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身体素质强化的高校体育课程探索

2022-07-16 05:11李霆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教学

李霆

摘要:大学生要加强体育活动的频次,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念,如此可有利于其增强自身体质,并由此培养高度的体育意识,这同样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手段能否奏效,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教师必须对大学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文章旨在通过对大学体育教学法的运用和对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校体育;身体素质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方法

前言

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体育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构建终身体育意识。此外,有效的体育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意志能力,让他们得以更好的适应社会,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一、当前高校体育教育问题释义

(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积极性受损

现阶段高校体育教育的重点是课堂、教材和教案。在教学中,老师一再强调,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教师通常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如此保证教学的顺利、完整。而在对传统体育课堂进行分析之后,笔者发现,教师常常扮演着传递知识的角色,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许多教育工作者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活动都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需要为最终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所以,一切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都应该以“以人为本”为根本,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既要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又要积极地顺应学生的主体需求,使体育课程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从而真正实现“人本教育”。

(二)过度注重规范统一,形式化问题严重

由于受传统体育教育的影响,许多高校在推行体育教育时,注重的是教学过程是否具有规范性、一致性,这就造成了对学生个性的不断压制,使教学中呈现出一种程序化、教条化的倾向。大学生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正是青春最好的时候,学生们都很努力,勇于创新,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肯定会让学生们对运动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厌恶。在此情况下,“快乐运动”这一理念在我国逐步引入,并在国内深受广大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它的产生,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的教育方法,限制学生的个性,避免强迫式的教育,忽略学生的心理需要,而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高校体育提升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有效途径

(一)明确高校体育教育指导方针

在教学策划方面,“指导思想”是一种较为形式化但不容忽略的理念,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发展。对于高校体育学科的教育教学方向,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范例和界定,其主要是要侧重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教学设计的内容规划须在与教科书实际内容相符合的同时贴切学生现实生活,须与学生实际的年龄阶段、实际的认知水平、实际的体能素质与正确的价值导向为依据,以此才能真正贴近学生的现实情况,而不会出现泛泛而谈、偏离实际的问题。而教学设计并不需要特别地为某一课程环节提供特别的指导,而是要结合各个时期的具体条件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给予有力的指引,要做到简洁却不简单,明确而有针对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体育课程的正面效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因其认知水平、实际身体素质各有所异,因此其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别,在这方面要在指导思想上予以充分的强调。

(二)深入剖析高校体育教科书

当前,我国高校阶段体育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尚未完全统一整合,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体育教育方式各有所异,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体育教育中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体育品德、体育精神与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体育教育中如何使其外在素质与内在素质得到双向落实与提升,如何使二者有机融合,如何辨析其二者存在的关系,要从不同的方面对体育教材的价值、育人功能进行透彻、全面、真实的剖析,全面把握教材的基本、方法,以及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作出综合分析。

(三)由“讲授型”过渡为“指导型”

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男生,他们相对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但却普遍不愿意上体育课,归根结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将原本轻松愉悦的体育课程变成了“文化课”。相对来说,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其已具备独特的思维特征,因此学生们往往会觉得体育老师的讲授方式太过单调,很多技巧、动作,都可自己摸索出来的,根本不需要老师按部就班进行讲解。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必须积极地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其乐于接受、善于接受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在一个崭新的环境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新鲜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体育教师要积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需要切实掌握课堂教学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的效果和目的,而不是放任学生自由发挥。由于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基本功各不相同,教师应该采取个性化、层次化的教学方法,而非统一固化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如果过分强调统一性,将很难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使体育教学缺乏弹性。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主动告别传统的机械化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由技巧传授转化为方法传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体育教育的目的和起点出发,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教育手段的转变上。如,学生们喜欢运动内容中包涵有健美操,这就意味着偏向美育的体育活动较为受学生喜欢的,因此,教师要投其所好,向学生们传授健美操的相关知识,不仅讲授健美操的动作技巧,还应向学生们普及健美操的由来,给其普及一些有关健美操的奇闻异事,让学生们在进行健美操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受到情感、文化的熏陶。如此可以让学生更积极、更有动力地参与到健美操锻炼中去。

(五)重视体育意识的加强和培养

运动和教学既可以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又可促使学生构建持之以恒的毅力,并引导其积极地参与、保持运动和坚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校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他们在业余时间坚持某一种或多种运动项目,如慢跑、瑜伽、俯卧撑等各种体育活动。长期坚持锻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身体素质的明显增强,而在此过程中,其昂扬不折的体育精神也由此體现

结语:总而言之,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对学生的培养由“知识型”“技能型”转向“素养型”“意识型”,这对于体育课程来说变化尤为明显。而高校体育教师则更应深入理解教材,深入理解新时期高校学生实际的身体素质及体育能力,并从多个方面采取多种手段以促使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这是新时期体育教育教学的整体走向,同时也是高校学生学习发展的具体需求。

参考文献:

[1]吴宇翔,陈元香.高校体育教学中提升大学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及优化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1):79-82.

[2]夏雪芹.高校体育教学基于学生身体素质的个性化构建分析[J].灌篮,2021(4):123.

[3]张琼.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意识及能力核心思路[J].中国宽带,2021(4):117.

[4]王威.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体育画报,2022(9):200-201.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