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人的数字融入路径研究
——对上海市的案例分析与启示

2022-07-21 00:55张红兵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老龄化上海市老年人

张红兵

(河北开放大学, 石家庄 050080)

老龄化和信息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两个趋势。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7.95%,60岁和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8.70%和13.50%。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0—14岁人口的比例仅上升了1.35%,而60岁和65岁人口的比例则分别上升了5.44%和4.63%,60岁以上人口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增长速度上都超过了0—14岁人口[1]。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发展在给我们的生活提升便利的同时,也形成了数字鸿沟,将部分未能跟上数字化发展的老年人群体变成了“数字难民”。因此,如何解决老年人在适应数字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尽快融入现代数字生活,享受数字红利,这既是当前面临的紧迫研究课题,也是党和国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

上海市既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是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较深的地区,同时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相对先进的地区。在促进数字包容、消除数字鸿沟方面开展了多路径的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因此,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在促进老年人数字融入方面的典型做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梳理他们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其他地区老年人的数字融入工作提供参考。

一、积极老龄化与数字融入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增长的动态过程。它有两个含义,一是从数量上看,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例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从社会层面看,人口结构呈现老年化状态,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2]。

(一)积极老龄化

老龄化并不仅仅只是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而且更是引起人口结构、社会保障、就业与教育、健康养老等众多层面同步变化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和对老龄化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对老龄化的发展态度逐渐由消极被动接受转为积极主动适应和改变。

人们对老龄化的理解和认识经历了由“成功老龄化”到“健康老龄化”,再到“积极老龄化”的发展和转变。“积极老龄化”第一次进入国际视野是在1999年,由欧盟组织的会议,将实施积极老龄化的政策和路径作为主题进行了研讨。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积极老龄化:从论证到行动》一书,同年,在联合国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中提交了“积极老龄化”的书面建议书,并获得联合国的认可。会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Active Ageing-A Policy Framework)。从此,积极老龄化理论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新理论、政策依据和战略框架基础[3]。

根据《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的定义,积极老龄化是指人到老年阶段时,为提升生命质量,尽可能使健康、参与和保障发挥最大效应的过程。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参与指老年人退休后并不脱离社会,可以继续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类事项,并发挥积极作用;保障是指家庭和社会为老年人提供的各项支持和照顾。积极老龄化强调老年人仍然是社会的宝贵资源和财富,保障他们的健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公共事务,他们依然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4]。

(二)数字融入与老年数字鸿沟

数字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数字化发展为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各方面的促进和便利。对于个人来说,要想享受数字化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就必须实现数字融入,但是数字融入并不会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同步实现,需要家庭、社会和个人合力应对。数字融入的发展进度、实施效果与数字鸿沟的弥合和跨越紧密相关。数字鸿沟是指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人们对其在获得和应用方面形成的差距。根据数字鸿沟理论,数字鸿沟按照形成原因可分为接入沟和使用沟。接入沟指个人或群体在物质层面上接入互联网的条件差异,即对信息技术的可及性;使用沟指在具备接入互联网的基础上,不同的个人或人群也不能完全熟练地应用信息技术来服务生产和生活,还是存在差异,即应用性方面的分化。数字鸿沟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不仅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不同人群之间也有差异。数字鸿沟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环境等,其中年龄是一个较为显著的影响因素。老年人由于生理条件、受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在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方面要滞后于年轻人,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普遍现象,并由此造成了因年龄差异而形成的数字鸿沟。老年数字鸿沟的存在致使老年人成为数字化社会的“数字难民”,老年人群体成为数字化社会的弱势群体,难以共享数字社会发展带来的数字红利。因此,推进老年人的数字融入,提高老年人群体的数字化应用水平,是当前世界各国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发展任务[5]。

(三)数字融入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内容

积极老龄化倡导老年人继续学习和积极参与社会各项事务,继续发挥个人价值。而老年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和应用则有助于帮助其适应和形成全新的生活理念和方式,对于其改善健康、社会参与和获得保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促进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6],因此,老年人数字融入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内容。随着数字融入各项措施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群体不仅也能享受到数字红利的发展成果,而且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红利的受益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二、典型案例:上海市的老年人数字融入路径分析

(一)上海市老龄化概况及实施积极老龄化的举措

上海市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大城市,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增长速度上,都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总人口为1478.09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533.49万人,占总人口的36.1%;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82.44万人,占总人口的25.9%[7]。根据推算,到2030年,上海市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历史峰值,届时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40%[8]。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医疗、教育等严峻社会问题,上海市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应对老龄化挑战。比如,“十三五”期间,上海市进一步健全老龄事业发展制度体系,相继发布《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上海市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上海市老年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推进本市老年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与老龄事业发展相关的制度被稳步推进落实。再比如,在城市环境和适老化改造方面,广泛开展“老年节”“乐龄申城”“五心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老伙伴”和“老吾老”等家庭互助支持服务项目,每年支持4万名低龄老年人为约20万名高龄独居老人提供日常关爱服务;持续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每年各级老年教育机构培训老年学员近100万人次[9]。

(二)上海市促进老年人数字融入路径分析

上海市结合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建设目标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配套政策支持,健全社会支持服务体系,推进实践改革和创新,为老年人数字融入和老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表1至表4)。

表1 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各项措施

表2 上海市完善数字社会支持体系和培训体系建设各项措施

表3 上海市推进适老化、无障碍开发和改造各项措施

表4 上海市引导老年人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各项措施

1.政府主导城市数字化转型,完善配套政策和应用环境建设

上海市抓住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机遇,通过发布文件、制定规划、完善环境、落实具体措施等方式,切实帮助老年人解决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的困难,引导和鼓励老年人积极学习和应用智能技术,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10-12]。

从以上措施可以看出,上海市在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完善配套政策和应用环境建设方面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城市发展要和国家战略、社会发展和人民的幸福需求相契合。数字化发展要以提升数字化应用的便利性、获得感和幸福感为重要标准,推动数字创新和科技赋能,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幸福老龄化,促进老龄化发展趋势下的老龄社会治理现代化。

2.赋权增能,完善数字社会支持体系和培训体系建设

上海市通过完善数字社会支持体系和培训体系建设,打造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为老龄化社会和老年人赋权增能,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首先,完善数字社会支持体系,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做好数字化基础环境建设;其次,积极开拓老年人数字学习和应用场景,做好相关行业、产品和服务的规划、设计、研发和应用;再次,加强对老年人的培训和引导,帮助老年人逐步适应数字化生活[13-14]。

3.推进适老化、无障碍开发和改造,激活“银发经济”

对现有互联网产品和服务进行适老化改造,促进老年人无障碍融入数字生活,这既是开展数字助老行动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和激发老年人消费、推动“银发经济”的重要前提条件。上海市通过实施“数字伙伴计划”,建设“一键通”场景,促进“APP改造”,积极推进适老化、无障碍开发和改造,在鼓励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开拓老龄经济、促进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15]。

4.引导和激励老年人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积极融入数字生活

为了激励老年人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上海市不仅出台了相关的规划和文件,制定了各类保障措施促进实施,还开展了数字生活场景应用促进行动,梳理老年人智慧应用场景需求清单,推进生活领域中各类“一键通”数字化服务,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生活。另外,还启动了“百万长者智能水平提升计划”等各类针对老年人的数字化培训服务,加快老年人与数字化发展的同步步伐[16]。

三、总结与启示

综上所述,上海市作为我国老龄化程度相对较深的大城市,在实施积极老龄化策略,促进老年人数字融入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形成了广泛的社会效益。虽然上海市在推动老年人数字融入进程中的各类探索和实践路径根植于本地的环境和背景,但其取得的成功经验也值得国内其他地区参考和借鉴。

(一)政府是推动老年人数字融入的主导

从上海市的实践来看,政府是推动老年人数字融入的主导力量,无论是在规划制定、环境营造、资金投入等方面,还是在调动社会力量和统筹协调等方面,都发挥着主导作用。具体来说,第一,发布规划,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比如出台《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等。第二,通过项目带动,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政府通过设立多种基金项目,吸引社会各类组织和机构广泛参与,有效推动老年数字化公益事业发展。比如“数字伙伴计划”“长者数字生活‘随申学’”专项行动等。第三,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激发市场潜力。政府通过举办展会、推动适老化改造、开发标准化数字后端接口等形式,实现老年数字需求与科技创新企业之间的联动,激发市场和企业创新潜力,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其他地区的老龄事业发展也是由政府主导的,但是因为我国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我国各地老年人数字融入发展呈现多样态和多线程的特点。因此,每个地区在进行规划和统筹时,除了充分借鉴上海的经验外,也要综合考虑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动老年人数字融入工作。第一,在制定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时,要将老年人数字融入与数字化治理、数字生活环境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等结合起来,扩展和疏通老年人数字融入渠道。第二,政府要搭建平台,疏通老年教育与服务的经营主体、服务机构、科研机构等组织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通道,逐步形成服务老龄事业发展的产学研体系,促进老龄事业的市场化发展。第三,建立和完善适老化数字产品和服务标准,推进无障碍数字接入软硬件环境建设。第四,创造易学、易用,想学、想用的数字化环境和保障条件,多措并举促进老年人数字融入。

(二)完善数字应用环境,实现数字赋权增能

通过完善数字应用环境,引导老年人积极融入数字生活,实现赋权增能,这也是上海市推进老年人数字融入工作的显著特点。通过营造和不断完善数字化生活环境,延展生活空间,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实现对老年人赋权和增能的统一,比如上海市的“为老服务一键通”应用场景的梳理与推动等。同时,在数字融入进程中,关注全部的老年人,既关注老年人健康群体,也关注失能、半失能等老年人群体。通过项目带动、会展展示、体验互动、技术培训等方式促进更多的老年人体验、学习和享受数字红利。

与上海市相比,我国其他地区的老年人,无论是在人口规模方面,还是在类型、需求层次等方面,都更加复杂多样,数字融入水平更低。因此,他们的老年人数字融入工作更具紧迫性和挑战性,需要结合当地条件,从环境完善、需求挖掘等方面推动老年人数字融入工作。一方面,要不断拓展数字化应用项目,完善各类软硬件基础设施,丰富数字化应用环境,为老年人数字融入提供方便“接口”,形成广泛化、适老化的无障碍应用环境。另一方面,相关行业、企业要紧密结合老年人衣食住行等生产和生活需求,深度挖掘和开发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比如针对失能老人开发的各种智能辅助产品,像智能康复训练器、智能监护器等,能让更多的老年人借助数字技术而获得更加独立的高质量生活,从而增进老年人福祉,实现赋权增能。

(三)多途径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引导老年人主动融入数字生活

上海市的实践表明,多途径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是促进老年人数字融入、实现跨越“数字鸿沟”目标的重要内容。比如上海市实施的“百万长者智能水平提升计划”项目,参与的主体包括公益机构、社区、老年教育和服务机构等多种机构和组织,形式上除了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外,更加注重“培训+体验+应用”。这些培训项目和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当地老年人数字素养的提升,对推进老年人数字融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其他地区开展的老年人数字教育与上海市相比,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和渠道等方面,都还有很多需要提升和改进的地方。因此,在老年人数字素养提升工作中,第一,在内容开发方面,要贴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进一步精细化、多元化、本土化和实用化。第二,在形式和渠道方面,推动老年教育、老年服务、老年科研和老年服务企业等机构的联动和合作,持续创新老年人数字培训的形式和渠道,不断扩大老年数字素养教育的覆盖面[17]。第三,加大宣传和引导,树立和宣传老年“数字学习网红”形象,增加老年人对数字学习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引导更多的老年人主动学习数字技术,提升数字技能,融入数字生活。

(四)创新老年教育等培训体系建设,完善立体“数字反哺”网络

在推进老年人数字融入的进程中,除了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外,同时也必须重视发挥包括家庭在内的全社会的力量,从而形成覆盖全社会的立体网络,共同促进对老年人的“数字反哺”。上海市的实践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我国其他地区来说,也形成了可复制的经验。因此,促进老年人数字融入需要发挥全社会的作用,构建从家庭到社区,再到全社会的立体的、全方位的“数字反哺”网络。

一方面,要发挥家庭在“数字反哺”中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为居家养老,家庭成员是与他们相处时间最长的人,而由家中的年轻成员来进行“代际反哺”,帮助家中的老年人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不仅有利于因材施教,帮助老年人尽快掌握数字技能,融入数字生活,还有助于促进代际和谐,增进家庭幸福感。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从家庭到社区和全社会的立体的、全方位的“数字反哺”网络,发挥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对老年人的“数字反哺”。第一,树立全社会“数字反哺”共识,引导全社会增强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责任和意识,并主动承担“数字反哺”作为。第二,老年教育等老年服务机构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对老年人“数字反哺”的大数据,为改进和优化“数字反哺”的方式、方法等提供决策依据。第三,不断创新“数字反哺”方式,多开展数字生活线上顾问、老年数字化教育、数字生活进社区活动、数字生活现场体验等,推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数字反哺”行动[18]。

猜你喜欢
老龄化上海市老年人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6月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5月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老龄化背景下中外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状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