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业在应对新冠疫情中的创新与发展

2022-07-21 12:22蒋慧芳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零售额零售业零售

蒋慧芳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北京 100038)

2021年,中国GDP超过114.4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1%,经测算,2021年中国人均GDP是1.25万美元左右,世界是1.21万美元,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2021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4.1万亿元,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2021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保障了市场总体稳步恢复、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对扩大内需,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中国零售业发展总体现状

1.大型零售企业销售逐渐恢复

我国零售业最近几十年来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高,零售业形成百货、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仓储会员店、购物中心、平台型电商、直播电商等多种业态共同竞争的局面,各种类型和规模的零售企业竞相发展,特别是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业绩引人瞩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零售百强销售总额突破1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增速仅低于2019年1.8个百分点,零售百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达到26.3%,占比超过1/4。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监测的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销售也逐渐恢复,2021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2%,高于上年同期22.0个百分点。

图1 2012年~2020年中国零售百强销售额 (亿元)

图2 2012年~2021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速(%)

2.以零售为主导的产业融合加快

随着零售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零售业在整个产、供、销一体化网链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市场的发展方向日益从生产驱动向以顾客为中心的需求牵引过度,消费需求对市场变化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零售业作为产供销一体化链条的前端,其在产业链条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大型零售企业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产品设计、商品价格定位、物流、标准、消费者信息等方面与其他产业的联系将更为密切,其与外部的合作融合不断增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也使得零售企业更加注重以自身为核心的外部协同一体化发展,与上下游及同行业中的企业实现优势互补。

3.零售业进入数字化转型加速期

受大环境变化影响,零售业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和变革,以移动互联网(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VR/AR、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通信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引领的产业变革为零售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同时,政府不断推出推动产业数字化相关政策,行业布局朝着智能化、融合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兴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将为未来零售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越来越多的零售业借力政府新基建大势,通过数字赋能链接更多资源,提升服务,打破行业边界,创造出更多的销售场景、娱乐场景和新品类,满足日益碎片化、个性化、娱乐化的消费需求。零售业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时代,在产品、业态、模式等方面全面升级。

4.零售市场份额加速向线上转移

防疫常态化下,线上消费加速扩张,首先是由于消费者行为和偏好出现巨大变化,线上消费习惯日益巩固,而且消费者的购物时间从某一特定时段转变为全天候的利用碎片化时间购买。其次,是消费群体的扩大:疫情以来,线上零售持续向下沉市场和各个年龄层渗透,广阔的下沉市场和农村地区以及中老年消费群体也日益养成网上购物的习惯。第三,线上零售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将销售和营销模式逐渐向社交媒体倾斜,直播、社群、短视频已成为零售企业触达消费者的重要手段,带动了大批线上销售。值得注意的是线上零售将首先抢占的是中低端消费市场。

5.免税零售引领高端消费回流

疫情爆发以来境外旅游受到限制,消费者将海外购物的计划转回国内,再加上国内消费市场持续升级,境内免税店承接了很大一部分的高端消费回流。从政策方面看,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内外贸一体化,2020年继海南离岛免税政策之后,王府井拿下内地第8张免税牌照,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国家第一次正式批准新的免税零售经营牌照,市内免税政策的实施彰显了国家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包括加速建设海南免税岛在内的政策顺应了我国高端消费回流的趋势,在消费回流的过程中,免税店因其产品结构以及相对于传统零售渠道的价格优势对游客具有较大吸引力,将部分承担起吸引国人海外消费回流的重任,增长趋势长期向好。

6.“双碳”和“双控”压力下绿色零售持续创新

2019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为此,“绿色商业”发展配套政策与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推出。2021年下半年,一场“限电潮”席卷全国,“能耗双控”政策频出,“能耗双控”将带来企业经营成本的上升,在成本的压力下企业将加强节能、环保方面的创新,一批大型零售企业率先将发展“绿色商业”列入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创新,采用新技术节电、节水、节材,如使用节能型扶梯、灯具、空调、冰柜;一些饭店、餐饮企业也在加速建立“低碳厨房”,推广节能环保设备,使用可循环用品等。

二、零售业总体恢复对中国经济的积极意义

目前中国零售业总体呈现恢复态势,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40823亿元,两年平均增速为3.9%,其中2021年四季度消费市场继续恢复,当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3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长4%,比三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2021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中,饮料类、烟酒类、金银珠宝类、石油及制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分别增长20.4%、21.2%、29.8%、21.2%和20.4%,增速相对较高。按零售业态分,各零售业态均实现恢复性增长,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便利店、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6.0%、16.9%、11.7%、12.8%和12.0%。2022年,随着疫情常态化防控更加精准有效,居民收入水平和就业状况不断改善,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地显效,零售市场整体恢复对国民经济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1.服务百姓生活,惠及民生,引导需求

零售业是流通产业的关键环节,是培育强大内需体系的核心,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无论对于GDP的增长还是对内需的贡献都很大,疫情爆发以来众多零售企业在适应顾客需要,满足特殊时期的民生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疫情影响下零售业数字化进程加快,零售业通过积极践行科技创新、品质提升、转变经营模式等发挥了引导消费的作用,数字化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在零售行业加速普及。

2.零售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保就业是政府和各界优先关注的民生问题。新冠疫情给全球市场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尤其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大幅度裁员,失业率上升。而我国国内市场由于疫情控制较好,市场逐渐恢复,零售业规模持续扩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带动就业市场稳步增长,从业人员工资继续增加。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批发零售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就业人员较上年有所增加。零售业是我国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3.零售业对社会绿色化转型有重要贡献

绿色发展理念在零售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具体的措施有:一是通过零售业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二是充分挖掘零售门店的低碳发展空间,创建低碳超市、零碳超市等。三是发挥零售业的窗口作用,向消费者宣传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者向低碳消费模式转变。四是打造绿色供应链,建设绿色物流中心。我国零售业的绿色、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是我国践行“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承诺、建立低碳社会的需要,也是零售业改善自身形象、提升竞争力的需要,还是加快融入国际市场的需要。

三、新冠疫情对中国零售业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给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整个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9%,市场总量较上年损失1.6万亿元。2021年,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居民收入增速减缓等影响,零售业面临需求收缩,市场存量特征越加突出的发展环境,增长压力仍然较大。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整体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至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仅为1.7%,疫情仍在持续影响市场。为此,分析疫情对零售业的影响具体有:

1.新冠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影响较大

疫情初期餐饮销售收入降幅大于商品零售收入,这主要是由于疫情爆发初期人们更多地选择居家做饭来替代在外用餐,导致餐饮收入大幅回落。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6.6%,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3%,餐饮收入降幅大于商品零售额降幅14.3个百分点。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居民外出活动增多,餐饮收入增速与商品零售增速间的差距快速缩小,2021年全年餐饮收入增速同比增长18.6%,反而超过商品零售增速6.8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2021年上半年餐饮收入增速大幅回升,但是进入下半年,尤其是8月份以后餐饮收入增速持续低于商品零售增速。

图3 2020年~2021年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商品零售额和餐饮收入同比增速(%)

2.对可选商品销售影响大于基础民生类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与民生相关业态零售额增长波动相对较小,展现出更加稳健、更可持续性的增长力。以刚需为主的超市零售额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超市业态零售额同比增长3.1%。而以可选消费为主的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2020年零售额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零售额分别为-9.8%、-5.4%和-1.4%,2021年随着各类消费场景逐渐恢复年底降幅增速才有所收窄。

图4 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同比增速(%)

3.新冠疫情推动新型业态快速发展

新冠疫情期间,线上平台加快创新迭代步伐,自新零售概念提出以来,生鲜电商、无人零售、跨境电商、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私域流量、免税经济等新消费模式和业态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实现较快增长。零售行业的新业态、新模式也在加速整合。由于消费需求在短时间内是恒定的,业态的演变还将体现在各平台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推动零售业态的不断进化。

4.消费者对国产商品信心大幅增强

新冠疫情对居民消费心态产生深刻影响,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国内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正增长的大背景下,国人对国产品牌自信持续高涨,高性价比的国产商品成为消费者的理性选择,部分消费领域国产替代趋势明显,并形成一股国货商品潮,“国潮”的强势崛起逐渐催生出一个庞大的新生市场。一方面,以90后、00后为主的年轻消费者们更愿意接受具有本土化特性的个性化产品。另一方面,一批优秀国产品牌借助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品,以打造国际化民族品牌为目标而不断前行。

四、中国零售业应对新冠疫情的创新措施

1.中国政府支持零售业发展的措施

为应对新冠疫情对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及时作出部署,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减少损失。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一是千方百计稳定就业,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二是努力提升城市消费,加强民生基础设施投资、优化消费市场环境,增强城市居民消费信心。三是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出台完善县域商业体系等多项政策措施。四是减税降费,推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绿色智能家电补贴等产业政策稳定相关市场的发展。五是面对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持续加码出口转内销政策,帮外销企业寻求内销渠道。

2.地方政府纷纷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新冠疫情暴发以后,广大中小企业处境格外艰难,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的房屋租金、人员工资等成本压力格外突出,为此各省市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纷纷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方政府采取的措施有减免租金税收,加大对防疫重点企业财税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拓宽疫情防控相关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增值税、社会保险费等予以减免,或进行专项补助,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3.广大零售业多举措并举促转型升级

为应对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广大零售企业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积极调整商品结构、增加民生基础商品的供应、加大折扣力度,同时加大线上渠道营销力度,积极做好社区服务,在严格执行防控措施的同时,尽量减少营业损失。2020年四季度以来,大型零售企业销售情况持续好转,2021年,我国新冠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线下客流逐步回升,实体零售平稳恢复并成为展现供给创新、消费升级的重要舞台。

五、展望中国零售业——前景广阔,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新冠疫情以来,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在稳步提升。我国零售业应对疫情冲击过程中展现了稳中有升的增长韧性。尽管当前市场仍然面临着多重压力,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稳步恢复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我国的商贸流通领域仍将会有较大发展,中国零售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21年8月17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这一方针长期坚持下去,将极大的扩大国内市场,为零售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包括零售业在内的商贸流通领域数字化进程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数字化门店营销等在商贸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使得零售业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切切实实的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环境并提升了零售业的现代化运营水平,零售业将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满足居民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并不断开拓出新的增长空间。

猜你喜欢
零售额零售业零售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7月我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额下降2.9%
引领“销售大热”的中国电商直播成为零售业的新动力
“新零售咖啡”前景几何?
美妆零售新玩法! 化妆品市场现新零售模式
冰箱市场零售额四年来首增长
今年春节新兴消费亮点纷呈——2018年新零售走向
零售业 餐饮业 到底谁模糊了谁?
效率才是新零售业本质
2016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近9000亿元