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路径分析

2022-07-16 05:40王菊菊
高考·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课堂教学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既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承担的基本任务,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需要。为此,教师需要从学生思想发展、心理建设、观念形成等角度,全面地落实好高中生的生命教育。

关键词:生命教育;课堂教学;路径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不仅承担着教授文化知识的任务,更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观念等方面教育的重要责任。生命教育的良好融入,是完善学生思想观念、强化学生道德品质、增强生命意识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通过生命教育的融入,实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标。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生命教育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生命教育看似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板块或内容,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很多的知识点都不缺乏渗透生命教育的机会。如古诗词教学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鹰击天風壮,鹏飞海浪春”等诗句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有限的时间,勇于拼搏进取;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文章通过对母亲和地坛所给予“我”的永恒等待与无限宽容的描述,展示了一个命途多舛的年轻人在面对生死时的抉择与思考;如《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文章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袁老艰苦卓绝的一生及其光辉伟岸的生命形象,向学生阐述一个道理:生命的意义在于把承担责任和播撒阳光作为使命。由此可见,生命教育其实可以透过高中课本教材中的具体内容进行无缝渗透。这对高中生的思想、心理、观念、人格的健康成长来说至关重要[1]。

为了更好地将生命教育渗透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知识信息挖掘能力,增强自身对生命教育的敏感度。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哪些内容不适合,通过生命教育所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等,这些内容,教师都要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课上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结合教学内容,整理并梳理生命教育内容。对于生命教育本身来说,它所承载的内容其实很多,如提高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意识,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或者增强学生热爱生命的能力,从而懂得珍惜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者强化学生坚强的心理品质,明白生命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事要懂得坚强和隐忍等。每一课时,希望学生得到怎样的教育,教师都要在课前做好准备。最后,虽然生命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是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但其实生命教育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人格品质教育的过程,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品格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将生命教育的现实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例如,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这一文章教学中,教师可以“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文章阅读了解主人公身上有哪些品质。通过阅读,学生会发现主人公张秉贵具有火一样的服务热情、有超强的业务能力,每个人都会被他的真诚服务所打动。随后,教师再通过人物故事进行进一步深度挖掘,透过表面看到张秉贵的内涵,即歌颂了在一个特定的时代里,先锋人物火一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勇于担当和付出,实现了自己生命意义的升华。最后,引发学生思考:“从张秉贵的身上你能学到哪些品质?你对未来的规划是什么?如何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等,以此彻底地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对自身发展与建设的深刻思考[2]。

二、注重行为体验,增强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除了需要结合课本进行渗透外,教师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游戏化手段、生活化手段来完成。通过生活体验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生命的意义理解得更加透彻。

生命教育除了需要利用语言的知识开展外,更重要的还是需要通过“身教”的方式来实现。通过具体的行为和举动,达到影响人的思想、洗涤人的心灵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紧紧围绕与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各种生命现象,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生命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掌握并懂得保护生命。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对自身体验与感悟的思考和判断,实现学生感动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课内游戏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思想品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很多学生因为生活条件优越,备受家长宠爱,往往容易导致他们存在一定的自私心理。在生活中只爱自己,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在学习上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善于团结同学,甚至诋毁、辱骂老师和同学,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和做事等。为此,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入,能够对学生净化心灵、洗涤思想起到良好作用[3]。

例如,通过课外体验活动进行生命教育的融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命的培育”实践活动。即要求每名学生在家庭中或教室内培育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一粒种子从埋入土壤中开始,它便是一棵植物生命的开始。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培育的植物的种子进行仔细观察,然后再组织学生将种子亲手播种到泥土里。并告诉学生:“现在虽然埋进土壤里的仅是一颗种子,但它代表着希望,一个个充满生机的希望。”以此来实现生命教育启蒙的作用。然后,要求学生每天亲自进行浇水、观察,切身感受每一个小生命的变化,感悟自然的力量与神奇。在此过程中,很多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拨开泥土看看种子的变化,这其实就是感受生命、感悟生命的过程,他们会因为种子的任何细微变化而感到神奇。最后,在学生亲自守护下,每一颗种子会破土而出,逐渐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等。虽然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花草,但那些都不是在学生观察与呵护下成长的。当学生发现自己所培育的植物有了新的变化时,他们一定会因其生命的旺盛与顽强而受到震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表现,并引导其对生命的敬畏精神:“同学们,有的植物破土而出,开花结果,但有的植物却不幸‘夭折’,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植物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命一样,值得我们去敬畏,更值得我们去珍惜。”

此外,在课内教学中,为了加强对学生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教育,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增强体验感。如开展“盲人与跛子”的游戏,首先找两组同学,一组两人,一个人戴上眼罩(扮演盲人),然后背起另一个人(扮演跛子),两组同时进行障碍穿越比赛。在两组学生面前分别放置相同的障碍物品,由“跛子”指挥“盲人”行进,看哪一组学生能够更快速地通过。通过这样的游戏互动,从而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健全是多么的重要,而那些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残疾的人,他们的生命与我们的同样重要。与之相比,作为健全的人是有多么幸运,所以要懂得珍惜;残疾人的生命更值得我们去尊敬。实现对学生尊重残疾人的道德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意识、富有同情心的心理品质等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目标。

三、开展专题教学,深化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过程其实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生命教育的目的其实就是培养新时代高中生健全的人格与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依靠日常教学的渗透与开展实践活动还不够,教师必须定期开设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课程,达到深化生命教育内容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生命教育的全面深化,教师要准确把握好生命教育的内容。如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绽放青春”的思想教育。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生命教育理念的融入,从根本上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引导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思想观念。对于新时代高中生来说,他们正生活在一个信息经济社会当中,时代的巨变与社会的复杂性、各类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袭,都会给高中生的学习与成长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所以,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作用,可以正确引导高中生对各类矛盾进行正确的对待和处理,实现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塑造。懂得在尊重他人和自己生命健康的同时,努力绽放属于自己的青春。一直以来,高中生受到独生子女、应试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高中生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严重欠缺,导致他们不能正确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社会交往中表现为自私自利,缺乏担当意识。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其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这样做,能唤醒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使学生懂得怎样与他人进行友好相处,懂得知恩、感恩、报恩的重要意义。面对这些内容,教师都要找准生命教育的切入点,引导和培养学生孝敬父母、感恩老师、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等最基本的道德与价值观念[4]。

例如,在《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堂“从宇宙的浩瀚看人类生命”的专题教学课程。通过浩瀚无边的宇宙与短暂渺小的人类生命之间的对比,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与神奇,激励学生要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更要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权。或者在《长征胜利万岁》一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堂“牺牲的意义”专题教学课程。引导学生思考长征路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意义何在,并通过不同时代的对比,让学生想一想,如今的幸福是否应该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珍惜?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探究与思考,树立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生活、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可以说,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良好融入,离不开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渗透。通过具有专题教育意义的课程,学生能够对某一生命课题有一个更加深刻而清晰的认识,并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加强互动交流,落实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更离不开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落实生命教育思想和内容,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身体力行地将生命教育思想践行于日常教育与生活当中,并积极开展互动交流活动,让学生能够对生命教育內容拥有更全面的理解、更深刻的理解[5]。

首先,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日常教学中践行生命教育观念,熟悉每名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每名学生的表现情况。无论是所谓的好学生,还是坏学生,教师都要给予同等的尊重,决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更不能贬低或诋毁学生。同时,更要给予不同环境、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以同样的尊重,不能因为学生家长身份、家庭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态度。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地与学生互动,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互动,鼓励学生多发言、多表达,对于生命的意义、自己的理想、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善待生命等都要有自己的见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因为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所存在的差异性,保持尊重的态度。充分表现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耐心,不厌其烦地将正确的生命教育观念传递给学生。

例如,在学习《窦娥冤》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课件,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与内容,然后再对文章中的知识点以及思想内涵进行解读。其次,组织学生对主人公窦娥的悲惨命运进行解读,并给出一个开放的问题:“如果你是作者,你希望如何改写窦娥的命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开展探讨,将话语权充分地交还给学生。通过讨论,几乎全体同学都会对窦娥的冤屈抱不平,并将窦娥的命运改写成并没有遭受冤屈,反而生活得很好。通过这种相互交流探讨的活动,学生既可以对课程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更对人物的生命形态有精准的把握。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交流、发言与互动进行引申:“同学们对窦娥命运的重新安排,正说明了同学们已经具备了积极的生命意识,不希望窦娥遭受冤屈而结束生命。可见,对命运的不公平,我们每个人都会喊不。所以,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习中,要学会并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在有能力时要积极地帮助他人,而不是嘲笑和践踏他人,在无能力时更要积极拼搏,为自己拼搏出一个美好未来,而不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

结束语

高中语文作为人文素养建设的重要学科,它是丰富学生情感、树立价值观念、培养思想品质的主要阵地。生命教育的融入既是语文学科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承担的义务。所以,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努力将生命教育的内涵借助课程内容、实践手段、专题教学、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融入,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观念、品质人格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奕艳.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1(1):19.

[2]杨丽.与生命相遇: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语文课内外,2020(10):176-177.

[3]金国桢.试论生命教育及其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课外语文(下),2020(1):6.

[4]刘洲萍.高中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语文课内外,2020(2):10.

[5]吴露露.关于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生命教育意识[J].速读(下旬),2019(2):1.

作者简介:王菊菊(1980— ),女,汉族,甘肃高台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