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训练法在高中篮球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2-07-18 00:58蔡文强
高考·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中篮球有效运用教学

摘 要:篮球运动是具有快速、激烈和对抗特点的一项综合化体育活动,它在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方面作用显著,同时趣味性很强,因而一直以来深受高中学生的喜爱。而以小组训练法为契机,指导学生进行篮球训练,则可以成为教师促进学生篮球能力、优化运动效果的有效武器。现基于小组训练法置于高中篮球教学环境中的有效运用目标,通过教学经验分析,分别说明小组训练法的价值及有效运用策略,从而为未来教学时构建合理小组、确认职责分工、激发有效合作效果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组训练法;高中篮球;教学;有效运用

小组合作侧重于强调的是协作与探究,以及学生因协作与探究而发展自主性与能动性,并使人与人之间团体合作精神被充分激活。因而在高中阶段篮球训练过程,开展使用小组合作训练法,效果一般都比较明显,它将更容易促进篮球新技术动作学习效果的改善,使学生形成共同进步的合力。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的目标为导向,在训练中突出小组练习单位的实用功能,利用组和组、小组和个体间的牵引力,让学生产生单调练习所无法获得的训练优势,同时保证技术水平或者素质水平的发展强项。

一、小组训练法的概念以及应用价值

(一)小组训练法,顾名思义指的是使学生在分为若干个小组后,再进行教学,尤其是进行建立于基础知识传授之后的训练活动。具体讲,是从学生体能、性别、爱好等特征出发进行分类,再参考不同组别学生情况,由教师进行针对性训练的设计与引导[1],从而让小组内的学生因体能素质相接近、兴趣爱好相统一的优势,做到彼此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与互相竞争。在高中篮球训练教学时,利用给学生提供和谐的训练氛围做法,可以使之在小组内充分激发训练积极性,从而提升篮球教学效果。

(二)小组训练法的应用价值

在总结实践经验,以及调阅一些理论资料后,笔者总结得到了更完善的小组训练法的应用价值。首先组内成员得互相支持,分组训练法一方面可以把特质相同或者相近的学生归于同一组别之内,有助于产生和谐的训练氛围;此外,还能够使他们协作精神得到有效培养,积极的体育精神得到锤炼。而这一结论的产生,究其原因也与篮球运动形式有关,篮球竞技本身即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团队协作竞技形式,使特质类似或者互补的学生纳入同一小组中进行训练,则可在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其适应能力等方面显现出强有力支持作用,且便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其次,训练内容可合理选择。利用小组训练法,能更灵活地进行针对不同训练组别的,或者对象的训练内容、训练难度选择。例如,对于一些体能较差的学生组,教师可以使之接受一些篮球基本训练项目的指导,并在简单体能训练方面增加比例,确保训练内容可以被学生所接受,不至于身体不能承受,造成健康方面的损害。面对体能较好、层次较高小组学生,教师可以于基本内容教学之后,安排具有一定难度的专项技巧方面训练,使体能训练密集度更高、技巧训练难度更大,使其在理想空间内活动。

二、小组训练法在高中篮球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使用恰当的分组形式

首先,考虑到男生与女生间的体质天然的、显著的差异,以及篮球教学实践中,碰撞情况较多,且在爆发力方面有较高要求,如果男女共同训练,很容易造成女生处在边缘化抑或受伤的状况,不利于训练与比赛的正常开展,因此小组训练法运用可依性别分组而开展[2]。

其次,混合分组的做法值得重视。这类分组形式其宗旨为使学生形成更加健康之体育心理,即由于通常女生在混合训练过程中会处于劣势,这种分组形式将产生男女生语言上和行动配合上的彼此友好交流,但它适用范畴在于技术动作训练、友谊赛等,强度较高的比赛不宜采用。

第三,依体质与能力分组。在篮球运动期间,体质问题、能力问题是比较重要且直观的。于教学时参考这些情况进行分组,能够更进一步显现出小组训练法的应用优势,使学生在通常所说一队、二队、三队内各自发展。

(二)明确小组的职责分工

在小组合作期间,教师可基于篮球课实际情况,将5至7人划分成一个小组,组内安排组长与副组长各一名。在合理划分小组之后,需要组员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分工。一般可以比赛为导向,分为几个类型,如,控球后卫,责任是控球推进至前场,给组内其他成员创造得分机会;得分后卫:责任是用外围投篮的方式得分;小前锋:责任是依托良好的得分技术与防守能力完成组内配合工作;大前锋:责任包括抢篮板、防守、卡位,以及给队友创造更多得分机会等;中锋:责任是成为进攻或者防守的枢纽,并在得分、抢篮板、封堵阻攻、盖帽等方面发挥优势。因而在进行篮球训练时,只有做好这种基于实战的职责分工,才能更具针对性地进行篮球训练,使组员弄清楚自己在训练期间应当做些什么。同时注意组员分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基于学生特点与兴趣变化的状况,随时变换各自职责。举例讲,笔者在各学年首次篮球训练课时,便基于学生技术基础的差异,依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的原则,将本班学生划分为每组5人的小组,且使组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在训练期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另外,要求组内5人进行便于交流和观察的训练活动,组内异质做法将让互助合作产生足够的基础保障,同时组间同質则可以成为小组间公平竞争的有利条件,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与观摩,若小组成员能力出现变化,则做组别的重新调配。

(三)基于任务的模式优化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当组别划分完成后,教师可科学设计教学任务,使篮球教学中的各项必要内容,包括持球、运球、三步跨栏、扣篮、合作规则、比赛规则、实战技巧等,均成为教学的分项要点,在分步教学与循序渐进原则支持下,成为各项具体任务的核心。基于此核心,师生共同明确不同教学阶段的准备工作是什么、应当选用什么设备或者什么场地等。而在此之后,则需要基于任务进行小组训练法应用的模式优化。笔者从实践中总结得到以下常用且操作效果较好的模式。

其一是帮扶合作模式,即注意到篮球实际教学期间,学生间专业认知等方面有一定区别,据此,教师需要从帮扶视角出发,有意识地引导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使之产生互帮互助的习惯,也就是要求专业技能占据优势的学生,对表现较差学生提供帮助,或者向其他学生进行示范,使之组内产生一帮一或一帮多之理想协作氛围[3]。实践中,部分学生的学习速度较快,部分学生的学习速度较慢,那么则可在休息期间,使双方展开更密切的技巧、经验、心得交流,于帮扶合作模式中,彰显学生主体作用,从整体上全面提升学生篮球运动技能、团队协作水平。

其二是配合协作模式,详细言之,学生在参与篮球运动时,需要多项能力的支持,如配合能力、技巧运用能力、传接球时机把握能力,还有在战术布局方面的能力等,这些非常考验学生的肢体动作扎实度,以及日常配合习惯的反馈效果,而所有这一切均需要从小组配合协作模式中寻求帮助,教师可利用眼神示范、动作示范或者假动作示范等做法,让学生产生配合意识,于具体篮球小组运动中体验到默契的意义,配合的功能,全面激发其苦练核心能力、将彼此能力协同起来的激情。

(四)营造浓厚的合作氛围

除上述基于任务的模式优化策略外,教师还需要让高中篮球教学的小组训练法得到浓厚的合作氛围支持。也就是说,指导教师需要使各组成员意识到:职责明确、权利分明,与彼此之间互不相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职责明确与权利分明只是说由谁具体执行某项任务而已,而各成员的各项任务应当置于良好的合作氛围中才能收到成效。此外,因为学生个体间存在着运动能力的区别,实际技能掌握水平上也各有差异。部分学生的篮球基础不够理想,组内训练期间积极性不强,怠惰消极,另有些学生本身具有较扎实的篮球基本功,却不乐于在组内训练期间花费较多时间与基础较差组员进行沟通。所以教师便需要通过营造浓厚合作氛围的视角,给学生主动合作积极性激发提供帮助。为此,笔者的建议是突出小组循环比赛的作用,循环比赛的每一轮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轮流发言,互相交流比赛时产生的心得体会。学生发言应当包括如下内容,即组内谁拥有最好的投篮技术,谁拥有最成功的传接表现,谁有最好的突破、最成功的运球技术,或者抢篮板最多的是谁等。除了使用这种方法外,为了在营造浓厚的合作氛围方面拥有更好效果,教师另外进行奖励,使组队配合投篮得分表现最突出的组员被表扬。其中如果两人或者两人以上配合得分表现优异,要做出特别的奖励。这种做法会让成员在小组内的合作活力得到激发。未来小组的每一次训练和比赛活动,成员将既会考虑到自己的表现,也会考虑到组员内部互相帮助的效果,这将有效避免单打独斗问题的出现。而在笔者所倡导的循环小组式比赛形式中,组员将对小组团队自然产生一种归属感,最终为了达到获取小组团队总的胜利效果,互相取长补短,分别提升自我和团队整体竞技水平。

(五)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

进行高中篮球小组合作训练之际,指导教师要注意自身角度定位,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让他们在篮球动作技术方面掌握更全面。以笔者为例,笔者在多次开展的高中篮球教学小组训练法应用实践中,在不同时间节点,均视情况需要,对学生展开指导,以使学生加深理念、技巧方面的印象。如当开展运球训练初始阶段,笔者专门强调:在运球时,会有比较标准的高度要求,如果运球太高,那么会形成篮球控制力下降,使球被人抢断,因此需要尽可能压住篮球,降下重心,且在控球时避免使篮球离身体过远等。而当运球训练持续一段时间后,笔者则给予指导:控球时需要学会于奔跑中与球相结合,这是练好运球技术的关键所在,如果只能一板一眼地运球,则万一遇到强硬防守,便会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受到教师指导启发,学生将在组内进行变化运球姿势的尝试,使胯下运球、背后运球、交叉运球等手型做到熟练应用。事实证明,经过教师持续多次的指导,以及在指导之下的实践,学生可以于小组训练过程中,更加顺利地做好对应的篮球训练要点尝试。

(六)进行科学的分组评价

由于组间篮球技术、战术表现的差异性明显,各组在教学目标实现,以及具体教学方法配合、教学内容接受上也有不尽相同的表现,所以对于各组教学情况,应当展开分别评价,这是于情于理都要如此的做法。具体讲,在评价时教师应当基于各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展开全面的、多层次的组内评价、组际评价,利用精确程度更高的教学评价,使教师更加直观而准确地认识到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的真实表况,从而据此对接下来的篮球教学作出调整。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教师可以基于教学情况需要,展开多个维度的篮球教学评价。笔者在教学时,即注意到各小组成员共同的,以及分别的篮球技能情况、篮球技战术情况、体能提升情况几个维度,并对其做出分别的评价。评价策略是,先综合分析小组整体情况,例如某小组整体的篮球技能属于第4级,技战术属于第3级,在体能方面提升度为20%,均要有比较明确的量化标准。接下来再分别对具体成员做出评价,评价时要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即从多个维度给学生以全面的、客观的评价,让其能够对照评价思考自身未来的进步方向与改善策略,分别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组内配合技巧等方面做出调整。与此同时,教师亦应找到组内表现优异者、进步幅度最大者,使之成为其他学生的参照标准。

结束语

小组训练法对于高中篮球教学而言,無论从理论角度探讨,抑或在实践角度分析,均能够显现出极突出的教学成效,此教学成效在本文所详细论述实验成果中,有了再一次有效验证。因此,在篮球训练时,需基于先进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方法上科学性指导,让其可以因分组训练而受益。建立于本文基础之上的科学分组、合理任务设计,以及寻求新技术与教师指导的帮助,将让学生在不一样的课堂环境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将来教师可继续沿着这样的思路,使传统篮球教学不断被优化,从单纯且乏味的方式中解脱出来,更好推进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凯.浅析影响中学生篮球教练员临场指挥的因素[J].体育风尚.2020,(08):116-117.

[2]张肖.高中生篮球训练中团队意识的培养策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9):48-50.

[3]孙焕焕.分层训练法在高中体育训练中的运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07):40,42.

作者简介:蔡文强(1976— )男,汉族,福建政和人,大学本科,福建省政和一中,一级体育教师。研究方向:高中体育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高中篮球有效运用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竞争教学在高中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篮球教学中促进高中生体能提升的思考
分组训练法在高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PBL的有效运用探析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