价值链高端。提升中国体育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摆脱体育用品制造业“低端锁定”困境,瞄准高附加价值的研发、技术和品牌销售等环节[14]。(3)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体育消费层次和需求也随之提升,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有利于形成体育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品等,能有效满足人们便捷化、个性化和整合化的体育消费需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亦得到满足。

3.1.2 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与现行体育产业体系相比,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具有四大基本特征:(1)创新性。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为支撑,通过互联网收集体育消费大数据,运用云计算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洞悉消费者个性化的体育消费偏好、消费理念、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等。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可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的锻炼建议、个性化的健身服务,为赛事组织者的科学决策提供更精确的依据,也可为体育消费者提供最佳的现场观赛体验和更优质的服务,为传统体育产业进行数字化赋能。(2)动态性。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是动态演进的体系,高新技术进步迅猛且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体系能够与时俱进,不断的进行创新、更新,达到能够大规模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目标,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3)人本性。满足消费者新的体育需求,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是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构建的目的。根据消费者的观赛偏好、身体状况、运动习惯等特点,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智能体育产品和智慧体育服务,最大限度地达到“私人订制”的效果,满足消费者便捷化、个性化和整合化的体育需求。(4)融合性。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是产业融合的体系,以“体育+”为手段,跨界融合。是智慧体育服务和智能体育制造融为一体的体系,是体育服务业制造化与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融合一体的体系,是现代体育制造业和现代体育服务业互联互通和深度融合的产业。

3.2 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构成

体育产业由体育核心产业和体育附属产业组成,体育核心产业是一条以体育赛事为中心、由消费者、体育赞助、体育传媒、体育场馆、体育特许商品经营企业和体育营销及经纪公司7大主体组成的完整产业链[17](如图1)。体育核心产业的商业模式是,职业和非职业体育运动队租用体育场馆产出体育赛事,体育运动队将赛事的赞助版权出售给体育赞助商、将赛事的媒体版权卖给体育媒体、向消费者出售赛事的门票、出售特许经营权给体育特许商品经营企业[17]。体育赞助商通过支付广告费用在体育媒体上宣传企业,体育媒体可向消费者收取观看体育赛事的会员费。体育附属产业主要包括体育健身培训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彩票、体育旅游、体育金融等。

图1 体育产业的构成

资料来源:在徐燕勤研究[17]基础上绘制

图2 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构成

资料来源:在芮明杰研究[6]基础上绘制

体育消费主要分为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参与型体育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包括现场观看体育赛事、网络观看体育赛事等;参与型体育消费包括健身、培训等。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可分为智慧体育服务业(智慧服务)和智能体育制造业(智能制造)这两大类,智慧体育服务主要包括智能体育赛事、VR观赛、电子裁判、智能体育训练、智能场馆服务、智能体育传媒、智能体育健康等,智能体育制造主要包括智能体育用品制造、销售和智能体育场馆建设[7]。支撑智慧体育服务和智能体育制造是智能设备产业和基础产业(如图2)。

3.3 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运行

个性化消费已经成为体育消费的主流,要满足人们的个性化体育需求,一方面需要人们有满足个性化体育需求的收入和消费空间,另一方面需要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中各供应商能够提供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偏好的智能体育产品和智慧体育服务。

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运行逻辑为(如图3):由于消费者的体育需求发生巨大变化,由“传统”体育需求转变为便捷化、个性化和整合化的体育需求,人们的体育消费偏好、体育行为、习惯等不同,在体育消费过程中产生了海量数据,通过互联网收集这些体育消费大数据,运用云计算进行体育数据分析,生成消费者个性化的体育数据,然后将这种数据传递给智能体育制造和智慧体育服务系统,通过个性化智能生产服务系统与数据控制,自动组织生产,产出个性化的体育产品和服务,消费者新的体育需求得到满足[6]。

图3 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运行逻辑和目标

资料来源:在顾江研究[13]基础上绘制

4 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构建的路径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体育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促进体育产业创新、协调、绿色和共享发展[18]。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更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以高科技为核心的数字体育和智能体育等现代体育产业,赋予传统体育产业创新性、动态性、人本性和融合性,正在提升和改造传统体育产业,促进传统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现行体育产业体系转型至现代体育产业体系需要明确路径。构建“智能动态、创新驱动、面向未来”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4.1 实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

推动体育与新科技融合,加快发展数字体育产业。数字经济时代,在智能体育制造、智慧体育服务、体育产品新零售等相关业态推动实施数字化转型[19]。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体育产业的生产方式,推动体育核心产业向智能体育赛事、智慧体育服务方向发展,体育附属产业转向智能工厂和智能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促使体育企业价值链和体育产业链进行创新组合,满足消费者现在及未来的体育需求,现行体育产业体系逐渐脱胎成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通过广泛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信息技术,将传统体育产业改造为个性化智能体育生产服务系统等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增加新技术和新模式改变现行体育产业体系。以发展数字体育产业为抓手,推动体育资源创新发展、“体育智能化”发展,并促进我国体育产业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4.2 构建智能体育制造生产体系

改善生产方式,提高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一方面,现行体育产业体系中的低端产业需要吸纳先进管理理念和现代技术等,从而提高体育产业创新能力和附加值,用新技术、新材料改造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往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便捷、个性化的体育需求,实现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减少低技术含量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减少体育产业的低端供给,节约体育资源。节约出来的资源流向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智能体育制造和智慧体育服务,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精细化,进而提升体育产业的竞争力[5]。通过构建智能体育制造生产体系,满足消费者便捷化体育需求、个性化体育需求和整合化体育需求。

4.3 拓展体育消费空间

壮大智能体育市场,引导智能体育消费,培育体育消费新增长极,拓展体育消费空间,以消费为引领,带动体育产业发展,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发展智能体育市场是引导智能体育消费的基础,传统体育用品的智能制造和体育服务的智慧服务化是发展智能体育市场的重点[7]。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驱动体育用品制造转型升级,智能化手段与体育用品制造、体育场馆建设融合创新,可以改变体育产品的供给方式,生产智能跑鞋、智能手环、智能场馆等智能体育产品。以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推动体育服务业转型升级,建立智能体育赛事系统、构建不同运动项目人群的大数据管理、虚拟赛车、VR虚拟体育训练等。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高新信息技术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形成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动态演进的新模式[20]。引导居民由标准化的体育消费转变为智能化、个性化定制的体育消费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智慧体育服务[21]。通过培育智能体育市场,以智能体育消费为引领,带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4 构建现代体育市场治理体系

构建现代体育市场治理体系,加大现代体育市场的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的主线[22]。加大对体育市场的宏观管理,现代体育市场的监管有时需要多部门协作配合,需要明确各部门的监管主体和监管职责[23]。体育市场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套用其他行业的监管模式,由体育主管部门监管现代体育市场更佳,体育主管部门可设立专门的智能体育部,制定规范的监管标准对现代体育市场进行监管。创新现代体育产业体系运行机制,构建多元化的体育产业管理组织,推动现代体育产业信用体系建设[24-25]。加强智能体育监管,建立AI智能体育产品标准、不同运动项目体育消费大数据的保护机制等,确保智能体育所产生的数据被合理使用,营造良好安全的经营环境。通过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运用高新技术实施在线智慧监管,创新体育市场治理方式等手段,促进现代体育市场经济健康发展[5]。

5 结 语

在以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消费者的体育消费需求和消费理念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国现行体育产业体系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需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为手段,智能体育制造和智慧体育服务为支撑,构建“智能动态、创新驱动、面向未来”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满足消费者的便捷化、个性化和整合化的“现代”体育需求,培育智能体育市场,完善体育产业链,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占据体育产业全球价值链高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体育产业创新协调发展,提升效益,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1]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文)[EB/OL].(2017~12~03)[2020~01~05]. http://www.qstheory.cn/llqikan/2017-12/03/c_1122049424.htm.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EB/OL].(2019~09~02)[2020~01~0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3] 鲍明晓.从体育部门经营创收到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初创——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考[J].体育科学,2018,38(07):15~16.

[4] 黄海燕.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J].体育科学,2020,40(12):3~16.

[5] 李 刚,张 林.中国现代体育市场体系发展的历史溯源、现实审视与路径选择[J].体育科学,2020,40(09):3~13.

[6] 芮明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思路、目标与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18(09):24~40.

[7] 郑 芳,徐伟康.我国智能体育:兴起、发展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19,39(12):14~24.

[8] 国家统计局.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EB/OL].(2020-12-31)[2021-11-25].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12/t20201231_1811943.html.

[9] 国家统计局. 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EB/OL].(2021-12-30)[2022-01-10]. http://www.gov.cn/xinwen/2021-12/30/content_5665345.htm.

[10] 张永韬,黄 芳.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方向与路径[J].四川体育科学,2018,37(02):17~21.

[11] 陆东东,陆春红,陈 刚.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问题及前景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2018,4(11):6~9+20.

[12] 叶 林,樊玉瑶.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沿革、现状与未来[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8(02):41~50+126~127.

[13] 顾 江,陈 鑫,郭新茹,等.“十四五”时期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逻辑框架与战略路径[J].管理世界,2021,37(03):9~18+2.

[14] 张兴祥,庄雅娟,黄明亮.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镜像与突围路径研究——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视角[J].人文杂志,2020,4(11):72~82.

[15] 夏碧莹.加快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和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07):37~40.

[16] 砍柴网.日本奥运会延期,我国供货全球的 6.5 万体育用品企业有何影响?[EB/OL].(2020-03-27)[2021-11-2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315344801712413&wfr=spider&for=pc.

[17] 徐燕勤.三分钟看懂美国体育产业商业运作模式及中美对比[EB/OL].(2016-10-09)[2021-01-06]. http://www.sohu.com/a/115701294_505667.

[18] 徐开娟,黄海燕,廉 涛,等.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关键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43(04):29~37.

[19] 任 波,戴 俊,黄海燕.中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与改革路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8,33(05):407~411.

[20] 张和莉,潘丹旎.休闲体育产业互联网化思维模式的变革[J].四川体育科学,2019,38(04):17~20.

[21] 方春妮.中国体育产业政策有效性探索:理论依据、政策实践与提升路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21,48(03):97~107.

[22] 黄海燕,徐开娟,廉 涛,等.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就、走向与举措[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05):15~21+37.

[23] 张金桥,邱 茜.我国丝绸之路沿线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措施[J].四川体育科学,2016,35(01):85~89.

[24] 杨俏然.试论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策略[J].四川体育科学,2014,33(02):16~19.

[25] 江小涓.体育产业发展:新的机遇与挑战[J].体育科学,2019,39(07):3~11.

Discussion on the Path of Constructing Modern Sports Industry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ports Power Strategy

LUO Xue1,2, WU Runping2

1.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Sichuan, 611130, 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130, China.

Building a modern sports industry system is not only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building a sports power, but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meet people's pursuit of a better life. Under the trend of rapid progress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ig data and great changes in consumers' sports needs, it is urgent to reform and adjust China's current sports industry system and build a modern sports industry system that is “intelligent, dynamic, innovation driven and facing the future”.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ogical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this paper comb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ports industry system, including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of the sports industry, the imperfect sports market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the risk of the sports industry falling into the low-end lock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sports industry system, analyzes the operation logic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sports industry system, and discusses the path of constructing modern sports industry system in China, that is, implement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of sports industry, constructing intelligent sports manufacturing system, expanding the space for sports consumption and constructing modern sports market governance system.

Modern sports industry system; Intelligent sports; Sports power; Path discussion

1007―6891(2022)04―0108―05

10.13932/j.cnki.sctykx.2022.04.20

2021-10-28

2021-12-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1YJC890020),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课题(TY2021228),天府国际体育赛事研究中心课题(YJY2021B04),自贡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运动与健康创新研究中心(YDJKY21-06)。

G80-053

A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个性化消费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体育产业之篮球
40年消费流变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