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化教学法提升高中美术教学的路径探析

2022-07-16 11:54朱峰
高考·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高中美术有效性

摘 要:随着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师将项目化教学法引入教学体系之中,通过丰富课程教学活动的内容,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在实践教学中深化了学生对高中美术教学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本文以高中美术教学为研究对象,对于项目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的实践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高中美术;有效性

在项目化教学体系之中,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将高中美术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凝聚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更好地打造高中美术的高质量、高效率课堂。因而,本文对于基于项目化教学背景,以自身教研经验举例并归纳总结,对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提出以下见解:

一、高中美术教学与项目化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推动高中美术教学改革的进程

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要素贯穿在每一节课,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并非独立的课,是以具体的“学习任务”的形式来配合的。新教材最后有中外美术史年表对照,可以清晰感受到中国美术史的丰富性和先进性,让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教师要与时俱进,通过应用项目化教学,不断学习成长,自我提高,以适应新课标美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探索更多“美育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做法,推动美术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融合美育教育与人文教育观念

教师通过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为美育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开辟路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课堂中還应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贯彻落实项目化教学的教学理念,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有所得。教师通过项目化的驱动法与启发式教学策略,以美术课堂五大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以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为教学重点展开教学。注重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美育观念。

(三)有机地整合美术教学内容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内容繁多,教师要充分备课,要基于项目化的教学目标来解读教材,挖掘教材的主干内容,对具体授课内容进行提炼。教师的教并不仅仅为了教授教材,而是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目标与方法的契合,达到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纵横深入的育人高度。教师通过有机地融合项目化教学方法,能够更有深度地创设情景化教学,设计问题,能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设置有实效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探究力。

二、高中美术教学与项目化教学融合的实践路径

(一)基于实践教研,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借助研修平台共享优质教学科研资源,集思广益打造高效、高质课堂,向美而行!项目化教学背景之下,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备课前要回归课程标准,认真领会目标要求并认真研究核心素养。2.从知识与技能入手,全面分析教材、目标、学生,多维度感悟、理解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升其美术素养,使其从欣赏的层次达到鉴赏的水平,满足多变的文化需要,紧贴时代主旋律。3.强调美育的意义。4.教师要加强集体备课力度,依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深挖教材,集思广义,不断打磨,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呈现出更多高效、优质的课堂。

例如教师进行“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围绕“如何欣赏建筑”,详细讲解“材质”“造型”“布局构造”“装饰”,以及“韵律”,并通过图例分析与设计制作,以两节课(一节赏析分析,一节设计制作)包含理论与实践的形式使学生学以致用、掌握并巩固课堂知识点,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与构造能力和建筑的鉴赏方式。教师引入项目化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美术探究力和美术鉴赏力。教师通过课前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自主搜索中外建筑的知识与构造方法,课中指导深入探究难点,以目标导向、任务引领,由浅及深地从欣赏探究到实践创造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课后巩固拓展,使学生通过感知、探索、实践等方式,自觉获取新知识和技能。本课亦让学生走进身边的建筑,观察身边建筑形态与结构和材质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思索身边建筑设计改造身边环境,深化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实践理解,在实践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美术观念。

(二)多样实践活动,落实项目化教学理念

为进一步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实践新观念下的单元主题教学活动,有效提高高中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美术教师应不断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主观认识[1]。

笔者就“单元模式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以建筑单元为例,进行了实践。“单元或主题大观念需要转译成基本问题,基本问题需要拆解成若干学习任务(问题链)以引领学生的探究活动。用任务活动来解答基本问题,构建学科概念和大观念”。首先,笔者从建筑的律动、建筑要素等方面实践了“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一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运用大量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对建筑形式的感知,探究建筑的材料、结构和布局等。然后,以“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课堂实例为据,从园林建筑的意境、造园的技法、园林文化的影响等角度,依托教材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沉浸式体验的课堂。最后,笔者从“建筑艺术是什么?为什么建筑艺术出现在必修鉴赏课本上?如何鉴赏建筑艺术?”三个问题入手,与同学们分享了“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的课题研究,提出城市建设发展与古建筑的保护问题。思考和谐的人居建筑需要具备哪些特征等,以图片视频和师生描述讲解的形式,就身边的人居环境和建筑中的历史文化,以及城市未来的发展建设展开讨论与研究,并布置作业完成人居环境课题的调查研究报告,教师对新教材建筑单元的单元主题式研究和交流给学生的启发良多。

笔者在讲授“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时,将各类绘画作品设计成三个独立的专题单元,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使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的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演讲能力、材料分析能力和PPT及视频软件的制作能力。在美术表现与创意实践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学生的绘画潜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绘画表现力大大提升。由于前期材料准备充分,教师通过作品展示、创作过程展示,尤其在分组活动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最终,学生的作品展示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美术学科一直努力落实“核心素养”的思想精神,致力于打造“大美育观”“项目路径”,分层次、分主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笔者讲授的“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一课,重视对学生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素养的培养。以身边的江南徽派为重点引领学生就地域特点、建筑结构、功能特点、文化传承等角度进行探索,尤其在培养学生建立文物保护意识,形成民族文化自豪感层面烘托了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同时也利用身边人居环境的调查思考城市未来发展,启发强化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担当与主人翁意识。以单元任务驱动课时任务,在任务链和问题链中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在情境中展开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层领悟且有所运用。

(三)深化项目化教学,优化美术教学模式

新教材以单元课的形式展开,每一课的内容相对较多,结构也相对自由,需要备课教师结合学情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师要深化项目化教学,通过应用项目化的教学理念,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美术课堂[2]。一堂课的导入效果往往奠定了整节课的基调。教师在执教“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例如“你眼中的中国(代表)色是什么?”在一开始就奠定了整节课的文化氛围:中国传统文化。导入开始,先出示现实生活中的红、黄、绿瓷器与中国传统瓷器、艺术品做对比,引导学生发现现实中很多人对中国传统色存在误解,从而体现学习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何要学习美术鉴赏,引出课题。导入效果是成功的。从生活中出发,能夠最有效、直接地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用图片展示和对比的教学方法能够带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提出的对学生图像识读核心素养的培养。

导入环节后整节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踏歌图》的鉴赏和对“石窟佛像修复事件”的讨论。首先,教师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及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美术鉴赏也是一种情感体验,它离我们并不遥远。进而导入这节课的重点:如何感受到艺术家在作品中倾注的情感,用鉴赏作品《踏歌图》的活动,带领学生通过鉴赏作品感受艺术家在作品中倾注的情感。在鉴赏活动过程中,教师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他们主动地去鉴赏评述。用布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去主动体验如何鉴赏一件作品:“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尺寸是多少?主题是什么?画中的人物在做什么?你感受到了画面是什么样的美感?又是通过哪些内容感受到的?你从这幅作品中还读到了哪些信息呢?”好的问题设置一定是有明确的指导性,并且相对客观,否则学生即便认真思考也很难回答。从课堂中学生的讨论与现场的表现情况来看,这样的问题设置是成功的,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能够保证思路清晰。

教师通过精心创设美术鉴赏教学情境,以活动形式展开;通过课件精彩的讲解,以及跟学生的积极互动,赢得学生持续关注与主动参与;通过三幅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图片让学生比较并交流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出具象艺术课题。以油画《蒙娜丽莎》为例进行详细的讲解,课上两名学生展示《蒙娜丽莎》油画高清复制品,有种拍卖会现场感,学生踊跃发言,谈了自己对这幅世界名画的认识与感受:在没有照相机的时代,达·芬奇凭自己科学家的精神和艺术的天赋创造了一个活生生的具象艺术形象,非常了不起。教师以美术知识结构体系方式引入具象艺术,通过中西绘画代表作品讲明具象艺术的特点,并以《蒙娜丽莎》《父亲》为例引导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来表述对作品的赏析。教师把自己收集的优秀美术作品图片发给学生自主欣赏并带领两组学生参观教室后墙张贴的两幅中国画,让学生谈对《溪山行旅图》《双鹰图》的感受,对于学生不了解的方面,教师做适当讲解。在学生主动欣赏之后,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有何区别?从而带领学生更深入地体验美术鉴赏的过程。以马远的《踏歌图》为切入点,让学生近距离地观看《踏歌图》,分组探讨作品的相关问题,然后让他们尝试说出从画面读出的信息,感受到的美感。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总结欣赏和鉴赏的区别,以及鉴赏一幅作品从画面内容、人物形象、构图、绘画技法、创作背景、创作意图等几个方面入手。然后用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做对比,分别从画面内容、人物形象、构图、绘画技法、创作背景、创作意图等,加深学生对鉴赏美术作品一般方法的理解,在鉴赏的过程中从感受、分析、判断体验、想象等获得审美享受,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体现鉴赏美术的意义。

第二部分是出示“四川省安岳县石窟佛像被油漆彩绘修复”图,学生就此事件发表观点,亦可以身边此类事件加以讨论。此环节是审美判断环节,从而引出美术鉴赏对促进学生发展,以及对于未来社会的影响。体会美术鉴赏对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这个环节较之严谨的鉴赏活动要显得轻松愉快,整节课的结构也因为这个环节的设置而更加合理:艺术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中。这也凸显了美术学科的文化性质和时代特色。教师没有试图去讲解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和意义,而是以点带面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结束语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高中美术教学要更新观念,突破传统,注重情境教学,认识设计思维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了解学情、明确概念,加强学生理论基础,强调合作和展开民主性评价,还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入手,更要善于发掘与生活有关的美学主题,使学生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同时注重课堂语言的表达和教学活动的实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艺术家的思考,获得知识,提高核心素养,完善人格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妲.浅析项目教学法在《3dsmax》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3):97-99.

[2]郭丽雅.项目教学法在高中美术课教学中的尝试[J].教育探索,2011(7):62-63.

作者简介:朱峰(1987— ),男,汉族,浙江宁波人,浙江省宁波滨海学校,中学一级,硕士。研究方向:美术教学。

猜你喜欢
项目化教学高中美术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析药理学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讨
探讨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