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熊飞年谱简编

2022-07-19 03:16王婧之
关键词:徐氏山房阮元

王婧之

(湖南师范大学 辞赋骈文研究中心, 湖南 长沙 410081)

总体而言,徐熊飞众体兼长,颇负才名,被朱珪、翁方纲、法式善、杨芳灿诸人称为“南土文人之冠”[1]265。尤工诗及骈体文,阮元、秦瀛、石钧、王昶、李宗传等多有赞词,《光绪平湖县志》曰“其诗矢正音而持雅裁,清远峻洁,不移于俗,骈体得齐梁初唐之遗”[2]478,可为定论。基于目前学界对徐氏尚缺乏专门研究,笔者以点校“明清骈文名家别集丛刊”《徐熊飞集》为契机,整理其简要年谱,以冀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参考。

谱系:六世祖以上,谱牒散佚。高祖远度公,名廷献。曾祖彦文公,名勉。祖鼎三公,名承元。伯干臣公,名绍曾,娶于张;父洪范公,名绍祖,母周英(徐氏为绍祖长子,后嗣绍曾以继大宗)。弟载璜公,名熊诏。娶妻两任:原配陆素心,继室陆荷清。有子二人:长子炎,甫数月殇;次子金镜。

清高宗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 一岁

七月二十三日生。(见徐金镜《先考行略》[1]266)

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 四岁

弟徐熊诏生。(见徐金镜《先考行略》[1]264)

按:据行略,徐绍祖病卒时,熊飞年甫十七,熊诏方十四,故二人相差三岁。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 十岁

是年已能诗,并受高文照(东井)赏识。(见徐金镜《先考行略》[1]264)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 十三岁

客授谋生。(见《与王柳村书》[1]337)

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 十四岁

读书黄泥坎。(见《黄泥坎亲垄记》[1]312)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 十七岁

父徐绍祖病卒。(见徐金镜《先考行略》[1]264)

远游海上。(见《耆旧录序》[1]301)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 十九岁

作《前溪风土词》绝句百首。(见《前溪风土词》诗序[1]43)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 二十岁

客授平湖(属浙江嘉兴)。(见徐金镜《先考行略》[1]264)

与吴铨(鉴湖)交。(见《吴鉴湖诗序》[1]290)

吴竹香来访,相与论学。(见《吴竹香诗序》[1]280)

十一月,马咸为徐氏《前溪风土词》撰序[1]43。

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 二十七岁

夏,补试于本邑,受知于学使朱珪(文正)。(见徐金镜《先考行略》[1]264)

乾隆五十五年庚戌(1790) 二十九岁

仲春,蔡梦熊为徐氏《白鹄山房诗钞》作题辞[1]2。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 三十岁

仲春,钟晋为徐氏《白鹄山房诗钞》作序[1]2。

是年,娶妻陆素心。(见《致平湖县路墨庄先生启》[1]198)

按:据启,陆素心二十四岁出嫁,至三十一岁殁。结合徐氏《春雪亭诗话》中陆素心亡于嘉庆三年(1798)的记载,可逆推她于是年归于徐氏。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 三十一岁

秋,作《魏塘魏氏忠孝遗像歌并序》[1]16。

冬,作《饥民叹并序》[1]14。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1793) 三十二岁

夏,吴铨自定其诗三卷,属徐氏为序。(见《吴鉴湖诗序》[1]290)

与石钧(远梅)定交。(见《石远梅传》[1]316)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 三十三岁

石钧访徐氏于褚泾,赋诗互赠。(见《石远梅传》[1]316)

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 三十四岁

十月,为石钧《清素堂诗集》作序[3]138。

是年,与邵澍(子雨)、石钧、杨蓉藏、吴中奇(瘦夫)、王豫(柳村)诸友聚首同游。(见《石远梅传》[1]316)

仁宗嘉庆元年丙辰(1796) 三十五岁

八月十三日至九月初三日,阮元(云台)按试湖州[4]93。徐氏与岁试且名列前茅,多得赏赐。(见《上督学阁部阮云台夫子启》[1]194-195、《再上云台夫子启》[1]195、徐金镜《先考行略》[1]264、阮元《定香亭笔谈》)[5]78-79、85)

按:徐熊飞《应试诗赋钞》目录中《假山赋》《拟杜工部白丝行》《苹花》《菱花》《丙辰中秋咏东坡作水调歌头事》下皆注“阮大宗师岁试湖属第二名”,《拟元人十台诗序》下注“阮大宗师考优一名”。

按:《定香亭笔谈》卷二存录有徐氏题诗。《应试诗赋钞》目录中《题董文敏摹赵文敏鹊华秋色图》下注“阮大宗师岁覆湖属一名”。另,《煎茶赋》《道场山至何山用东坡韵》下亦注“岁覆一名”。

是时,作《上督学阁部阮云台夫子启》,并向阮元献旧诗文二卷。(见《上督学阁部阮云台夫子启》[1]195、刘承干《春雪堂诗话跋》[6]3003)

秋,石钧选录徐氏《白鹄山房诗钞》三卷刊行于世。九月,吴应奎为是书题辞。(见《白鹄山房诗钞跋》[1]285)

是年,子徐金镜生。(见徐金镜《唐韵楼诗钞跋》[7]285)

按:陆素心亡于嘉庆三年(1798),据跋“先妣见背时,金镜年甫三岁”语,可逆推金镜生于是年。

嘉庆二年丁巳(1797) 三十六岁

八月二十四日至九月十一日,阮元出试湖州[4]94,经吴兴作《秋桑》四律,徐氏等数十人和之。(见阮元《定香亭笔谈》[5]88)

按:《定香亭笔谈》卷二存录有徐氏和诗。《应试诗赋钞》目录中《秋桑》下注“阮大宗师科试湖属一名”。

科试中,疾作,仍获佳绩并得赐。(见《再上云台夫子启》[1]195)

按:《应试诗赋钞》目录中《台赋》《舟中望道场山》《白苹洲》《斗蟋蟀次韩孟斗鸡联句韵》下皆注“阮大宗师科试(湖属)一名”。另,《归云庵》《莲花庄怀赵子昂》《道场山怀苏东坡》《墨妙亭》《碧澜堂》下注“阮大宗师科覆(湖属)一名”。

九月,阮元书帖招禾(嘉兴)中名士十五人集会试院,置文宴。翌日,复招至梅会里,瞻望曝书亭,次朱彝尊(竹垞)《百字令》原韵并命众人和之。徐氏与焉,因与丁子复(见堂)、李遇孙(金澜)等缔交。(见《李金澜芝省斋诗序》[1]292、《再上云台夫子启》[1]196、《百字令》小序[1]66、张廷济《朱椒堂漕帅为弼青衫旧迹卷长君建卿学正善旂索赋》[8]138)

嘉庆三年戊午(1798) 三十七岁

二月二十七日,携诸生别邵澍,一路游赏数日,后居上水村。作书寄邵澍。(见《戊午春读书上水村寄邵子雨书》[1]133)

春夏间,与妻陆素心读书上水村,邵朴随授章句。(见《春雪亭诗话》[6]2992)

秋,妻陆素心卒。(见《春雪亭诗话》[6]2992)

秋试报罢,贡入成均。(见《风鸥集自序》[1]29)

嘉庆四年己未(1799) 三十八岁

正月,作《快雨堂谒王梦楼先生文治》[1]39。

按:诗中有小注:“时高宗皇帝龙驭升遐。”高宗皇帝崩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

春,访王豫于翠屏洲(在江苏镇江),因见其父王安福(康斋)。(见《王康斋先生墓志铭》[1]322)

是时,王豫为其《种竹轩集》索序。(见《种竹轩诗文集序》[1]286)

二月,由平湖入京就廷试,诸友送别。作有《己未二月由平湖入都邵子雨澍邵童溪澄朱椒堂为弼钟山子晋路野桥坊相送于东湖之上赋诗录别》[1]33。

上巳,为《白鹄山房诗钞》清素堂刻本作跋。(见《白鹄山房诗钞跋》[1]285)

按:此版为徐氏在嘉庆元年(1796)吴门石氏版基础上校正后再版者。清素堂即石钧室名。

赴京途中,石钧录徐氏诗刻为行卷送至毗陵(今江苏常州)。(见《石远梅传》[1]316)

赴京途中病发,旋返,途中作《风鸥集》,并为序。(见《风鸥集自序》[1]29)

嘉庆五年庚申(1800) 三十九岁

春,作《云台夫子重抚两浙舟次赋呈八首》[1]126-127。

按:阮元二次抚浙于嘉庆四年(1799),十一月十五日到任,次年正月初七实授浙江巡抚[4]107。从诗其一“江皋春暖柳阴疏”、其四“雉雊春原绿满塍”、其五“绕郭莺啼三月暮”、其八“孤根复此被春风”等句看,是组诗应作于五年春。

与丁子复、李遇孙等同肄业于阮元于杭州所创诂经精舍。(见《李金澜芝省斋诗序》[1]292)

四月,阮元送赵文楷、李鼎元出使琉球,并赋诗纪之。徐氏作《送赵殿撰文楷李舍人鼎元册封琉球诗》同赋此事。(见《阮元年谱》[8]205-206)

按:当时同赋者甚众,《诂经精舍文集》卷十三有录存。

四月,重修会稽大禹陵庙成,阮元作碑文记事。徐氏亦撰《重修会稽大禹陵庙碑》。(见《阮元年谱》[8]206)

按:当时同题撰者甚众,《诂经精舍文集》卷七有录存。

五月初一,徐志鼎(春田)为徐氏《六花词》撰序[1]51。

五月初八,阮元奉许慎、郑玄木主于诂经精舍,并撰文记事。徐氏有拟作《诂经精舍崇祀许郑两先师记》。(见《阮元年谱》[8]207-208)

按:《诂经精舍文集》卷三载有阮元《西湖诂经精舍记》程作,其后载精舍生陆尧春、钱福林等所撰《诂经精舍崇祀许郑两先师记》,徐氏同题文收于《白鹄山房骈体文钞》卷一。

秋,作《朱椒堂为弼公车北上述平生聚散之感以送其行》[1]84。

按:据诗中“秋风未起苹花白”“去年送我东湖渡”句,结合《己未二月由平湖入都邵子雨澍邵童溪澄朱椒堂为弼钟山子晋路野桥坊相送于东湖之上赋诗录别》一诗,此诗应作于嘉庆五年(1800)秋。

访王昶于杭州敷文书院。(见王昶《白鹄山房骈体文序》[1]171)

按:王昶于嘉庆五年(1800)正月下旬始主敷文书院,六年(1801)因目疾辞讲席而归[10]182-184。结合序中“越二年”及作序时间为“嘉庆七年”,可推徐氏拜访于是年。

是年,作《悼三吴君诗并序》[1]85-87。

按:据考,“三吴君”吴中奇、吴文溥、吴应奎皆卒于嘉庆五年(1800),此诗当作于是年。

嘉庆六年辛酉(1801) 四十岁

是年,被阮元聘为杭州平湖书院院长。(见阮元《武康徐母周孺人传》[11]487)

按:阮元于乾隆六十年(1795)至嘉庆三年(1798)任浙江学政[4]89-98。结合《风鸥集自序》《先考行略》,徐氏于三年“以优行贡入成均”,与传中“予督浙学三年,于湖州府贡优行生一人”语相合,故“越三年”当为六年(1801)。

十一月初九壬午,母周英卒。阮元为作《武康徐母周孺人传》[11]487-488。

是年,作《礼烈亲王克勒马歌法时帆夫子属赋》[1]96。

是年,阮元以剿获海盗之兵器,铸秦桧等四佞人跪像置于岳飞墓前。徐氏与吴东发同作《毁海寇兵铸岳墓佞人》[8]270-271。

嘉庆七年壬戌(1802) 四十一岁

春,为朱钟(雅山)刊行诗数十首。(《春雪亭诗话》[6]2996)

为《白鹄山房骈体文钞》乞序于王昶,七月十六日,王氏作之。(见王昶《白鹄山房骈体文序》[1]171)

十月,作《庄磐山夫人诔》[1]206。

冬,客褚泾卒岁。除日,与邵澍、钟晋路(山子)、邵澄(童溪)分题戏作《咏门神》《咏鞬子》《咏面具》《咏纸爆》。(见《春雪亭诗话》[6]2997)

嘉庆八年癸亥(1803) 四十二岁

门人邵洙、陆锡川等录徐氏前后所作应试诗赋,为《应试诗赋钞》二卷,编校行世。二月初一,邵洙并为序[1]351。

按:序落款时间为“嘉庆八年二月朔丙申”,且目前所见此书仅嘉庆八年(1803)刻本,故云是年编校行世。

夏至,与邵澄、周如春(樾亭)祭义冢,并作《祭丛冢文》[1]207。

九月初八,与杨时霖、周如春诸君游独山。(见杨时霖《癸亥重九前一日同徐雪庐周樾亭诸君游独山》[12]1196)

嘉庆九年甲子(1804) 四十三岁

与任昌运(香杜)遇于吏隐精舍。(见《任先生诗序》[1]287)

八月,与乡试,中举人。第一场时文三篇,兼作试帖一首,题为《赋得试院煎茶》。诸考官暇亦以是题倡和,集为三卷,阮元、卢荫溥(南石)、潘世恩(芝轩)各藏其一。先为阮元所收倡和卷题跋。(见《棘围倡和诗跋》[1]343-344、徐金镜《先考行略》[1]265)

赴京与试,将徐金镜寄养于平湖邵澍家,作《寄巢篇并序》[1]93。

是时,石钧送至扬州。(见《石远梅传》[1]316)

嘉庆十年乙丑(1805) 四十四岁

公车入都,与张船山朝夕过从,亲见其作《江声帆影阁图》。

按:《白鹄山房诗续选》收诗一首,其诗题中有“出《江声帆影阁图》属题,图为张船山太史所作。其年乙丑,予以公车入都,与船山朝夕过从,亲见其布势落墨”之语[1]146。

三月三日,长安街上饮酒。(见《上巳行》[1]145)

四月,谒伊秉绶(墨卿)于京邸。时伊出京佐治水患,同人践之虎坊桥。(见《扬州太守伊公诔》[1]248)

在京期间,作《卢南石夫子试院倡和诗卷跋》。(见《棘围倡和诗跋》[1]343)

是时,戴璐太常授高文照遗稿二十卷,后徐氏为附剞劂。(见《高东井先生遗诗序》[1]273)

会试失利。朱珪、翁方纲(覃溪)、法式善(时帆)、杨芳灿(蓉裳)等慰谕留京,固辞。(见徐金镜《先考行略》[1]265)

五月,偕潘廷锡(恒轩)出京,自刘智庙(属河北衡水)至曲律店(属山东德州)。二十日,和王渔阳旧诗。(见《春雪亭诗话》[6]2991)

出京途中,于垛庄(属山东临沂)、红花埠(属山东临沂)、蒙阴(属山东临沂)、张夏(属山东济南)等地食店、旅店,多见题壁,后皆录入《春雪亭诗话》。(同上[6]2991-2995)

是时,题二诗于仲兴集(属安徽蚌埠固镇县)旅舍之壁,后门人景兰台见之题其后。(同上[6]2998)

是时,遇淮南水患,作《纪灾》诗,潘廷锡和之。(同上[6]2991-2992)

南归途中,所过之处皆有作诗,留下《曲律店》《德州晓发》《垛庄》《张夏镇》《大峪崖》《邮亭题壁诗十四首》《后邮亭题壁诗十二首》等诸多作品。(见《白鹄山房诗选》[1]95-99)

于袁浦(属浙江杭州)行台谒见铁保(梅庵)。(见《呈铁梅庵太夫子启》[1]197)

六月,与伊秉绶又遇于袁浦,唱和十日。(见《扬州太守伊公诔》[1]248)

好友石钧卒,往哭之。(见《石远梅传》[1]316)

夏,与邵澄、陆坊(野桥)论诗,作《修竹庐谈诗问答》二十一则,命邵生榆载笔录之。[14]257

冬,作《乍浦都统西公聘至军府别邵子雨》[1]102。随后,客乍浦(属浙江嘉兴平湖)都统西公幕府。是时,作《春雪亭诗话》。(见《春雪亭诗话序》[6]2991)

嘉庆十一年丙寅(1806) 四十五岁

春,仍客乍浦军中。(见《草竹轩诗钞序》[1]289《上巳行》[1]145)

是时,作《戎幕杂诗丙寅春乍浦军中作》[1]105。

五月,作《钱明经墓志铭》[1]255。

六月,作《乍浦满洲营重濬营河记》[1]308。

九月十日,与韩钟(柏水)、陈国安(澹村)、周樾亭游鹭鸶亭。(见《鹭鸶亭题壁》[1]136)

是年,作《呈铁梅庵太夫子启》,并向铁保献旧刻诗赋二册。(见《呈铁梅庵太夫子启》[1]197)

是年,寄书与黄友教。(见黄友教《白鹄山房诗选序》[1]64)

嘉庆十二年丁卯(1807) 四十六岁

春,谒潘世恩于杭州使院。潘出其所藏《试院煎茶诗》一卷命跋。是时,又出视《秋帆归兴图》。(见《潘芝轩夫子试院倡和诗卷跋》[1]201《棘围倡和诗跋》[1]343-344《秋帆归兴图跋》[1]347)

三月三日,携子徐金镜出游踏青。作《上巳行》《上巳出游并序》[1]115。

按:《上巳行》中“前年上巳长安陌”“去年上巳都护营”与徐氏嘉庆十年(1805)试于京、十一年(1806)客都统西公幕府的经历相符,故推《上巳行》作于十二年(1807)。

四月十五日,潘世恩为徐氏《白鹄山房诗选》作序。是时,徐氏佐其校文[1]63。

秋,别屠倬(琴坞)于杭州孤山。(见《寄屠琴坞书》[1]233)

是年,在吴郡潘公帮助下,购得当地人荒山一角,改葬其母。(见《黄泥坎亲垄记》[1]312)

嘉庆十三年戊辰年(1808) 四十七岁

作《戊辰三月五日携舍弟及儿子春泛自褚泾抵祥里复由清溪沿溯而归赠邵子雨钟山子邵童溪》[1]125。

九月十二日,与罗有道(适斋)、陈国安、黄兆奇(雨村)、韩钟游德清云岫寺。(见《云岫寺题名》[1]137-138)

九月十八日,与罗有道、陈国安、韩钟游金轮山。(见《金车精舍题名》[1]133)

冬,作《戊辰冬日过桑苎庐》[1]129。

嘉庆十四年己巳(1809) 四十八岁

四月,路守管(择斋)宴友于稻香居,叶恒(亘峰)由是作《稻香居雨集图》,并嘱徐氏为记。(见《稻香居雨集图记》[1]305)

《白鹄山房诗选》四卷附《挂笠吟》一卷刊以问世。(见徐金镜《白鹄山房诗续选跋》[1]170)

腊日,作《棘围倡和诗跋》[1]344。

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 四十九岁

五月十三日,为继妻陆荷清撰《内子陆孟贞唐韵楼诗序》[1]223。

与姚五庸(素园)游大慈寺,偶得唐闻宣《前溪逸志》遗散之北条中支。(见《前溪逸志序》[1]297)

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 五十岁

正月二十五日,易凤亭(梧冈)偕游德清慈相寺。作记记之。(见《易梧冈大令溪上纪游图记》[1]244-245)

二月,作《周母任孺人诔》[1]252-253。

暮春,于邵瑛(瑞圃主人)处晤陈廷庆、曹金门、吴杏舒。(见陈廷庆《辛未暮春偕曹明经金门吴上舍杏舒访瑞圃主人喜晤徐雪庐山长晚集壶隐书屋止宿园中晨起读白鹄山房诗走笔奉赠兼谢主人》[15]671)

按:山长,即主书院者,《与王柳村书》中有“为观海书院山长”语[1]337。

九月初五,与友陈国安、韦芹、罗有道及子徐金镜同游宝华寺。(见《游宝华寺记》[1]315)

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 五十一岁

八月,为吴骞《拜经楼诗集续编》作序[16]序1。

作《天台山万年藤杖歌为秦小岘夫子寿》[1]141。

按:诗有“行年七十腰脚健,扶持岂必烦双童”之句,此诗应作于秦瀛(小岘)七十寿辰之际。秦氏生于乾隆八年(1743),七十岁时即嘉庆十七年(1812)。

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 五十二岁

与桐城李宗传相交。(见李宗传《白鹄山房骈体文续钞序》[1]208)

冬,客邵澍村舍。贾朝琮(啸轩)来访,谈论国事,且索铭。(见《例赠承德郎候补州同知平湖贾先生墓志铭》[1]320)

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 五十三岁

六月,作《为西统军龙湫祷雨疏》。其后,又作《龙湫祷雨第二疏》[1]257。

七月,作《章笛舫先生诗词本事录序》[17]311。

至乍浦,适城隍庙重建,为碑记。(见《重建乍浦城隍庙碑代》[1]307-308)

九月,与林小溪、马棣原等人游武康铜山,周采岩作《铜山纪游图》,徐氏为记。(见《林小溪大令铜山纪游图记代》[1]243-244)

冬,贾朝琮子请作墓志铭。(见《例赠承德郎候补州同知平湖贾先生墓志铭》[1]320)

是年,掌教乍浦,重刊明遗民李确《蜃园诗集》并增《续编》为之序[9]1728。

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 五十四岁

署平湖县事,组织重修观海书院。(见《重建观海书院记》[1]310)

四月,作《节孝周孺人诔》[1]251。

五月,作《叶安人墓志铭代》[1]256。

夏,扬州太守伊秉绶将入京补官,遇于邗上(属江苏扬州),朝夕过从话旧。(见《扬州太守伊公诔》[1]248)作《伊墨卿太守秉绶将入京补官自武夷游庐山浮江来广陵客中话旧出游草见视为题卷后》[1]155。

八月十六日,为焦循《雕菰集》作序[18]序2。

九月初一,秦瀛携徐氏至安定书院,与吴锡麒话旧。后作《撰杖图记》[1]304。

按:据记中“今司寇年七十三,祭酒年七十”语,结合秦瀛(1743—1821)、吴锡麒(1746—1818)生卒年,“今”即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故曰记作于是年。

九月八日,问疾于伊秉绶。越三日,复往,则伊公卒。悲中作《扬州太守伊公诔》[1]248。

九月十五日,撰《芝省斋吟稿序》(即《李金澜芝省斋诗序》)[19]688。

秋,客邗上。李遇孙渡江来游,相遇于竹西旅舍。(见《李金澜芝省斋诗序》[1]292)是时,作《李金澜遇孙渡江来扬州话旧旅舍并怀丁见堂子复客江西》[1]159。

按:诗中有“征途倦羽怜鸿雁,秋鬓繁霜对鞠花”,二人应遇于秋。

是年,为友人石钧作传。

按:石钧卒于嘉庆十年(1805),据徐氏《石远梅传》“今下世十年矣”语推。

是年,王豫为父乞撰墓志铭。(见《王康斋先生墓志铭》[1]322)

嘉庆二十一年丙子(1816) 五十五岁

正月初七,携子侄至黄泥坎祭亲坟。作诗纪之。(见《丙子人日携子侄至黄泥坎祭亲垄述感》[1]159)

正月十八日,与友致祭于孟郊(贞曜),并为文。(见《祭贞曜先生文》[1]260)

二月十六日,受阮元聘,赴扬州课其婿。(见《寄屠琴坞书》[1]233)

春,遇杨干村于邗上,携其诗卷录之。(见《杨干村诗序》[1]293)

春,沙明(棠舟)赠印章,并索序。(见《摹刻金石迹序》[1]298)

春,作《寄屠琴坞书》,随书并附作四册。次月,屠倬答书。(见《寄屠琴坞书》[1]233、屠倬《答书》[1]234)

夏至,游海上,作《丙子至日》[1]168。

九月九日,思乡,作《丙子重九》[1]167。

客扬州期间,作诗甚多,编为《右竹西集》二卷。(徐金镜《白鹄山房诗续选跋》[1]170)

是年,作《曲江亭图记》[1]303。

按:《白鹄山房诗续选》收诗一首,其题中有“曩者嘉庆己未春,访柳村于洲上,三宿种竹轩”之语[1]154,与记中“昔予舣舟江滨,三宿种竹轩”之语合,故“奄忽十七年”,当为嘉庆二十一年(1816)。

秋,往建德(属浙江杭州)暂替张广阳知县事。(见《诰授奉政大夫平定张公崇祀乡贤祠颂并序代》[1]340)

嘉庆二十二年丁丑(1817) 五十六岁

是年,复权平湖县事。(见《重建东湖普济桥记代》[1]310)

三月初二,侍秦瀛登平湖弄珠楼。越三日,叶恒绘《东湖访旧图》,徐氏为记。(见《东湖访旧图记》[1]245)

四月,东湖普济桥重建落成,作记。(见《重建东湖普济桥记代》[1]309)

作《何烈妇传》[1]319。

按:据传,何烈妇卒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传中有“今去烈妇没三十年矣”之语,故云传作于是年。

为蒋浩《思无邪斋诗钞》作序[9]1728。

嘉庆二十三年戊寅(1818) 五十七岁

九月,为郭人模父撰墓志铭。(见《例赠文林郎候选知县平湖郭君墓志铭代》[1]325)

十月,送林小溪归广陵,赋诗送别。(见《送林小溪大令归广陵序》[1]228)

自此年后,病目,授课之余以著述自娱。(见徐金镜《先考行略》[1]266、王凤生《白鹄山房诗续选序》[1]139)

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 五十八岁

春,招吴应和(榕园)、朱钟至观海书院深谈。(见吴应和《今年春两至海上每风雨晨夕徐雪庐辄招予同朱雅山就观海书院深谈细酌雪庐有诗见赠和原韵答之》[15]677)

五月,作《锦囊集序》[20]20。

作《钟母王太淑人七十寿序代》[1]230。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 五十九岁

李宗传为徐氏厘《白鹄山房骈体文续钞》四卷刊行问世,四月,并为其作序[1]208。

七月十五日,作《路择斋自娱草庐记》[1]247。

十月,作《刘瑞圃六十寿序》[1]229。

宣宗道光元年辛巳(1821) 六十岁

郡邑交荐孝廉方正,以疾力辞。(见徐金镜《先考行略》[1]266)

秋,征诗序于王凤生。(见王凤生《白鹄山房诗续选序》[1]139)

九月,为茅钟盈撰墓志铭[21]5696。

道光二年壬午(1822) 六十一岁

三月,王凤生为徐氏《白鹄山房诗续选》作序[1]139。

子徐金镜成举人。(见彭润章等修《光绪平湖县志》[2]478)

是年,为陈梓所辑《杨园年谱》作序[22]218。

道光四年甲申(1824) 六十三岁

以老病具牒呈部,授翰林院典簿衔。(见徐金镜《先考行略》[1]266)

秋,作《甲申九日云间熊云客昂碧偕张书巢振翮啸峰鸿卓过访适方子春坰归自都门招同朱雅山钟赵咒生莲钱海香椒小集汲古堂口占得绝句八首》[1]169。

道光五年乙酉(1825) 六十四岁

为丁繁培《溉余吟事》作序[9]1728。

道光六年丙戌(1826) 六十五岁

三月三日,为黄金台《木鸡书屋文钞》作序[23]1728。

十一月,读毕《墨林今话》,书感于后。(见《墨林今话》书后[24]458)

道光七年丁亥年(1827) 六十六岁

三月,撰《乍浦备志序》[25]卷首。

七月八日,友邵澍卒,因病未往吊之。其子请为墓志铭。(见《亡友邵子雨墓志铭》[1]329)

秋,冯柳东属作《百字令》。(见《百字令》小序[1]60)

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 七十一岁

十一月,作《壬辰仲冬英吉利夷船潜来海上军士戒严有感二首》[9]1728。

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 七十四岁

七月十六日,卒。(见徐金镜《先考行略》[1]266)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2)

十月,盛坰与徐金镜汇辑《白鹄山房文钞》刊刻行世,并为跋[1]249。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43)

徐金镜校正刊刻《白鹄山房诗续选》行世,并为跋[1]170。

猜你喜欢
徐氏山房阮元
西斋茶廊坐雨
后素山房
阮元与焦山的不解之缘
重庆拾山房民宿
阮元信守“一品清廉”
蒙养山房评书法
难逃的凶手
难逃的凶手
大理拾山房精品酒店
和珅与阮元的眼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