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

2022-07-18 00:09李云鹏
高考·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综合思维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李云鹏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础。高中则是学生学习以及成长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显得非常重要。高中地理课程中,因为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多,教材中的内容也比较抽象、复杂,这使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感到困难。鉴于这种情况,本文针对聚焦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以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为导向的策略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综合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中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相对之前的只是关注在课堂中如何传授知识的传统教育理念,新课改则提倡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地理作为高中阶段一门必修的学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显得极其重要。高中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够自然地融入课堂中,在积极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一、核心素养发展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

高中地理是一门关系到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学科,高中地理同时也与其他的学科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由此可见,在当前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高中地理教学应当全面彰显全面性的特点。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极其丰富的知识储备量,并且还应当给予多方面的教学,全面掌握高中地理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使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进而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除此之外,高中地理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当下核心素养的发展下,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核心素养对高中地理教育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成为学生明确的地理思维方式,要求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分析,以达到灵活运用的标准。核心素养要求地理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探究的欲望,能够在课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并且带领学生有效获取并掌握地理知识,最终让学生运用课堂中所获取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要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收获知识的愉悦感及成就感,让学生对地理更加感兴趣,进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对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达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育人价值[1]。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非常复杂、不容易理解的学科,所以高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呈现出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清晰的知识体系,将复杂的地理问题划分为多个简单的知识点,从而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地理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多方面思考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并且能够独立地提出解决方案[2]。

三、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重点之一,这一能力培养的落实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全面分析和总结概括能力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之后学习地理打下扎实基础。一些地理现象并非完全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形成网状式、树枝状的知识结构。因此,需要高中地理教师熟练运用考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合作法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以理论为基础开展活动,探究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地理事物或现象发展的认知规律。根据当前课程的要求,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运用发展观接受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规律,让学生通过对周围社会生活和自然规律的认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地理事物和一些现象,充分培养创新能力[3]。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尽管高中的地理基本概念复杂又抽象,但其与核心概念之间一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也是整个地理體系所关联起来的重点。当前多数地理教师在构建科学性概念方面缺少一些教学性的思维,最终导致了学生的核心概念零散且不够完善。

(一)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概念时,习惯性思维逻辑比较严重。学生在接触新的地理概念时,如果与之前所学习的概念差不多就会存在内化,如果跟以前所学习的概念不同就会出现与原学习概念的反极化。这在根本上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地理概念当中过于缺乏对概念的理解。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枯燥乏味的现象,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惯性地向学生灌输教材中现成的知识点,对学生的需求以及兴趣,没有给予高度的关注。这样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漠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教师在上地理课时过于笼统,缺少对知识的深层次解析,对学生所传达的也只是教材的表面内容,导致学生没有深入理解,对这种过于表象化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地理教学的认知度不高,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实际知识需求,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发展,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目前,一些高中地理教师还不能适应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依然采用“概念解析+课前课后练习题=加强知识固化”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核心概念当中核心生成体系,以及结合实际问题所开展具体的教学模式应用得较少[4]。

五、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发散性思维

新课改所提示的教学目标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各项能力。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质疑,对一些权威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对课堂中问题能积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地理课程和学生实际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这就需要地理教师积极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发散性思维。例如:在“人口迁移”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个调查,了解自己居住社区人口的原居住地、迁移现居住地的时间和迁移原因等问题,在调查的基础上,以学生获取到的信息为素材开展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引导并鼓励学生利用发散思维,有效解决问题。

(二)开展引导和启发,培养形象思维

高中地理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微课等方式来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展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比如:在学习“营造地表形态力量”的内容时,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景观相片,展现出一些外力和内力作用的地表形态变化,以此为实例进行讲解,利用这些素材为学生制作视频。同时,地理教师通过微视频的各种教材图片,反映出各作用力直接相互转化,以及影响的概念,结合生活中地表形态变化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形成地表是由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直观现象,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5]。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开拓思维空间

想象力可以激发人的思维发展,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在地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延伸,也能够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具有新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在认知领域中形成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容时,教师设置如下问题:“我国南北方地域环境有着怎样的差异?如何改变这些差异,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否能列举一些具体的案例?”学生通过日常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认识到“南水北调”工程对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的有效性,这也是完善水资源分配的重要方法,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找到有效解决区域环境差异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6]。

(四)充分掌握地理概念特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地理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逻辑性、思维性和抽象性,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文化知识的不断提高,高中的地理知识越来越抽象,也越来越难以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的难度。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通过加强地理概念教学,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地理。通过地理概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复杂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实际存在的事物,这样会更加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对此,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当全面掌握不同地理概念的特点,有效地结合生活实际来展开地理教学。与此同时,高中地理教师在结合生活实际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到地理教学的实践需求,以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此来保证高中地理概念教学模式的形式。教师是高效课堂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好的教师在学生培养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教师要转变自身教学观,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开展多元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价值,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学会独立思考[7]。

(五)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展开高效课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应在以往的教学基础上进行不断完善。由于问题式教学方法的融入,让学生不再受传统教学的局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让学生得到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教材内容的知识点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对地理产生兴趣,实现高效率课堂的发展[8]。

例如:在学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节中制订的学生学习目标为:1.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整体性,感悟自然界和谐之美,提升区域认知素养。2.结合图文资料,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相关问题,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提升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素养。3.认识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能够解释某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以及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为了达到各项学习目标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引导每个小组学生结合具体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四组问题并构建各区域相应的知识结构。第一组:青藏高原隆起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组:海南岛气候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第三组:东北平原黑土广布的原因;第四组:黄河中游河段含沙量增大的原因。最终让学生通过学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能够自主构建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知识体系,并用简练的語言表述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学会采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通过学习该知识点,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地理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创新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实地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成因和形成发展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拓展思维空间。让高中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韩世豪,黄静.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索: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为例[J].地理教学,2021(24):58-61.

[2]常云云.基于海洋意识培养背景的高中地理主题教学设计方法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69-70.

[3]王雪丹,王向东.指向综合思维培育的地理联系图构建要点及路径探析:以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为例[J].地理教学,2021(24):18-21.

[4]刘旭林.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走班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2022(4):238-239.

[5]令向军.浅谈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我国的旅游资源”为例[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6):21-22.

[6]张东云,杨丹,王瑞波,等.高中地理课标对地方高师院校推进地理实践改革的启示:以邯郸学院为例[J].邯郸学院学报,2021(31):4,66-72.

[7]彭俊芳,李春莹,袁书琪.地理课程思政任务要求与存在问题分析:兼论对高师地理专业思政建设的要求[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23):1,69-74.

[8]沈琰琰,张家辉.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研究报告(2016—2020年):基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数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23):1,35-40.

猜你喜欢
综合思维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科素养
以整体思维统筹卓越法律人才本科教育
环视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政治之新视角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