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冷暴力的影响及应对方式

2022-07-21 10:29杨雷云潘银凤唐翠晴魏慧娟秦桑杰尚
科学咨询 2022年11期
关键词:年龄阶段冷暴力暴力

杨雷云,潘银凤,唐翠晴,魏慧娟,秦桑杰尚

(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甘肃兰州 730070)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现状

目前各大网络平台对大学生恋爱群体暴力现象的出现均有相关报道。一项对国内十四所高校3380名大学生的恋爱暴力调查显示,有42.4%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有过恋爱经历。在相处和交往过程中,由于个体间恋爱观存在差异以及个体的处事行为与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式不同,恋爱暴力表现为热暴力和冷暴力两个方面。

热暴力主要体现在身体伤害,冷暴力具有多样性特征,主要表现形式为行为上的放任和回避,言语上的嘲讽和沉默,态度上的疏远和漠不关心,是一种精神虐待。恋爱冷暴力的第二个特征是常态化。相比于热暴力,冷暴力是目前大学生恋爱暴力的主要内容。在大学生恋爱现象中有36.3%的大学生经历过暴力,有65.6%的大学生经历过精神暴力。恋爱冷暴力是一种隐性暴力。受害者在冷暴力方面都具有被迫性的特征。恋爱中产生矛盾时,一方尝试解决矛盾,而另一方选择回避,加深了矛盾的程度,此时试图解决的一方则被迫接受这种对方以“冷静期”美名的冷暴力。与热暴力相比,冷暴力的表现主要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伤害程度一般无法准确测量和估算,只能以受害者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的部分作为依据,且语言具有较强的主观性[1]。

(二)理论支撑

1.埃里克森成长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需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一个阶段有这些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其中成年早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亲密关系,大学生正处于此阶段[2]。根据问卷数据得出,18-25岁大学生中有近80%的人正在发展或已发展亲密关系,所以大学生会有遭遇恋爱冷暴力的可能性。

2.爱情态度理论

Lee.J.A的观点认为,爱情是可以被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其爱情量表中包含三种成分:亲和依赖需求、欲帮助对方的倾向、排他性与独占性。将问卷与理论结合得知,恋爱冷暴力产生的原因中的性暴力,强迫性亲热就是亲和依赖需求的体现;长期偷看对方聊天记录是排他性与独占性的体现,而其他的原因均有可能是因为爱情态度理论中量表的三种成分没有得到满足引起的冷暴力。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式的选择

本研究运用调查研究,即采用自填式问卷的方法,系统直接地从样本收集资料,并使用SPSS 23对数据进行分析。抽样框为甘肃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通过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抽样人数为219人,共计发放219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186份,有效问卷中男生有70人(37.63%),女生为116人(62.37%)。

(二)研究目的

1.了解恋爱冷暴力在大学生中不同性别和年龄方面的分布差异;

2.分析大学生恋爱冷暴力主要以何种方式表现以及恋爱冷暴力在大学生情侣中产生的频率;

3.分析大学生恋爱冷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比如殴打等肢体攻击、性暴力、使用尖锐的语言辱骂对方、言语威胁、长时间不理对方、对方或自身性格问题等;

4.了解大学生自身对于恋爱冷暴力的态度,大学生自己对于恋爱冷暴力的解决方式。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本文对于恋爱冷暴力的界定

根据问卷对冷暴力进行界定得出,冷暴力是情侣双方在相处过程中产生矛盾,而性格以及性别的差异导致恋爱个体采用冷淡、轻视、疏远和漠不关心等态度来应对。冷暴力的出现,由于采取的态度以及方式不同,导致产生的效果也不同,致使对方受到心理和精神伤害的一种暴力形式。

四、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恋爱中冷暴力总体情况

表1数据显示,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和恋爱状态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且组间差异不显著,因此恋爱状况不受性别和年龄阶段的影响。被调查者为年龄均处于18-25岁之间的大学生,男女性都有发展亲密关系的倾向,并且周围群体的恋爱行为致使个体产生离群感和孤独感,为了缓解、消除这种感觉,个体就会有建立亲密关系的心理活动及行动。

表1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恋爱状况的数据调查

表2数据结果显示,不同性格、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在恋爱经历中对方对恋爱冷暴力的态度影响不显著,然而,19~21岁年龄段与22~24岁年龄段对恋爱冷暴力态度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其中22~24岁年龄段比19~21岁年龄段显著。这个差异一方面是由于19~24岁这个年龄段,个体自我同一性建立,不同个体也对恋爱冷暴力有明确的概念以及有不同的认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对方的耐心和包容有所下降,也有其他客观因素,比如说时间和距离的差距,使得个体对待感情的态度有所变化,想要在感情中获得的东西不同,使得他们处理恋爱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的方式不同,导致对恋爱冷暴力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表2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调查者应对恋爱冷暴力态度的百分比

(二)恋爱冷暴力与性格的关系

本研究对恋爱冷暴力的应对方式、发生恋爱冷暴力的原因等方面与恋爱双方的性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中,选择不同的冷暴力应对方式的被调查者在性格偏向上的得分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选择不同的冷暴力应对方式的被调查者在性格偏向上的得分情况

注:本题对性格偏向问题将采用7点评分量表,1=非常弱势、7=非常强势。

对采取不同应对方式的个体在性格上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间差异显著(F=207.735,df=4,p=0.000)。因此,不同性格的人对冷暴力的应对方式差异显著。

表3数据结果显示,不同性格的人对冷暴力应对方式有显著差异。在面对冷暴力冲突时,一方面,男女自身都倾向采用主动沟通的方式来解决面对的问题。另一方面,男生认为性格略微弱势的女生,更倾向于采用视而不见、不在乎的方式处理问题,而女生认为性格较为强势的男生,更倾向于采用以冷制冷方式来处理问题。

对恋爱冷暴力的了解情况在年龄阶段上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间差异显著(F=4.493,df=3,p=0.002)。因此,不同年龄阶段对恋爱冷暴力概念的了解情况差异显著。

表4数据显示,不同年龄阶段以及性别的个体对恋爱冷暴力概念的了解情况差异不显著。其中,19~21岁年龄段与22~24岁年龄段对恋爱冷暴力的了解情况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年龄段间差异并不显著。产生这个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使得19~21岁以及22~24岁的个体心理趋近成熟,情绪感知能力增强,使得他们更加主动去了解恋爱冷暴力相关知识,调节另一方情绪;另一方面,19~21岁以及22~24岁的个体较18岁以下以及25岁以上个体发展亲密关系的意愿更强,为了更好地发展亲密关系,这些群体将会面临更多的恋爱问题,从而促进他们了解恋爱冷暴力的相关概念。

表4 不同年龄阶段对恋爱冷暴力的概念了解

五、结论

从性格方面来看,不同性格的人对冷暴力的应对方式以及认为恋爱冷暴力产生的最有可能的原因各不相同。性格强势的人更倾向于采用以冷制冷的方式面对冷暴力,而性格弱势的人倾向于采用主动沟通、解决问题的方式面对冷暴力。男性自身性格越强势,冷暴力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长时间不理对方,女性自身性格越强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性暴力,强迫性亲热。而男性对方性格越强势,冷暴力原因最有可能是言语威胁,女性对方性格越强势,冷暴力原因最有可能是性暴力,强迫性亲热[3]。

从性别角度来看,性别会影响两人在产生冷暴力后对待对方的态度,同时也影响认为恋爱冷暴力产生的最有可能的原因。女生在所有年龄阶段中对伴侣采取冷淡、轻视、疏远、漠不关心的态度的比例均大于男生。另外,男性对于言语威胁以及态度冷淡会有更少的容忍度;女性对性暴力、强迫性亲热等强迫性行为容忍度较低。

大学生应主张以学业为重,不宜过早的恋爱,但也不要决绝地认为爱情是学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当的话,爱情对学业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正确对待恋爱这一问题[4]。简单地说,现在的大学生对待恋爱的心态主要有两种:

1.对待恋爱比较认真,认为恋爱应该谨慎,应以感情为基础,这些人一般心理比较成熟,有一定的责任心,彼此了解,恋爱是建立在朋友的基础之上的,互帮互助,日久生情而在一起的。因而这种恋爱关系是比较稳定的,对恋爱双方的学业没有太大的影响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再进一步说,这种恋爱关系即使最后破裂,对恋爱双方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这种心态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2.对待恋爱比较随意,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经历了紧张的高中生活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的环境轻松了,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这时候会有一种空虚的感觉,有一分人为了填补空虚,开始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接触爱情,也满足了一部分人的欲望,这些人对爱情没有责任心,双方没有感情基础,这样的爱情自然也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其实,恋爱是为了寻找志同道合、可以相伴终生的人,道不同,不相为谋。共同的理想、品格是寻找恋爱对象的基础。恋爱的初衷直接关系到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栋梁,我们的恋爱观应该符合当代社会的价值体系,是理想、道德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

六、应对方式的建议

1.遭遇冷战时,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一定要让对方把问题说出来。因为喜欢冷战的人其实心里有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是故意憋住,来以此让对方感受到压力,觉得自己需要做点什么补偿。

2.如果不喜欢用嘴说,可以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冷战的时候脑子是活的,但嘴是死的,通过聊天软件一次性把问题的前后关系、逻辑都理清楚,一并发送之后,被动的那方只要是个活人,都会愿意顺着每一点来思考自己角度的看法,而后只要有回复,就可以一步一步让沟通持续下去,解决问题。

3.正视争吵,需要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对方。争吵是必须的,这不过是交流的极端形式,双方冷静下来后,可以用局外人的视角一同分析这一次的争吵,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谁的哪个观点带来的矛盾以及未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4.每周尽可能找一天总结近期问题。类似每周小结,双方坐在一起,回忆一下过去一周经历了什么,有哪些矛盾,是不是解决了,如果没有如何解决,如果解决了如何避免。

猜你喜欢
年龄阶段冷暴力暴力
我的各路好友
反性别暴力
家庭冷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第二章 暴力原则
遭遇冷暴力,如何“有效”应对
当代中国高校学生的自我评价状况分析
你的冷暴力会耗尽我所有的爱
遭遇配偶冷暴力,你会依法维权吗?(一)
暴力的班长
少儿美术培养的年龄阶段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